王瑞靜
摘 要?教育是國家振興的基石,是中國教育的未來,農村教育更是國家教育戰(zhàn)略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由于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教學設施、思維模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教育現狀依然是教育中的短板,這不利于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全民素質的提升。本文以農村中學教育為例,重點從學生自身、城鄉(xiāng)家庭收入、標準化測驗結果以及學生在學校是否獲得的安全感四個角度剖析農村中學生教育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可以改善農村中學教育現狀,以便素質教育在我國更好的推進。
關鍵詞?動機;農村中學;厭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S219.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3-0160-01
一、農村教育現狀與農村學生的學習動機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改革,大力發(fā)展農村教育和辦學理念,盡可能的把好的師資力量分給農村,避免城鄉(xiāng)教育差距越來越大,避免農村學生厭學輟學率的上升。但現實是城鄉(xiāng)受教育依然存在著發(fā)展不均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政府投資規(guī)模不足,導致農村辦學條件艱苦落后;農村基層學校缺乏科學的管理,很難形成一種特色教育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優(yōu)質的教師資源缺乏,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師工作量大,整體教學水平不高;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多,家庭教育殘缺不全,家庭督管不夠,學生管理難度增大,農村學生的輟學率較高。
積極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動機對學生的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缺乏學習的動機就無法產生學習的行為,如果沒有學習的興趣動機就很容易被游戲、逃學帶來的刺激代替。這種學習動機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在當前的農村教育環(huán)境下,受農村地區(qū)經濟水平、家庭生活環(huán)境、當地教育資源的分配情況以及自身的情況制約著受教育程度。因此本研究選取農村的中學生作為該論文的研究對象。
二、從動機的角度理解農村中學生厭學原因
下面就學習動機缺失分別從學生自身原因、家庭生活、標準化測驗分數、學校安全感四個方面闡述學生存在的差異及厭學的原因。
(一)從學生自身原因
現在農村中學大多數處于“要我學”的狀態(tài)之中,對自己的學習動機不明確。他們出生于農村,成長于農村除了要參與學業(yè)競爭之外,還要背負經濟上的壓力,與城市孩子相比較而言心理更加的脆弱,極容易因小事而產生打擊,久而久之會缺乏對生活、學習的自信。這種情況極易產生厭學情緒。
(二)農村家庭收入狀況
家庭收入也是影響農村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相關的報道平均收入較低的家庭容易讓學生產生壓力,在學業(yè)上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過分內疚,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導致學習動機的缺失,可能會走上輟學之路。
(三)測驗分數原因
考試是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把考試成績作為檢驗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偏面的。對于一個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考的不好會讓他們極其的自卑,甚至對學習、學校產生一種排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標準化測驗分數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四)學校的安全感原因
安全感是伴隨人一生的基本心理要素,尤其對于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們。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朝向考試的成績看齊,家長和學校對學生都報以很高的期望,對于學習之外的活動興趣不感興趣,甚至對失誤、退步表現的容忍度較小,而是要讓學生不顧一切的向前追趕成績,這一切都讓學生感到學校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地方。
三、緩解農村中學生厭學的對策
(一)學生自身的應對策略
中學生有必要加強抗挫訓練,因地制宜的組織學生有興趣參加的文體活動或者類似夏令營式的活動,適當的挑戰(zhàn)一些有難度的事情,在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中增強抗挫的能力,會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變得更加積極。
(二)學校方面的應對策略
在辦學理念上要及時跟上國家的教育改革,認真落實好素質教育。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更好的實現均衡發(fā)展,讓農村的學生也能享受到現代化的教育。
(三)社會和家庭的應對策略
當前互聯網、社會上的閑散人員對學生的厭學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要切實加強網絡的管理,杜絕低俗、不正確的思想傳播給學生。
健康融洽的家庭是學生完成學業(yè)的重要保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和榜樣,家長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適度,要符合孩子的心智水平和特點,對給孩子以鼓勵和關愛,讓孩子在健康合理的要求中成長。
四、結語
我國青少年約有3.71億人,其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也關系到農村全面小康的實現,這更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時代使命。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還有家國命運。因此我們從學生自身提高抗挫、學校加快教育軟硬件建設、社會和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希望本論文的研究能為提升我國農村教育質量提供一個參考,以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農村學生群體,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健康、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中成長學習,遠離厭學,避免輟學。
參考文獻:
[1]朱湘華.淺析農村中學生厭學情緒成因及轉化措施[J].新課程(中學),2015(12).
[2]張志江.淺析初中生厭學現象成因及對策[J].學周刊,2015(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