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翠萍
摘 要:課程一直在改革,且其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的教學背景下,要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應該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如應用示意圖來進行教學,能夠將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容易理解的圖像,從而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去進行數學方面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滿足新時代情況下對人才的高質量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示意圖;應用價值
示意圖可以是大體上描述或表示物體的形狀、相對大小,也可以是事物與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簡單圖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有限,所以對于一些數學理論的大量信息不能夠進行有效的處理,此時教師便可以通過示意圖來為學生理清思路,從而讓他們學習數學知識。
一、化繁為簡,圖示題意得啟發(fā)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概念,而在教授這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時,便可以借助圖形來進行解釋,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并且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比如可以用線段圖將待解決問題以草圖形式畫出,并通過這些圖來將題中的數量關系直觀地表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明白題中的已知條件,并且根據這些已知條件來進行相關問題的解決。
例如,數學題目:“冬冬和芳芳原來共有60張畫片,冬冬給了芳芳5張畫片后,兩人的畫片同樣多,兩人原來各有多少張畫片?”本題中,雖然涉及的量很少,但是思維看起來很混亂,學生在理解時可能有困難。所以教師在進行該習題的解答時,便可以通過示意圖來讓學生去分辨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快速解答該題目。如圖1,圖中將冬冬與芳芳兩人畫片數量之間的關系和變化過程完整展現,而且通過該種示意圖,學生能夠更快地去理解題目,從而計算并解答出該題目:60÷2=30(張),30-5=25(張),30+5=35(張)。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圖形將其中的數量關系清晰展現,并且將混亂復雜的文字轉換成容易理解且十分有趣的圖形來幫助學生進行解題,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積極性,從而為其之后的學習做好基礎。
二、化隱為顯,草圖助力覓條件
很多數學問題題干條件比較多,而且有很多繁瑣復雜的文字解釋,僅從字面上去理解,很難理清思路。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示意圖來幫助學生進行解答,將題目中各種數量以及涉及的人物關系進行表示,從而準確理解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幫助學生更快速、更準確地求出答案。所以教師在進行相關題目的講解時,可以通過作圖來將已知條件轉化成直觀明顯的思路,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題中的思路。
三、譯文為圖,直觀演繹助解析文字
文字描述遠遠不如圖形直觀,而且圖形能夠將重點很好地凸顯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解答習題。例如,數學題目:“有兩支蠟燭,當第一支燃去五分之四,第二支燃去三分之二時,剩下的蠟燭一樣長。這兩支蠟燭原來的長度比是多少?”直接看文字題目,學生很難理解,而當學生看到圖示之后,便會明白,兩只蠟燭粗細不一樣,所以最終結果是燃燒長度不一樣。緊接著便是去講解,在圖示旁邊再增加數量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第一支蠟燭被分為五份,剩下一份,第二支蠟燭被分為三份,剩下一份。設粗蠟燭原長為a,細蠟燭原長為b,即可列出等式 b= a,解之得a ∶ b=3 ∶ 5。在此題目解決過程中,示意圖在本題解答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教育對于各階段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在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數學學科作為所有學科中考查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思考能力比較多的學科,更應該受到教師教學上的重視。教師要盡可能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并且在課堂上要多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自己去解決數學問題。而教師利用示意圖去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題目中的思路,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去解題和思考。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