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
摘要:得益于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知識產權在這一領域也有了新的發(fā)展空間,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知識產權在網絡上也跟現(xiàn)實中一樣,存在著侵權現(xiàn)象。但網絡畢竟有著現(xiàn)實所沒有的特性——虛擬化,所以,針對網絡上知識產權的保護,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跟讀者朋友共同探討。
關鍵詞:網絡;知識產權;侵權;保護
網絡知識產權即指由數字網絡發(fā)展引起的或與其相關的各種知識產權。說到知識產權,不得不再多說一個詞,就是著作權,因為一般來說,對知識產權侵權的案件,多是對著作權的侵犯。我們普遍認為,著作權包括版權和鄰接權,工業(yè)產權包括專利、發(fā)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商號等。這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定義,但在網絡上,還要對其進行補充:如涉及數據庫,計算機軟件,多媒體,網絡域名,數字化作品以及電子版權等方面,也要納入著作權的范疇,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是行為人發(fā)生知識產權侵權的地方。因此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的概念的外延已經擴大了很多。我們在網絡上經常接觸的電子郵件公共利益、在電子布告欄和新聞論壇上看到的信件,網上新聞資料庫,資料傳輸站上的電腦軟件、照片、圖片、音樂、動畫等,都可能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的保護。本文,筆者將從四個大的方向來分別闡述網絡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
一、網絡資源與傳統(tǒng)的文字資源它們的不同點
(1)網路資源具有數字化、網絡化,這是文字資源所不具備的主要特征。
(2)信息量巨大,網絡上,每天產生的信息量估計很難用某一數字,甚至很難用某一范圍內的數據進行表達。但傳統(tǒng)的文字資源相對來說更為容易統(tǒng)計。
(3)信息更新周期短,頻率高。網絡信息可以說每一秒都在不斷更新,這就大大減少了傳統(tǒng)文字資源需要排版、印刷、運輸等必要流程,網民可以在更短時間內獲取相關信息資源。
(4)資源主體自由度高?;ヂ?lián)網上的資源可以由任何人進行上傳、下載操作,一般沒有特殊約束。但傳統(tǒng)文字資源就不同了,它需要具有資質的出版社、印刷廠才能生產制造,進而市面流通。
(5)監(jiān)管力度差異。我國的監(jiān)管部門對于實體的監(jiān)管力度還是比較高的,但對于網絡的監(jiān)管,相比之下稍微薄弱一些。
網絡信息資源的這些特征決定了網絡知識產權具有與傳統(tǒng)知識產權完全不同的特點,如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而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則是公開、公共的信息;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而網絡知識產權則是無國界的。
二、那知識產權到底有哪些特征?知識產權的侵權又是發(fā)生在什么情況下的呢?筆者逐一進行解釋
1.首先,關于知識產權的特征,筆者認為有這么幾點
(1)專有性。知識產權歸根結底是屬于個人的私有權利,本質上是特定主體依法專有的無形財產權,如專利、注冊商標等,專利人享有相應的實施、占有、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別人要享有這種權利,必須經知識產權所有人同意。
(2)區(qū)域性。知識產權不是無限權利,它要得到某個區(qū)域或國家的授權許可,才有法律效力,也只有在那個區(qū)域或國家有專有性。超過了這個范圍,即不受法律保護。
(3)時效性。知識產權也是具有時效性的,并不是永久性的。一旦超出知識產權的保護期,也會失去法律的保護。
2.接下來說一說網絡上,發(fā)生知識產權侵權的幾種情況
(1)著作權的侵犯。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46條、第47條的規(guī)定,凡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有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的行為,即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一般來說,網絡上有三種著作權侵權的操作。第一個是對網絡作品的純復制,“簡單暴力”,行為人完全照搬網絡文獻,作為自己原創(chuàng)文學;第二種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稍加修改,但主要內容及框架還是照抄原作者,并且嚴重損害被抄襲網站的良好形象;還有一種是行為人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非法竊取網站數據,并模擬制作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網站,嚴重侵犯其他網站的權益的情形。
(2)網絡商標權的侵犯。在網絡中,我們普通網民做得最多的網絡行為之一就是網購。通過網絡購物,我們對商品的鑒別、挑選主要是通過商品品牌進行的。但現(xiàn)在,有很多商家通過假冒注冊商標進行銷售,或者利用注冊商標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裝、廣告宣傳或者展覽自身產品,以假冒他人的名義提高自己的銷售量,這就是網上侵犯商標權的典型表現(xiàn)。
(3)侵犯專利權。主要表現(xiàn)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進行制造、銷售商品,并標注他人專利號、廣告宣傳中使用他人專利號、合同簽訂中使用他人專利號以及偽造、假冒他人的專利證書等材料,用這些手段使得自己的商品提升銷售量的行為。
以上就是筆者從廣義的角度對網絡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大體分類,對于侵權行為,權利人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也應該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對侵權行為進行取證,以利于向司法機關提請控訴。
