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視野下,閱讀一直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突破口,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情感。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敢于認同學生“異讀”,同意學生在閱讀中采取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感悟,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質量得到提高,應該讓“讀”成為引領語文閱讀課堂的主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圖文;說話;想象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讀”是閱讀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手段,它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之中,“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它與課堂教學是分不開的。“讀”應該體現(xiàn)在表情達意地再現(xiàn)人物形象,那么學生的想象就豐富了,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在提高普通話水平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力也就得以開發(fā)了。學生在“讀”的行列中,就能與時代的節(jié)奏、與時代的步伐共舞。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應把重點放在“讀”的基礎上,因為它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 讀與圖文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般配備生動、形象的插圖,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jié)讓小朋友們愛不釋手,容易融入情景之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有效運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談談插圖中畫的什么內容,它們在干什么?根據自己看到的讀一讀。如:教學字母“ɑ”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圖中有誰?阿姨在幫小朋友看病,小女孩說了什么?學生馬上集體喊出:“小女孩說‘ɑɑɑ。”教師趁機引讀“ɑɑɑ”,接著再指出圖中小女孩的頭型像字母“ɑ”,并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認識“ɑ”。教學拼音“e”時,我讓學生再次觀察插圖,圖中有一只怎樣的“小白鵝”?生:“漂亮的白鵝,它太漂亮了!”這時,老師接著問:“誰來說說它的樣子呢?”學生在多媒體插圖的條件折射下,滔滔不絕地談起了白鵝的樣子,無形中也規(guī)范了“e”的書寫順序,對于“鵝”的讀音也就記得更牢了,這樣由圖像信息轉化為拼音符號,這對理解課文拼音是很有幫助的,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能力,又能夠提升學生說的能力。
二、 讀與說話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如果說“讀”是對信息的輸入,那么“說”就是對信息的輸出了,教學《植樹的季節(jié)》中,我讓學生流利地讀完整篇文章后,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個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特別喜歡這一段,因為這一段寫了小朋友的心愿,希望小樹快快長大,讓荒山變綠了,我也希望荒山能出現(xiàn)一片‘綠的風采?!庇械膶W生說:“我也喜歡這一段,因為這里有ABB的詞語,有‘紅艷艷、黃澄澄,這兩個詞語讀起來很好聽?!苯處燀槃菀龑В骸澳氵€知道哪些ABB的詞語呢?”還有的學生說:“我不喜歡這段,這么好的課文,文中還要寫‘采伐木材,爺爺和爸爸種樹苗夠辛苦的了,應該把‘采伐木材的內容去掉,那才完美,才能……”俗話說,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這樣的教學片斷,因為給了學生廣闊的說話空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盡情施展,所以我們聽到了不一樣的心聲,看到了不同的心靈的放飛。如此,語文課堂也就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抒發(fā)情感的樂園。
三、 讀與想象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善于用知識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啟發(fā)學生大膽的想象,自主地去積累知識。我們常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為他們提供想象的契機,讓他們重新組合新的形象,感受課堂中想象所帶來的快樂。語文課堂中讀書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此,我注意把讀書與想象緊密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想象作文時,我事先讓學生去讀一讀想象的作文,然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對課文自覺地進行品評鑒賞,最終實現(xiàn)課文語言的內化。寫出了想象的作文《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未來的學?!贰ⅰ段以甘且恢恍▲B》、《二十年后的興仁》等,學生能在讀的層面上,創(chuàng)造熱情高漲,思維活動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寫出的想象作文也比較豐富。在完成該課的教學任務后,我引導學生拓展視野,抓住教學空白處,讓學生盡情想象,各抒己見,對原文內容進行進一步延伸。例如,《狼和小羊》一文最后寫道:狼多次找碴兒想吃小羊,都被小羊用事實反駁了,失敗后原形畢露,直接撲向小羊。課文到此戛然而止,那么狼撲向小羊后,結果如何呢?故事又發(fā)生了哪些精彩情節(jié)呢?文中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于是,教師就引導學生當個故事王,好好續(xù)編故事。學生在此展示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讓后續(xù)故事異彩紛呈。當然,這離不開教師的“啟發(fā)”,簡單的知識,學生一看就懂,無需教師再去“啟”,需要“啟”的是那些復雜的知識。教師用“啟”去打開學生堵塞的想象空間,讓其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獲取想象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動想象的機器,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四、 讀與課外閱讀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我們常說:“語文是學習的基礎,只有在打好語文基礎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把書讀懂,讀深入,讀開去,才能開展更多的課外閱讀活動?!蔽覀兛梢栽谖恼碌膶霑r,利用與文章相關的閱讀資料作為背景介紹,渲染氣氛。如果能放開手,讓學生主動去搜集這些資料的話,就更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時,課前先讓學生搜集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和人物資料,在上課導入時,先讓學生講一講“讀”三國的故事,以此來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由于課前開展了資料搜集活動,引起了學生的閱讀愿望,對三國時期的背景、人物、故事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課堂上讓學生盡情地交流。然后把學生引進課文,分析文章內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等。在學完課文后,學生都爭著去閱讀《三國演義》,在每周的讀書會中讓學生及時進行交流,相互補充。課堂中滲透課外閱讀知識,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又可激發(fā)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閱讀的興趣。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通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找到更多的“讀”的特色方法,讓“讀”真正成為學生精神上的一種享受,讓其煥發(fā)出更頑強的生命力,讓“讀”真正成為引領課堂的主流。
參考文獻:
[1]葉小芳.精彩閱讀,由“頭”而始[J].語文天地,2015,(10).
[2]周青杰.小學語文閱讀“一主兩翼”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2017,(03).
作者簡介:
李娟,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興仁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