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輝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項目,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應用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文的實質(zhì),鼓勵學生進行素材積累,豐富學生的寫作過程,采取科學的評價策略,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作文素質(zhì)。
關鍵詞:語文;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意義重大: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知識整合能力,同時還能夠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便于教師制定完善的教學引導目標。工作中我們要采取科學的引導策略,更好的做好學生的作文教學工作。
一、端正學生的作文寫作理念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作文教學一直在提分、格式化教育中發(fā)展。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學生被動接受寫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不足,對于作文的認知不完善,應付心理較強,寫作效率較低。新時期作文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寫作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理念,讓他們認識到作文就是記身邊事、寫心里話、舒內(nèi)心情。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就是自己的作品,是自己的思想的代表與個人意志的體現(xiàn),降低學生的恐懼心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就是自己的“影子”,是自己思想的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視程度,更好的端正他們的作文理念,以便能夠更好的開展作文教學工作。比如作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從日常的日記、學習筆記入手進行積累。將自己每日學習到的新知識、獲得的新思想、想到的新點子都寫下來、記下來?;蛘邔τ谀骋欢螘r間內(nèi)身邊發(fā)生的事件記下來,定期進行總結(jié)歸納。讓學生能夠從點點滴滴入手做好作文的寫作訓練,逐漸進行積累鞏固拓展。一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科學的作文理念,就會樂于寫作、勤于寫作,多學多練,就能夠不斷提升他們的寫作技巧,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二、積累多樣的作為寫作素材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知識是開展寫作活動的關鍵。不少學生苦于作文無話可寫、無詞可用,其原因就是缺乏充分的寫作素材。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寫作素材引導教育,讓學生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總結(jié)、善于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基礎素材積累習慣,更好的開展日后的寫作活動。
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是非標準,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標準,對于課本中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要及時記錄下來,做成學習筆記,重點進行學習。特別是古詩詞中的對仗句、排比句,我們要鼓勵學生分析其寫作技巧與寫作方式,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更好的深化學生的學習印象。
另外教學中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素材,拓展學習視野。比如多閱讀古典名著,了解其中的典故、人物,豐富學生的學習范圍。另外我們也要鼓勵學生涉獵社科、人文、科普等多個領域的讀物,讓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科學素材、人文精神,這些知識對于更好的幫助學生構(gòu)建認知體系,提升他們寫作的深度與廣度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此外我們也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的學習生活入手,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趣事、趣話。鼓勵學生能夠記錄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熱愛生活,從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技能。比如生活中我們常說的“俏皮話”、“歇后語”、民諺俗語都是作文的廣泛素材。在作文中恰當、廣泛使用這些內(nèi)容能夠為作文增光添彩,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提升學生作文的可讀性與趣味性。
三、開展豐富的寫作實踐活動
作文不是“大雜燴”,不是簡單的素材積累,也不是記流水賬。在引導學生做好素材積累的基礎上,我們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方法,讓學生能夠?qū)τ谠械膶懽魉夭倪M行綜合組合,重新運用,提升學生對于素材的綜合認知,更好的托扎他們的寫作技能。比如在引導學生寫春天的時候,除了引導學生引用寫春天的詩詞名言之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春與秋的對比,春與冬的對比來進行橫向?qū)懽?,更好的突出春的特色。鼓勵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不拘一格,而是要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不斷完善寫作形式,豐富寫作活動。此外教學中我們也要定期組織主題作文競賽,評出好的作品。比如針對某個時事熱點,比如中美貿(mào)易磨擦,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時事新聞、歷史重現(xiàn)的形式進行議論、分析,寫出自己的觀點。另外也要結(jié)合不同的節(jié)日、季節(jié),引導學生寫時事、寫新鮮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臨時創(chuàng)作能力,避免作文中的套作。在此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結(jié)合時令,運用不同的風格設計板報,將好作文放在板報中,創(chuàng)新作文形式。比如在中秋開展“給親人的一封信”,在元旦開展“我的一年規(guī)劃”征文活動,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多樣化的寫作活動,在不同形式、不同內(nèi)容下更好的活躍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提升他們的作文學習效率。
四、運用科學的作文評價指導
中學階段學生對于自身的作文技能往往認知不完善,或自卑自閉,或驕傲自滿,這些都不利于他們的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科學的作文評價指導對于學生更好的認知自己的作品,了解自己的寫作水平、更好的開展作文技能改進意義重大。教學中我們除了做好教師批改、學生自改之外,也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互評互改,讓他們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去看別人的文章,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評價標準,更好的促進他們對于優(yōu)秀作文的整體理解?!皳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讓他們在評改別人作文的時候提升自身的作文素養(yǎng),豐富作文的評改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
我們知道,作文寫作不是簡單的一道工序,而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過程。要經(jīng)過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行文、評改、學生修改等多個步驟。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有道理。教學中我們不能重量不重質(zhì),只顧數(shù)量忽視質(zhì)量,而是要引導學生將之前寫的作文多修改、多潤色,做到精益求精。畢竟隨著學生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生對于作文中相關素材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多去進行完善、修正,也能夠為作文增添不少新素材、新思路,提升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
總之,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觀念認知、素材積累、寫作形式、評改方式、自我完善等多個角度入手,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作文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