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蕾
摘 要:隨著高中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浙江省作為第一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之一,2017屆學生正式實施新高考方案。新機制給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zhàn),結合改革新要求,以自主命題為平臺,在文學類文本復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
關鍵詞:自主命題;自主學習能力;高考改革
浙江省作為第一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之一,新高考精神和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教學要符合時代精神,力求培養(yǎng)學生終身發(fā)展所需要的語文素質。據(jù)新高考方案來看,教學中體現(xiàn)以自主提出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進一步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獨角戲”的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從“獨自樂”轉向“眾人樂”。
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考查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語文教師在高考復習中的難點,且當前高中生普遍存在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現(xiàn)象,教學過程也大都遵循“教師命題——學生解題——教師講題”的傳統(tǒng)模式,當復習完主題、語言、結構、表達技巧等幾大板塊后,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就似乎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高原期;而且散文閱讀耗時耗力,幾番訓練之后,學生的做題熱情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他們跳一跳,摘取散文閱讀更鮮嫩的果實,是高中散文復習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痹谛碌慕逃尘跋拢母锝虒W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必然趨勢。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命題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手段之一?!皩W生自主命題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內容、遵循《浙江學考要求》進行自己命題和自己答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貫穿于學生自主命題的整個過程?!?/p>
一、實證探究——學生自主命題之實
筆者以任教學校高三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語文學科學生自主命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進行了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研究??紤]到高中生的實際情況,被調查的學生均為高三年級學生,調查時間為第二學期。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高考復習中的文學類文本復習的練習內容,超過半數(shù)的同學不喜歡,問及原因,主要是因為閱讀量大,反復練習的效果不佳等。而所有班級中經(jīng)常嘗試自主命題的只占有很少比例,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進行過文學類文本自主命題的練習。
而圖三則說明了教師在推行學生自主命題中的主導作用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命題范式引導的必要性。在高中的語文課堂,大多數(shù)還教師堅守著“一灌到底”的模式,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的習慣,主動創(chuàng)新的課堂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突破。
二、成因剖析——學生自主命題之源
通過分析學生自主命題能力弱化原因,大概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
學生自學能力是指學生在沒有外在資源的協(xié)助下,能自覺自發(fā)進行主動學習的行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自己不嘗試自主命題原因是教師未要求的占50%左右,說明大部分學生自發(fā)學習的行為動力不足。除了在自主命題過程中學生不夠主動外,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普遍不強, 只有在做作業(yè),尤其是做問答題的過程中,才愿意翻開書本。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對待學習任務多是為了完成任務、被動而為之。
(二)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足
“學生學習思維是指學生有意識對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思考并主動創(chuàng)造的思想行為活動?!眴柧碚{查結果顯示,認為學生自主命題沒有意義的有10%左右,說明一部分學生沒有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探究的習慣,習慣被動接受知識。”在自主命題這一活動中,無論是查閱書本、查找資料,還是思索組織答案,這些思想行為活動的多次進行也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一種掌握與理解。這種多次反復的思想行為活動類似于“頭腦風暴”。而在“頭腦風暴”中,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不足將嚴重滯礙學生自主命題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升
“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是指學生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行為能力活動?!薄皩W之所用”是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考試的考查重點。自主命題的過程是學生依靠自己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知識應用的高級模式,要尋找出一個全面而完整的答案就需要學生將平時學習中積累的零散知識進行挖掘和整理,將各種相關知識內容加以有機整合,系統(tǒng)地思考、理性分析、有條理地表達,這種探索答案的路徑比學生單純回答試題要主動得多,有效得多。因此,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的要求就相對較高,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生自主命題的能力。
三、操作模式——學生自主命題之魂
傳統(tǒng)的學生自主命題的方式依舊無法跳出高考的“牢籠”,高考依然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弦,不敢有一刻懈怠。新高考方案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面對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學習任務的加劇,命題方式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第一環(huán)節(jié):示范與引導
