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 要:在平時教學中,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興趣不高,動勁不足,導致學習成績較低。結合自身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此改變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興趣不高,成績較低的局面。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地理知識
在初中眾多的學科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學科,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質量長期徘徊在末位。如何改變當前這種教學質量長期墊底的現(xiàn)狀,是一個值得執(zhí)教者應該深思的問題。結合自身近幾年在農村初中從教經(jīng)驗,淺談一下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地理學科教學質量。
一、收集實例服務于教學
地理學科的特點在于它和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很貼近,牽扯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時在時政新聞中我們可以隨時了解到全球范圍內的重大事件。在講到《中東》這一節(jié)時我們就可以結合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實例,來分析伊拉克及周邊國家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的航空母艦是通過哪些海路進入阿拉伯海的,讓學生對這些地理常識從這次戰(zhàn)爭中獲得了解。通過時政熱點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得主動起來,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除過利用時政新聞外,我們還可以將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地理事件用于教學。在講到《板塊運動》這部分內容時,結合5·12汶川地震的實例,給學生做簡單板塊運動分析,從而得出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是引起本次地震的主要原因,緊接著引出全球六大板塊的知識。最后引用汶川地震實例引導學生總結出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以達到教學目的。引用實例讓課堂教學既富有現(xiàn)實感,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二、放松心情親近自然學習地理
人們生活在地理環(huán)境中,我們都能感知到地理環(huán)境與自己有著密切關系。在講到《黃土高原》這一節(jié)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眼觀看我們腳底下的黃土,觀察黃土地形地貌,結合講解,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習。觀看過后,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比我們在課堂上講的再多效果都會好。親近自然學習地理還能調節(jié)學生的心情,讓學生原本疲憊的身心得到放松,為后面其他學科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
三、改變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動起來
初中地理教學涉及眾多的地理現(xiàn)象以及地圖知識,傳統(tǒng)的教師單純講課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應新時期的學生[1]。新課改之前我們只是注重老師的教,認為老師教得好,學生就學得好,其實不然。當前我們應該走出認識上的這一誤區(q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需要從展課堂活動入手。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實施和逐步推進,出現(xiàn)很多新穎性、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要求構建開放式課堂,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讓他們在開放式課堂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知識[2]。在組織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設計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活躍課堂的氣氛。例如,在講到《水資源》這一節(jié)時,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資源是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隨后我讓學生分組,分別飾演政府官員、企業(yè)家、學者、環(huán)境保護者、居民,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的意識,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資源。學生動起來了,整個課堂也就活躍起來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四、學畫簡圖加深記憶
讀圖、識圖是學好地理學科的必備技能。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一套畫簡圖的方法。對于重要的地理知識,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會專門設計相應的簡圖,在上課的過程中畫在黑板上,讓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我還要求學生模仿著畫,畫著畫著,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就熟悉了,對這幅圖也就爛熟于胸了。
五、學會閱讀地圖提取應用有效信息
學會閱讀地圖是學習好地理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讀圖題望而生畏,認為圖太難無從下手。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讀圖能力的欠缺,我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沒有過多地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怎么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認真解讀地圖三要素,即比例尺、圖例、方向標。知道了地圖三要素,才能對地圖有大概的了解。二是學會提取有效信息。每一幅地圖都有自己反映地理事物的主體,只要抓住這一主體,提取相應的信息,這樣才算真正讀懂了這幅圖。三是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我們把有效信息提取出來之后,就對題干所提的問題進行分析,看問題到底考查什么。四是規(guī)范作答。我們將自己組織好的答案,按條理寫到紙上就可以了。這樣整讀圖過程就完整了,答案寫到試卷上,那么相應的試題分數(shù)自然而然就得到手了。
六、巧記地理知識點
平時總聽到學生為記憶地理知識點而牢騷滿腹,因為地理知識點繁多而復雜,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鑒于這一點,我提出了關聯(lián)知識記憶法。比如說,在學習氣候章節(jié)的時候,我們首先學習了多變的天氣,隨后學習了氣溫的變化及分布,緊接著學習降水的變化及分布。最終在此基礎上我們綜合性地學習了世界氣候分布。
總體來說,從教學方式上進行變革,從學法進行革新,遇到問題先分析再歸納,最終形成結論。課堂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動手畫一畫,學會讀圖,巧記地理知識點,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的綜合運用,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對于我們執(zhí)教者來說,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參考文獻:
[1]許麗麗.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方法探析[J].新課程(下),2017(11):76.
[2]劉虹.解析初中地理開放式課堂的構建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