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姜 艷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急診科,沈陽 110004)
肝硬化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低蛋白血癥、凝血功能障礙、頑固性腹水等。而肝硬化常合并腹股溝疝,臨床上不再將疝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視為肝硬化的一部分來進行治療[1]。治療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常采用手術治療方法,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手術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持續(xù)性高腹壓,從而導致腹股溝疝復發(fā),并且伴隨陰囊血腫、腹水滲漏、切口滲血等并發(fā)癥,嚴重時可引發(fā)肝衰竭,威脅患者生命[2]。因此,對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圍術期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護理人員在制訂護理計劃時將臨床經(jīng)驗、科研結論及患者期望相結合,為臨床護理決策提供證據(jù)[3]。本研究特選取就診于本院的120例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圍術期患者,探討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對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圍術期患者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圍術期患者12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27~73歲,平均(46.32±5.24)歲;體質量50~75 kg,平均(62.29±5.44)kg;病程7~24年,平均(13.28±2.33)年;腹股溝疝類型中,單側腹股溝直疝25例,單側腹股溝斜疝27例,雙側腹股溝斜疝8例;肝功能Child改良分級中,A級24例,B級28例,C級8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8~72歲,平均(46.11±5.03)歲;體質量50~76 kg,平均(62.38±5.76)kg;病程8~24年,平均(13.62±2.73)年;腹股溝疝類型中,單側腹股溝直疝25例,單側腹股溝斜疝26例,雙側腹股溝斜疝9例;肝功能Child改良分級中,A級24例,B級29例,C級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量、肝病病程、腹股溝疝類型、肝功能Child改良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4]中關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的診斷標準及《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5]中關于腹股溝疝的診斷標準;(2)年齡18~80歲,體質量45~80 kg;(3)無理解能力障礙,意識清晰,能夠與護理人員進行有效溝通;(4)對研究分組及所采用的護理方法無異議,自愿簽署研究知情書。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2)資料不完整者;(3)有嚴重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在護理中自行放棄或者依從性差,不按規(guī)定對飲食及日常生活習慣進行有效控制等影響護理效果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醫(yī)護團隊使用相同手術方法治療,圍術期間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方法:(1)患者病房保持干凈、整潔,經(jīng)常開窗換氣保持病房內通風,避免患者劇烈運動,多注意休息;(2)在飲食和日常生活方面給予一定的控制,多食用易消化及有營養(yǎng)、高蛋白類食物,禁酒戒煙;(3)對于腹水明顯患者要控制其攝水量,并限制鹽的攝入,多使用低鹽或無鹽食物;(4)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耐心聽取患者意見。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1)建立臨床護理小組:由主治醫(yī)生、護理主任、責任護士等組成,均具備本科及其以上學歷,5年以上臨床經(jīng)驗。(2)專業(yè)培訓:邀請專家就循證理論和臨床護理路徑相關知識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通過考核后準許上崗。(3)護理路徑制訂:根據(jù)所學專業(yè)知識,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訂針對性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措施及內容見表1。
表1 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措施及內容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采用健康狀況問卷量表(SF-36)[6]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軀體疼痛共2個條目、生理機能共10個條目、生理職能共6個條目、精神健康共5個條目、社會功能共2個條目、活力共4個條目、一般狀況共4個條目、情感職能共3個條目。該量表8個維度共含36個條目,每個條目均按照5分計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圍術期是否出現(xiàn)陰囊血腫、腹水滲漏、切口滲血等并發(fā)癥。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所有患者發(fā)放百分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回收率為100%。非常滿意:85分以上;基本滿意:65~85分;不滿意:65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SF-36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各維度SF-36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各維度SF-36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一般狀況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0%(6/60),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00%(24/60);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P<0.05),見表3。
表2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表3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57/6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5.00%(21/60),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肝硬化是外科常見的一種肝損害疾病,肝炎病毒感染是其發(fā)病的主要原因,臨床表現(xiàn)為門脈高壓癥及肝功能損害,晚期常伴有繼發(fā)性感染、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7]。腹股溝疝主要指腹股溝區(qū)的腹外疝,既包括腹股溝斜疝也包括腹股溝直疝,臨床主要以斜疝居多[8]。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發(fā)病機制為患者體內低蛋白血癥及儲蓄大量腹水導致切口不易愈合,而術后高腹壓持續(xù)不下又引起疝復發(fā)[9]。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礙,可能造成患者術后切口部位出現(xiàn)滲血不止現(xiàn)象。相關學者研究表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圍術期患者極易合并陰囊血腫、腹水滲漏、切口滲血等并發(fā)癥[10-11]。因此,對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不能僅僅采取常規(guī)的疝氣術后護理,而是要有一定特殊性,對肝硬化腹水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分析,積極探索出正確、恰當?shù)淖o理干預措施。
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常用護理方法,主要為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進而提出患者治療中所遇問題的解決辦法[12]?;谘C理論,需要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制訂出正確的護理措施,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分階段和系統(tǒng)化護理,緩解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13]。據(jù)相關文獻記載,以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將“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醫(yī)護人員的護理理念,能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14]。本研究根據(jù)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臨床表現(xiàn)出的低蛋白血癥、陰囊血腫、腹水滲漏、切口滲血等癥狀分別對排放腹水、陰囊血腫、切口滲血、腹水滲漏、飲食、心理等方面進行了有效護理,并對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并發(fā)癥和護理滿意度進行隨訪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各維度SF-36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提高,且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一般狀況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以上結果提示采用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較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護理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1]湯佳音,羅蒙,施志強,等.腹股溝疝合并肝硬化的治療分析:附30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7):753-755.
[2]羅國德,曹永寬,張國虎,等.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溝嵌頓疝7例診治體會[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33(07):598-600.
[3]顏美瓊.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867-869.
[4]王婷.能譜CT動態(tài)增強在肝硬化診斷中的臨床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4):3269-3271.
[5]羅文,王勇,段鑫,等.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分析[J/CD].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2):125-127.
[6]韓鳳嬋,史玉坤,邵小麗,等.SF-36量表用于大學生自我健康狀況測評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5,29(12):915-917,919.
[7]OZTURKER C,KARAGOZ E,MUTLU H.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liver fibrosis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Shear-Wave elastography[J].Radiology,2016,280(1):323-324.
[8]林洋,穆林松,隋武,等.腹腔鏡經(jīng)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開腹腹膜前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對比研究[J/CD].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3):253-255.
[9]王玉文,馬景峰,徐政光,等.局麻下疝裝置治療肝硬化腹水獲得性臍疝12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34(5):452.
[10]童婷,黃衛(wèi).肝硬化腹腔積液減少后并發(fā)臍疝嵌頓1例[J].廣東醫(yī)學,2016,37(4):524.
[11]李金龍,田丹,丁威,等.腹膜前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腹股溝疝患者臨床體會(附11例報告)[J/CD].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6(2):728-732.
[12]王瑞霞,張慧賢,李會敏,等.循證護理對肝硬化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6):1146-1147.
[13]CORTEZ S,DIETRICH M S,WELLS N.Measuring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influence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J].Oncol Nurs Forum,2016,43(4):E170-E177.
[14]張晶,程倩倩.循證護理在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