首先,研究近年來浙江省語文高考文學類文本試題結構及命題走向,可以看出高考的每一題都是根據(jù) 《考試說明》的考點有針對性地命題的,有明確的考點。然后選取典范的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例題,在學生充分閱讀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準備4-5個問題,讓學生完成。教師引導學生從命題者的角度分析命題者的思路、命題角度。然后呈現(xiàn)答案,對比答案中的內容明確閱讀題題干的指向、范圍及暗示作用,并鼓勵學生對高考答案進行評價,經(jīng)過討論體會出題人的命題思路和如何更有效地抓住答題的采分點。讓學生比較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之間的差距,進行自我診斷,培養(yǎng)元認知。
第二環(huán)節(jié):組織和合作
自主命題之初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特點是趣味性強,類型多樣也容易操作,教師對于課堂也容易把握。 同時也能使學生增加教材內外知識的濃厚興趣。結合學生的意見,我們可以首先采用分組出題,全班都解的模式。各小組自己在文章中尋找重點、難點,圈劃段落中心句、重點語段,自己組織語言,按照高考考點的要求自己命制試題,根據(jù)同學語文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難易程度和角度的題,整合后在課堂上現(xiàn)場提出,由同學們自己討論回答。這種命題模式效果明顯,首先是小組合作出題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學習理念;其次是出題的質量尚可,將全班分解,每位學生都參與命題,并且要在全班展示,采用這種激勵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學生具有榮譽感的心理,小組出題并進行評比,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盡力出好。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踐與展示
在明確了自主命題的要求及要點,對全班同學進行了分組安排之后,每周選取一篇散文或小說進行實踐展示。以下是高三文科班某組同學的自主命題展示過程,由小組長代表全體隊員展示命題成果:
(一)說明散文題材特點。本組選取的是散文《遙遠的葵花地》,這是寫人記事的散文。我們主要從文本在遣詞造句上的特點和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謀篇布局上的特點、文章主旨的探究這四個方面命制了以下四個問題:
(二)命制題目呈現(xiàn)
1.分析文中“媽媽”的形象(從概括人物形象的角度)
2.分析第11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
3.賞析句子“種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靜下來,并對每一個前來者豎起食指在唇前”。(鑒賞語言的角度)
4.分析為什么作者稱那片“葵花地”是“遙遠”的?(探究文章主旨的角度)
(三)全班作答,任務小組點評并呈現(xiàn)參考答案。
(四)教師引導并總結
四、路徑選擇——學生自主命題之夢
浙江高中學生面臨新高考的改革,弱化“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象。然而,不論是新課改還是新高考,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的要求都提高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應成為教師心中實實在在教育理念和真真切切的教育行動,而自主命題正是一線教師的實踐應答??偨Y操作過程,筆者認為自主命題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是關鍵。
(一)激發(fā)興趣是前提。自主命題其實質是站在另一角色看文本,而這種角色的轉化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學習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命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采用誘導啟發(fā)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等方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帶著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進而培養(yǎng)自主命題能力。除此之外,新課改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學生自主生成知識,并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論證,將生活知識帶進課堂引起學生的關注。
(二)啟發(fā)引導是基礎?!笆紫葞椭鷮W生了解本模塊的知識構建,并與以前學習的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對比,理清重點、難點,然后再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想去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隨著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學生根據(jù)自己不同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與方法?!?/p>
(三)循序漸進是原則
在對學生進行自主命題能力培養(yǎng)時,老師應該做到循序漸進。也就是說,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自主命題。自主命題的課堂模式對于學生來講比較新鮮,在命題過程中不顧范圍與目標,只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命題甚至部分同學只是覺得“好玩”。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自主命題任務時,應循序漸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自主命題,難度由簡到難。這樣的做法不至于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并且學生在命題的過程中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自主解答是目標。自主解答是學生自主命題能力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通過自主解答,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完成答題,進行“知其所以然”的深層思考,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課堂實施效果來看,學生熱衷于解決自己創(chuàng)作的題目,命題與答題的過程由個人到同桌再到小組最后到全班,學生的情緒一點一點高漲,在討論中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要遠遠超出傳統(tǒng)教學,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學生是“一盞待點的燈”,而并非“一只待灌的瓶”,自主命題訓練法是思考的外現(xiàn)的一標志,內在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同學思考的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它能使學生形成一種自覺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劉巧花.問題導向學習的高中政治深度教學策略——以“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5期.
[2]周健.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生自主命題初探——以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為例[J].黑河學刊,2015年5期.
[3]王彩冰.學生自主命題與學生學習能力[J].中學語文教學,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