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榮
【關鍵詞】 地方民歌;高中生;藝術素養(yǎng);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1—0076—01
當代高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不僅在知識上要下苦功,更應該對自己民族的文化、音樂也有所了解和涉獵。高中生的藝術素質培養(yǎng)需要民歌,民歌教育在高中教育中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中國民歌的作用對社會、對高中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所以應當在普通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藝術素質。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習民歌的意義
從《詩經(jīng)》到現(xiàn)在的《中國民歌集成》都真實地反映了許多歷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風格及豐富的內容,了解和學習民歌的意義不僅在于它的形式和風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華,體現(xiàn)出一種不屈、樂觀和奮發(fā)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學習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養(yǎng)、提高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利用地方民歌提升高中生藝術素養(yǎng)的對策
1. 完善相關課程設置,創(chuàng)建高中藝術特色課程。山丹傳統(tǒng)文化積淀深厚,音樂文化的地域特征鮮明。為此,可以開設山丹民歌專題欣賞課,將本土民歌的研究成果引入高中公共音樂課教學,以形成普通高中進行民歌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
2. 組建學生藝術社團,并納入課程管理中。民歌的學習重在實踐活動,僅僅是欣賞類的課堂教學,難以讓學生真正體驗感受理解民歌的魅力。學生藝術社團是一個學校校本教研的側面體現(xiàn),藝術社團的組建和其活動的有序開展應納入到學校校本教研和課程管理的范疇。因此,應將藝術社團建設與課程觀、教學觀、學習觀聯(lián)系起來,避免將藝術社團和常規(guī)意義上的各類興趣小組混為一談。在社團活動時記考勤,表演演出作為考評成績的一部分。
3. 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以及多種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模式。我國民間音樂文化豐富多彩,而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因為對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興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課堂授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灌輸式教學方法。授課應以鑒賞、講座、觀摩等多種方式相結合。鑒賞不能只是單一聆聽,更應加強感受、理解和創(chuàng)造的環(huán)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曲調,借曲填詞,任意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演唱。講座式可以聘請當?shù)孛耖g音樂藝人到課堂,向師生們傳授知識。讓學生、教師、民間音樂藝人有機互動,加強師生對民間音樂的認識。讓學生對民間音樂文化的功能、內涵、種類、風格和作品資源有更真切、客觀和進一步的理解。
4. 倡導高中生進行音樂采風和社會調研活動,開展民間音樂教學。長期以來,高中教育因為對民族音樂缺少足夠的重視,所以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更多依靠民間社團和當?shù)匚幕^來進行??赏ㄟ^組織師生到各民族各地區(qū)進行采風,走訪當?shù)匚幕^相關音樂研究者,收集、整理當?shù)孛耖g音樂素材,改編為適合高中音樂教學內容。把這些教學內容編入教材,對民間音樂也起到了保護和傳承的意義;還可以利用當?shù)孛耖g音樂文化資源,邀請民間音樂社團與高中生社團聯(lián)誼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讓高中生課余參與到民間音樂社團活動中,讓大學生社團成員拜民間藝人為師學習;或者采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民間音樂藝人來學校做教師,傳授相關器樂的演奏方式,通過與民間藝人零距離對話,開展民間音樂的教學活動。
5.加強教師的民間音樂教學能力,完善藝術課師資隊伍建設。民間音樂內容豐富,涉及面很廣,因此要求教師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底蘊、扎實的知識儲備,還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樂技能技巧方可勝任。因此,對于普通高中音樂教師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文化藝術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水平。除了教師自身刻苦鉆研外,國家教育部門對此也應高度重視,借助社會和地方民間團體舉辦各種各類培訓班。聘請相關專家和民間藝人開設不同專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學課程,對全國普通高中相關音樂教師進修培訓,以此更快更好地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能力及業(yè)務水平。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利用地方民歌促進高中學生藝術素養(yǎng)發(fā)展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1840)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