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時期,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預習,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探究小說教學課前預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自主閱讀、學習小說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分析、欣賞的能力。
關鍵詞:課前預習;小說閱讀;方法指導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預習的重要性: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既要聽講,又要記筆記,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么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到頭來一節(jié)課學了什么,第二天就不記得了。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么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啟發(fā)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預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中學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明天還要講,上課注意聽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預習呢?甚至有的同學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因此,首先要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預習,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從預習課文中收獲快樂和成功,才能讓學生把
預習課文變成一種習慣,讓這種好習慣充分發(fā)揮它在學習中的
作用。
小說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薄熬哂歇毩㈤喿x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感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p>
根據課標的指導,我在小說教學前指導學生進行了以下的預習方法步驟的學習探究,即(1)復習舊的知識;(2)整體閱讀并提問回答;(3)片段的精讀。具體操作如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毙轮墨@得,總是先從舊識開始的,因此舊的知識的回顧很重要。學生在閱讀之前,如果對小說的文學性質沒有了解,那么和平常讀書一樣,一味地追求小說的情節(jié)故事,對鑒賞文學作品是沒有什么好處的。在初次小說教學的時候,教師就明確地將小說的知識框架給學生搭建起來,內容包括: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描寫的方法(內容上分為: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角度上分為:正面、側面;方式上可分為:白描、細節(jié)描寫);故事情節(jié)(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環(huán)境(可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渲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情感);人物描寫主要作用(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是小說的常識,讓學生掌握常識對接著展開的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小說閱讀教學開始前,都讓學生溫習。然后在此基礎上閱讀小說內容,圍繞小說的內容提出1~3個問題,完成提問回答后,再判斷這篇小說的重點片段是哪些自然段,如果無法判斷也沒關系,可以在文章中找出值得欣賞和分析的句子,畫下來,品味一下句子的美。這樣一來,學生閱讀小說就可以按照由淺入深的步驟去完成一課的預習了。
在具體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對于初中生來說,第一個步驟其實只是普通的知識記憶,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難度的,大部分學生只要課內外重復的次數夠多,就完全能夠掌握好知識點的記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第二個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中往往容易出現以下的常見情況:
第一,部分學生不知道該問什么問題,也不知如何問問題。
第二,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深度,或者說無法體現對文本的探究意義。
對于這些常見情況,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在之前的語文學習中,一直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他們習慣于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后再思考、回答問題,或者習慣于預習時直接思考課后練習的問題,然后根據參考書、參考答案回答問題。從被動地學習到主動地思考的過程,需要在初中學習中逐漸形成的學習、思考習慣,這樣才能為下一階段——高中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小說的閱讀訓練是訓練這種思考習慣的直接有效的途徑。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循序漸進。對此可以專門用一至兩節(jié)課的時間,指導學生如何問問題,如何提問。如果沒有指導過,學生就會提出:“這篇小說的作者是誰?”“這篇小說出自哪一本書?”等等圍繞語文常識來提出的問題。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人在閱讀同一篇小說時都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初中階段所選的小說內容都比較淺顯,小說的主題也相對單一,所以提問的訓練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具有建設性的問題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認可,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圍繞主題內容提出各種問題。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