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瑛 胡靜 周明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yī)特色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我院腦梗死偏癱患者6 0例,將其隨機分為甲、乙組,各30例。甲組采取常規(guī)康復訓練,乙組在甲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特色護理。結果:乙組護理后的Fug卜Meyer運動功能評分、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后的甲組(P<0.05)。結論:對腦梗死偏癱患者采取中醫(yī)特色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運用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腦梗死偏癱;中醫(yī)特色護理;康復訓練;生活質量;運動功能
腦梗死作為神經(jīng)內科中較為多見的疾病之一,在近些年中其患病人群呈現(xiàn)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l]。但是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腦梗死患者的生存狀況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并發(fā)癥問題仍對患者造成困擾,尤其是偏癱問題。為進一步證實中醫(yī)特色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生活治療的改善效果,本次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間收治的腦梗死偏癱患者60例進行研究,詳情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間收治的腦梗死偏癱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甲、乙組,各30例。甲組: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范圍在46~75歲,均值為(61.63±4.76歲)。乙組:有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范圍在45~75歲,均值為(62.57±4.67歲)。將兩組患者資料進行比較,組間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甲組患者在并且平穩(wěn)后采取常規(guī)康復訓練,主要包括了:①正確肢位擺放練習:幫助患者選取正確的肢體體位,2h/1次,當幫助患者進行體位更換時,應將患肢放置與功能位,并且棉被的松緊度及重量應該適當,將軟墊墊于患者患肢下,避免患肢過多與床鋪接觸。②坐位練習:患者行側臥位,之后再側屈患者身體與頸部,將健側肢體將患側肢體勾住,再慢速移至床邊,告知家屬推壓患者膝蓋與小腿,幫助患者緩慢坐下和起立,50~200次/d。⑧站立練習: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對患者進行站立練習,當患者仍舊站立苦難時,可先在床邊進行下垂床腿練習,3 0min/d,并50~200次/d起立練習。④步行練習:依據(jù)患者病情特點,指導患者開展不行練習,500~1000步/d,早期可依靠扶手和椅子進行,之后逐步過渡,但應適量,避免對關節(jié)造成損害。
乙組在甲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特色護理。①穴位按摩:穴位按摩除了有效促進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外,還能夠對關節(jié)韌帶攣縮進行有效抑制,增強患肢的運動能力,選取患者對應肢體運動障礙的相應穴位,每日早晚分別進行1次按摩,每個穴位的按摩時間均為3分鐘,保持適當力度;但患者為下肢運作障礙者,可選取太沖、足三里、髀關、伏兔、梁丘、三陰交等穴位進行按摩;當患者為上肢運動障礙者,可選取內關、曲池、肩井等穴位進行按摩,可發(fā)揮化瘀解痙,氣血通暢的作用,以免患者患肢出現(xiàn)肌肉萎縮[2]。②情志護理:悲傷、憂慮在中醫(yī)中認為會導致患者氣滯血瘀、肺氣不暢、郁結于心,嚴重影響患者康復,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多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增加患者喜悅情緒以減輕負面情緒帶來的影響,建議患者多聆聽輕快的英語、電影或者戲劇,轉移心中憂慮,而且多建議患者家屬與患者溝通,幫助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利用暗示法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并向患者講解經(jīng)治療后的康復案例,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樹立治療信心[3]。⑧針灸療法:因患者而異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地施針,可緩解局部血脈不暢現(xiàn)象,并對氣血進行調理,以提高肢體功能的恢復效果,從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當患者存在肝腎陰虧情況時,可選取患者的肝俞穴、腎俞穴、三陰交、太溪穴為主穴進行針灸;當患者存在血虛寒凝時,可選取命門、大椎穴為主穴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當患者存在肺脾氣虛時,可選取足三里、脾俞、腎俞為主穴進行針灸,1次/d,3 0min/留針[4]。④飲食護理:中醫(yī)十分重視食補,食補在中醫(yī)護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食補可保障機體的營養(yǎng)供求,能夠促使患者體力迅速恢復,對體能進行補充,有助于病情的恢復,所以腦梗死患者因以辨證施食、因時因地為基礎,合理搭配飲食,靈活選取食材,并合理搭配,多以清淡、瓜果蔬菜為主,避免發(fā)生便秘,并且少量多餐。
1.3 療效評定標準
使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價量表對患者護理前、護理12周后肢體的運動肝功能進行評分,其中的評分標準分別包括了上肢功能評分值合計為66分,下肢分值合計為34分,總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恢復狀況越高。
使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患者護理前、護理12周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共包括了8個維度,共計36個問題,滿分100分,總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針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百分數(shù)、(x±s)加以表示,應用X2、t值進行表示,并錄入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若P值小于0.05時說明比較的數(shù)據(jù)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乙組護理后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后的甲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患者引發(fā)腦梗死后,其中樞神經(jīng)仍舊保留有可塑性,這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展開階段性的康復訓練,雖然能夠獲得一定成效,但仍舊存在局限,再加上腦梗死偏癱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引發(fā)多種合并癥,需要很長的康復時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康復訓練的依從性,不利于患者預后。中醫(yī)特色護理結合了中醫(yī)辨證的護理技術以及理論,區(qū)別于常規(guī)護理中整體護理觀念,而更增加重視患者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性[5]。經(jīng)長時間的臨床研究證實,對腦梗死偏癱患者采取中醫(yī)特色護理與康復訓練,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額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療,患者的接收程度高,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乙組護理后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后的甲組(P<0.05)。此研究結果與尤玉櫻的研究結果相近[6],表明了患者經(jīng)中醫(yī)特色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后取得的效果要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偏癱患者采取中醫(yī)特色護理聯(lián)合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運用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王艷嬋,腦梗死偏癱患者應用康復訓練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04): 26-27.
[2]楊桂花,腦梗塞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J].心理醫(yī)生,2016, 22 (35):198-199.
[3]郭閆萍,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6 (02):17 4-177.
[4]馮秀玲,蕭碧婷,基于家庭的中醫(yī)特色護理模式應用于腦梗死病人中的康復效果[J].全科護理,2016,14 (17):1744-1746.
[5]叢娜,中醫(yī)特色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實施意義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 (36):253-254.
[6]尤玉櫻,中醫(yī)特色護理在腦梗塞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6 (16):22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