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能力的考查是中考評價的一個重要維度。本文以布魯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為依據(jù),分析一套中考英語試題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認知目標分類;英語試題;思維能力
一、 引言
思維是學習者對接收到的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將“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作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強調(diào)在英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心智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交流,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布魯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
布魯姆(1956)提出了思維活動的認知目標分類,由低到高依次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筆者更傾向于在此分類基礎上再加上“創(chuàng)造”。因此,本文所依據(jù)的思維分類層次可以用下圖表示:
由上圖可以看出,思維活動分類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創(chuàng)造,每一層次的思維活動都是由其下層的思維活動發(fā)展而來。同時,記憶、理解、應用被稱為低階思維,分析、綜合、評價、創(chuàng)造被稱為高階思維。
三、 不同思維能力在試題中的體現(xiàn)
1. 記憶 記憶指記憶知識或信息,是對學過的知識和有關信息能識別和再現(xiàn)(韋洪濤,1995),包括默寫、背誦、信息的查找和檢索等活動。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記憶,如英語知識運用部分第28小題是對語塊“l(fā)ook after the old people”的考查。同樣,閱讀理解部分第46、49、51、52、53、56題中,學生只要運用“查讀”的閱讀技巧,很容易就能在文本中找到相應的信息。
2. 理解 理解是指對知識或信息的領會,包括信息的轉(zhuǎn)化、解釋等(韋洪濤,1995)。本試題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在聽力和閱讀理解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信息的抓取并進行轉(zhuǎn)換的能力。以閱讀理解第47題為例,學生通過閱讀原文,可以找出關于此題信息的句子“...,even though her friends would laugh at her for being so careful”,然后將本句中的信息 “for being so careful” 轉(zhuǎn)化成題目所需信息 “because she ...”,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3. 應用 應用指對所學習的概念、規(guī)律和規(guī)則的運用(韋洪濤,1995)。教學中的句子舉例、簡單的情景對話,單詞造句等均屬于應用這一思維類別,主要涉及學生對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具體語言情景下的運用能力。如聽力部分第二節(jié),要求學生對詢問觀點的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 ...?”選出正確的回應,是所學語言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
4. 分析 分析指能將知識或信息進行分解,找出組成的要素,并分析其相互關系(韋洪濤,1995)。此類活動包括找出句子、語段的邏輯關系,根據(jù)上下文推斷,根據(jù)上文預測故事的發(fā)展,推斷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意圖等。本試題中第48題和第58題要求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猜測單詞意思。
5. 綜合 以分析為基礎,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們按要求重新組合成整體,以便綜合地解決問題(韋洪濤,1995)。以閱讀理解第60題為例,學生要完成這道題目,首先必須充分理解文本每個段落所提供的信息,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總結(jié)出每段段落大意,在此基礎上得出本文的文章大意為:Parents will not always be our teachers.這便是綜合思維的活動過程。
6. 創(chuàng)造 寫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創(chuàng)造形式,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技能,如整理思路,組織素材,列出提綱,起草短文,組織語言,修改短文等。以書面表達為例,學生要完成這一部分,需要提取所存儲的關于此類游記的單詞、語塊和所需的時態(tài)等,需要運用“分析”這一思維方式謀篇布局,需要“應用”所學語言項目,需要“評價”自己的作品以及時修改。本題代表了思維層次的最高水平。
四、 教學啟示
(一) 運用語塊促進語言的記憶、理解與應用
語言學習就是學習語塊并分析語塊的過程。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記憶、理解并應用語言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重語塊的輸入。比如聽錄音時按照意群和停頓斷句或者學生在文段中劃線,以突出語塊;自制語塊詞典,積累語塊;對積累的語塊按話題功能進行分類;引導學生分析語塊結(jié)構(gòu),歸納規(guī)則等。
(二) 利用語境語篇訓練分析、綜合、評價、創(chuàng)造能力
在聽和讀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比如,可以通過表面的細節(jié)信息推測出作者的“言外之意”;讓學生關注句子、段落之間邏輯關系;在聽和讀后設計開放型問題,來引導學生嘗試表達自己對文中人物、語言、結(jié)構(gòu)的看法等。同時,在進行說寫訓練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經(jīng)驗,盡力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使學生感同身受,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輸出。
五、 結(jié)語
中考作為重要的評價方式,引領著教學方向。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應該重視對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還應該重視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愛思考、會思考的人,促進他們的心智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韋洪濤.學習分類理論述評[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04).
作者簡介:
朱啟勇,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