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新時代的到來和日漸進步,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也不再簡單,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這種形勢下就顯得更為重要。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健康的心理素質,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時間去實踐落實,主要探析了小學德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徑,希望對有關部門及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引言
目前,小學教育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可是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其教學效果還算不上良好。比如家長依舊是以小學生的成績?yōu)橹饕獏⒖紭藴蕘碓u定教學質量,學校中的各種活動也是以分數(shù)來體現(xiàn)成績,這樣一來,小學德育與心理教育就已經表現(xiàn)出了不完善。小學德育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還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適當?shù)慕逃?,使小學德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二、小學德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途徑
1.加強師生間的溝通,打造和諧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都尚且不成熟,其內心也非常脆弱,當面對學習困難以及生活小挫折的時候難免會產生較強的心理壓力,此時,教師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放低身態(tài),傾聽其內心所想所說,并采用適當?shù)姆绞綄ζ溥M行安慰、鼓舞,使其重振精神。在此也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的使者,還是陪伴學生健康成長的伙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重視,并且要有著健康的教學理念、師生觀念,尊重學生,與學生做朋友,不給學生身份壓力,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各自性格特征等,從而因材施教。溝通交流時本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身份平等的原則進行,使學生能夠毫無壓力地敞開心扉,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跨越師生代溝,營造課堂良好氣氛,從而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傳授知識和教育的圣地,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離不開這一陣地。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課本知識在課堂中的教學,結合實際使得學生懂得比如如何守規(guī)矩,如何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使其懂得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積極探討與創(chuàng)新,以更溫和的方式使學生懂得其中所學,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給予明確的指引。
3.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無形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校園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區(qū)域,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好賴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各方面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學校校園的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力度打造更優(yōu)質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在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中強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學生的使命感、責任心。共青團、少先隊還能夠在文體活動中得到更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更加文明、禮貌、謙讓等。較為平常的教育活動的開展,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影響,可以推動小學生的全面德育發(fā)展。另外,在校園物質設施上花一些心思,比如在校門口、餐廳、墻面、地面、花壇等學生可見之處都設置宣傳畫或者警示語等,使學生時刻能夠感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激發(fā)學生求知向善的積極性。學??梢蚤_展優(yōu)秀人物表彰大會、舉行升旗儀式等,以此弘揚愛國精神,推動學生樹立健康、高尚的理想目標。
4.不可忽視家庭教育
雖說小學生在學校是接受系統(tǒng)的教育,但是其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在小學生的方方面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基礎影響,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影響作用。所以,在小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也要進行,二者相互結合,促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水平能夠更有效地提高。比如在學校學到的尊老愛幼,在家庭中就可以完全落實學習,平時教育孩子尊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禮讓弟弟妹妹,做個懂事的好孩子。因此多方面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與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其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小覷的高效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啟蒙階段,其中的德育任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小學的德育所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依舊存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使小學德育水平發(fā)生重大積極變化,相關工作人員須對此繼續(xù)不斷努力,為祖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廣,汪振德.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5(12).
[2]郭文華.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
作者簡介:劉何, 1986年1月生,男,漢族,籍貫:福州市,學歷:本科,作者單位:南平實驗小學,單位所在地:福建省南平市。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