三、網絡侵權的取證方法
(1)對購買侵權產品的過程及購得的侵權產品進行公證或對侵權現(xiàn)場(如許諾銷售)或對侵權產品的安裝地進行勘查公證,取得公證書,從而證明被告存在侵權行為。
(2)使用移動公正軟件。很多時候,遇到糾紛,需要取證的時候已經不像以前白紙黑字,而是需要電子證據的,而且現(xiàn)在相關法律也規(guī)定,電子證據如錄音錄像、聊天記錄和網頁取證已經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再加上電子數據易毀滅、易篡改等特點,所以個人取證很難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用移動公證這樣的專業(yè)軟件就很方便,很容易證明文件的可信度,獲得法院認可。
(3)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公證機關的法定業(yè)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睹袷略V訟法》第59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
雖然只是簡短的幾個建議,但如果切實做到這幾點,筆者相信對于權利人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一定是有幫助的。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幾位專家對現(xiàn)階段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順德說過,初始階段互聯(lián)網的信息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現(xiàn),因此版權保護尤為重要,而近年來,電子商務發(fā)展迅速,互聯(lián)網上的有形產品交易更加頻繁,這就會涉及到商標、專利等許多新問題。與此同時,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分析,網絡的虛擬性使知識產權保護過程更為復雜。網絡行為跨地域、跨國界,給知識產權監(jiān)管、產生糾紛后的舉證等帶來許多不便。
四、權利人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建議
1.加強法律保護
據筆者翻閱書籍資料發(fā)現(xiàn),我國對于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早有相關法律,如《計算機網絡著作權解釋》《互聯(lián)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等,但頻頻出現(xiàn)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現(xiàn)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雖有立法,但對于立法主體、法條規(guī)定的內容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使得司法機關在真正審理網絡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時候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所以,如果能夠對網絡知識產權制定一部相應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法》,并完善它,使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切實起到法律的約束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對網絡潛在違法行為起到管制作用。當然,立法先行,司法的步伐也要及時跟上,還要確保我們司法人員的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法律解釋能力和程序的正當性,這樣才能相輔相成地開展違法打擊工作。
2.加強權利人的技術能力
以計算機軟件來說,現(xiàn)在不少優(yōu)質的軟件都在上傳到網絡后迅速被破解。雖然網上有一些方法可以將權利人辛苦開發(fā)的軟件進行封裝,但同樣,也存在著相應的破解軟件能夠快速分析出軟件源代碼,使得封裝、加密手段失去應有效果。其實,筆者想要強調的是,對于網上這種破解與反破解的情形,我們個人是無法改變的,但作為權利人來說,還是應該加強自身技術水平,提升權利意識。如果大多數人都能樹立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意識,那對凈化網絡風氣也能起到促進作用,相信那個時候的網絡,必定會走上法治的軌道,大家在網絡上也能像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遵守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3.加強網絡平臺的管理
這主要說的是關于文檔材料的知識產權保護,就目前來看,已經比幾年前好了很多。越來越多的網絡平臺都能從權利人的角度出發(fā),考慮權利人的切實利益,對于文字材料不像往年那樣可以隨便復制、下載。就拿百度來說,對于專業(yè)領域的文章,需要進行收費,才提供下載。筆者認為,這也是對保護權利人知識產權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希望更多的網絡平臺加強規(guī)范化管理,根據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根據權利人的要求,保護網絡知識產權。
關于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筆者就簡單說這幾點,總之,盡管網絡給人們在生活上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不管怎么說,人們在上網的同時還是需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能突破道德底線。在網絡知識產權方面,希望大家都能從尊重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角度,對網絡素材進行合理、合法使用。而權利人在自身權利受到侵犯時,也應該及時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應畏難退縮,姑息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