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倡導的多種學習方式中,教師更重視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卻忽略了閱讀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自學在深刻感悟過程、適應個體差異、提高讀題能力、促進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對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整體策劃、給足機會、關注進程。設置提綱引導、強調讀前預想、精讀概念、推敲公式、對比研究方法,從而強化學生的閱讀自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數學;閱讀;自學能力;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方式。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閱讀自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公開課,還是平時常規(guī)教學,即使形如“集合”、“平面向量的概念”等這類難度較低、平鋪直敘的課,教師也是精心設計、耐心引導、課件投影、一手包辦。學生幾乎不用看書。因此,很多學生缺乏數學閱讀能力和習慣。教什么,學什么;教多少,學多少;概念、公式、定理遺忘,直接問老師。學生學習自主性差,過多依賴教師。
高中數學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難度適中,并且按照知識產生、形成、發(fā)展的順序呈現,敘述清晰、由淺入深、跳躍性不大,非常有利于學生開展閱讀自學,教師要借此指導學生學會更有效的閱讀自學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自學習慣,提高閱讀自學能力。
一、 提綱引導式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學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個長期的、潛移默化式的過程。故在開始階段,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適當編寫閱讀提綱以幫助他們有目的、有條理地學習,提綱以具有啟發(fā)性、層次性的問題呈現,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增加學生的任務感和緊迫感。閱讀結束后,通過問題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
例如:必修一《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一節(jié),可設置以下提綱讓學生閱讀自學:
①集合的含義。②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③元素與集合的關系。④常用數集及其記法。⑤集合的表示。
培養(yǎng)數學閱讀的教學原則是: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己能看懂的、想明白的、能做的,留給學生去看、去想、去做,教師不包辦代替。本節(jié)內容比較基礎,因此學生自學并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只是考慮到學生經驗不足,為了避免學生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故設置相關提綱予以引導。
二、 提前預想式
部分學生常將閱讀自學等同于將內容從頭到尾瀏覽一遍,這種通過閱讀課本的結論而直接接受結論的方式是十分低效的。應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完一段文字后,嘗試預想:“下部分內容會是什么”,“我如何處理面臨的問題”,“以前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我的依據是什么”等等,然后將自己的想法與下部分內容作對比,或肯定自己預想的閃光點,或分析思路堵塞的原因,或找出自身知識的漏洞等。并將思維結果做好記錄或標記。簡單來說,就是讀讀、停停、想想、寫寫、再繼續(xù)。這種閱讀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長期引導和督促。
三、 概念精讀式
蘇聯(lián)數學教育學家斯托利亞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倍Z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足見數學學習也離不開閱讀。數學概念、定義所用的數學語言都很精辟、簡練,學生極易忽視里面的關鍵字、詞。因此要不斷強調,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考究其中的措辭,逐字逐句,進行精讀,關注細小變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意識。
例如必修一《函數及其表示》一節(jié)中,在課堂限時的閱讀自學后,學生定義函數概念如下:“對每一個x,都有唯一的y與之對應.”完全忽略了對集合A,B的要求,及“每一個”,“任一個”的理解,導致后面練習中多次出現錯誤。因此,這次經歷也促使他們在今后的概念自學中更加嚴謹。
四、 公式推敲式
高中數學有大量的公式和結論,學生在閱讀自學中務必深入思考、細心推敲公式結論是怎樣得到的、如何證明、有哪些應用。并反思證明過程中的差異處,不足處,予以修改、完善。
以必修二《點到直線的距離》的閱讀自學為例,學生收獲如下:
1. 求P0到直線l的垂線方程,再與直線l聯(lián)立求出交點Q坐標,最后求出P0Q的距(思路更順,運算較繁)。
2. 等面積法。
3. 注意分類討論思想。
因此,閱讀自學時,不能僅滿足于對公式、結論的記憶與應用,還應努力探究它們是如何得出的。在探究中構建知識體系,訓練思維能力。
五、 研究方法對比式
閱讀自學中不僅要關注結果,還要重視研究過程。要善于將同類問題的研究策略進行對比。對比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比較,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尋找相同點,實現知識的同化;區(qū)分不同點,促進知識的順應。
例如:必修四《正切的性質和圖象》中,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為什么之前學習指數函數、對數函數、正余弦函數都是先學圖象再學性質,但正切函數,要先性質再圖象?”
可借助下例說明問題:(2015年新課標2文科)設函數
f(x)=ln(1+|x|)-11+x2,則使得f(x)>f(2x-1)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是()
A. 13,1
B. -∞,13∪(1,+∞)
C. -13,13
D. -∞,-13∪13,+∞
通過此題及思考,讓學生體會到對于一未知函數,在不清楚其圖象的情況下,嘗試分析性質解題,也是很有力的切入口。由此鼓勵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嘗試更多的探究學習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更靈活地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教師要擺脫急功近利的思想,遵循數學閱讀自學的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體策劃,強化學生的閱讀自學意識。關注進程,矯正與強化學生的閱讀自學行為。給足機會,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厲小康.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4(2):89.
[2]黃濤.開展數學閱讀活動,提高學生數學素質[J].中學數學研究,2006(2):11-12.
[3]邵光華.數學閱讀一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J].數學通報,1999(10):16.
作者簡介:張選菊,浙江省樂清市,樂清市大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