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瑋
摘 要:當今教育教學發(fā)展趨向于重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面對新形勢,教師務必要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學習并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藝術性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自身優(yōu)勢。這一策略的使用,不但陶冶了師生情操,而且豐富了英語課堂。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模仿,愛表現(xiàn),非常適合采取藝術性教學策略,教師也會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藝術性;教學策略;小學英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再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真爛漫、記憶力好、愛模仿等特點,將藝術引入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中的美和趣味性。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整合藝術性和小學英語教育,在課堂中演繹好角色,有效運用藝術性教學策略呢?筆者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布置教室環(huán)境,巧設藝術性場景
充分利用教室空間,帶領學生裝扮與課文情景一致的場景。如超市購物,家中不同居室,動物園,餐館,文具店等。大膽發(fā)揮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大幅奪目的圖詞、直觀的實物、商品陳列架、廚師帽等讓學生學習英語感覺身臨其境。這照顧到了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便于找到可行的切入點,設計適合他們發(fā)展的環(huán)境。學生身處逼真、藝術的情境中學習英語詞匯、句子、對話,更加真實,運用起來也會更加自如,從而用英語交流也更加自然流暢。小學生膽大好動,豐富的物品還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聽說英語的積極情緒。教師運用全面的藝術性教學策略,進行藝術性思考和教學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互動。
二、熱情洋溢,展現(xiàn)個人藝術風采
“親其師,信其道?!憋L趣幽默、有魅力的教師會受學生的特別歡迎。英語教師自信優(yōu)雅,談吐不凡,有親和力,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教師要勤于學習并應用教育學、心理學,抓住學生心理,保持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關藝術的簡筆畫、樂器演奏、有活力的舞蹈、簡單的小魔術、簡短的小故事、搞笑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都能深深扣住學生的心弦,使他們愿意學習英語,對英語老師和英語課充滿好奇,渴望更多驚喜,同時也樂于表現(xiàn)自我,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和教師形成默契互動。做有心、聰明的教師,用智慧巧妙運用藝術性教學策略,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教具教學設備要新穎,完美布局賞心悅目
教具科學、美觀、用處大,教師精心準備直觀形象的教具,做精美的幻燈片,能為課堂增添很多樂趣。鼓勵小學生發(fā)揮藝術才能,用廢紙、電池、塑料袋等材料制作學具,如單詞卡、圖詞抽卡、轉(zhuǎn)盤等,既可以為教學服務,又能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好的教具漂亮實用,像是精美的藝術品。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成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的藝術性活動。另外,把英語作業(yè)、手抄報、剪報、書法比賽作品等陳列在教室里,布局整齊大方,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感官刺激和藝術熏陶。板書的布局也要清晰,突出重點,讓人一目了然。教師要善于運用彩色粉筆、掛圖、句子條幅,多變換格式,盡量不重復,讓板書布局也富有藝術性。
四、你追我趕小組賽,生龍活虎好氛圍
每一堂課,教師給學生安排好座位排列,分好小組,按小組圍坐,或按男女生分兩邊坐。多增加排列方式,并且盡量讓這些排列看起來舒服、藝術,這樣既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合作,提高小組學習效率,培養(yǎng)競爭意識,又能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感知英語知識、體驗活動、理解會話、想象情境、形成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以藝術形象為對象,通過具有鮮明英語特點的藝術作品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情感上的愉悅和知識能力上的成就感。班級內(nèi)形成小組長期評價積累,用過程性評價體系,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知識掌握等方面做出客觀評價。挖掘?qū)W生潛力,利用新穎別致的比賽活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激勵學生學習,提升英文素養(yǎng),陶冶情操。
五、重視課外拓展,賦予創(chuàng)新學習藝術性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苯處熥鳛橹苯映袚虒W任務的一線工作者。應當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思考小學生英語課外學習方法改革,變通教學方式,把藝術性教學策略恰到好處地用于教學實踐中,把英語教學放到自然中去審視,讓學生在游玩中吸取英語精華。這樣的外在課堂可以使學生獲得進步的巨大空間。為學生布置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打破傳統(tǒng)模式,避免重復性默寫和背誦的狀態(tài)。讓學生用繪畫、設計、制作、在生活中搜集材料等藝術性的方式來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信心。日積月累,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增強,有利于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魯子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熊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性探究[J].校園英語旬刊,2015(23).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