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通拉嘎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在腦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入組對象為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按照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分組法,隨機將這100例腦卒中患者分為2組,50例/組,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施行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康復總有效率(92%)高于對照組(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62,P=0.029 <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其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各方面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96%)高于對照組(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05,P=0.025)。結論 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可全面提高康復效果。
[關鍵詞] 腦卒中;早期介入;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12(c)-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10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7, according to digital computer random grouping method, the 100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recovery efficiency (9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762, P=0.029 <0.05); after nursing, the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limb function score, ADL score and life quality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ursing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9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005,P=0.025)(P<0.05).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Key words] Stroke;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腦卒中屬于常見腦血管疾病,又被稱為“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變,主要是由于患者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腦血管堵塞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而引起的腦組織損傷,患者治療后多會遺留有一定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因此,在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做好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十分重要,是減輕其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關鍵[1]。而康復護理的介入時機在臨床上尚未達成共識,有必要進一步深入探討。該研究旨在探討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在腦卒中的應用效果,為此,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分別針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和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并就此作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對象為隨機選擇該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該研究納入標準:入院后經(jīng)顱部CT、MRI、體征查看、病史診斷,明確為腦卒中;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等患者。該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按照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分組法,隨機將這100例腦卒中患者分為2組,每組50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比性,其資料具體如下:對照組有男27例、女23例,年齡為51~82歲,平均(66.43±13.42)歲;觀察組有男26例、女24例,年齡為50~84歲,平均(66.97±13.56)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神經(jīng)內科治療,包括降顱壓、神經(jīng)保護等對癥治療措施。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遵照醫(yī)囑給予患者相關藥物,待患者病情進入恢復期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觀察組施行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即在患者入院后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后開始實施介入康復護理,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和心理問題,針對其心理動態(tài)對患者進行適當疏導,引導患者宣泄內心壓力和負性情緒,告知患者“腦卒中后遺癥可通過科學的康復訓練得到糾正”,還可列舉一些預后良好的腦卒中病例,使患者得到正向激勵。②肢體功能鍛煉:先指導患者擺放好良姿位,指導其進行床上被動運動,以關節(jié)被動活動為主,護理人員還可通過按摩、電流刺激等方式對患者的患側肌肉進行刺激,使其盡可能放松;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活動,如屈肘、屈膝、屈踝、伸胯等,先進行小關節(jié)活動,再進行大關節(jié)活動,活動強度逐漸加大,控制在患者耐受范圍內。③認知功能訓練:在病房內播放舒緩的音樂,并為患者讀報、讀書,以刺激患者的大腦,再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認知訓練,如指導患者進行數(shù)學計算、語文填詞、顏色辨認等思維訓練。④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穿衣、梳洗等日常生活項目練習,護理人員在旁指導,不進行干預,以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坐位平衡練習、站立平衡練習。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腦卒中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具體評估方法如下:①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評估,該量表的總分為0~42分,得分越高,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2]。②肢體功能評分(FMA):采用Fugle-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評估,該量表分為上肢功能(66分)、下肢功能(34分)這2大部分,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肢體運動功能越好[3]。③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采用改良巴氏指數(shù)(Barthel)評估,其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④生活質量評分:采用GQOL-74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評估,該量表分為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這4個維度,單個維度的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相應維度的生活質量越好[5]。⑤護理滿意度:由患者在數(shù)字0~10中選擇一個數(shù)字作為滿意程度,數(shù)字0~5、6~8、9~10分別對應不滿意、比較滿意、特別滿意,總滿意率=比較滿意率+特別滿意率。
1.4 康復效果評價
康復效果評價依據(jù)NIHSS評分減分幅度,將患者按康復效果劃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NIHSS評分減分幅度>90%即痊愈,45% 1.5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分別用例(%)、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康復總有效率 觀察組的康復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為7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較護理前顯著降低(P<0.05),兩組護理后的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增高(P<0.05),而在護理后,組間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各方面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護理后,觀察組在各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6%,對照組為8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腦卒中屬于常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血管阻塞導致腦內灌注不足或腦血管突然破裂導致出血而引發(fā)的腦組織受損,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在腦卒中的占比分別為60%~70%、30%~40%,前者發(fā)病率較高,而后者死亡率較高[6]。腦卒中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隨著近年來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fā)病率出現(xiàn)增高趨勢,一旦發(fā)病,其病情兇險,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據(jù)調查顯示,腦卒中已經(jīng)成為我國因病致死的第一位死亡原因[7]。 由于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腦組織因缺血或出血反應而致?lián)p傷,患者多伴隨有神經(jīng)功能損傷,其治療后往往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而這種神經(jīng)功能障礙往往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加上患者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減弱,往往會使患者在腦卒中康復期出現(xiàn)不良心理狀態(tài),導致其康復效果不理想[8]。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直接影響到患者出院后是否能夠順利回歸家庭和重返社會,因此,做好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以往,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往往是在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病情進入恢復期后才開始實施介入,但在恢復期,患者往往已經(jīng)受到偏癱等后遺癥的影響,其心理、精神方面均較為消極,此時開展康復護理,患者對康復護理的配合積極性往往出現(xiàn)不足。而早期介入康復護理主要是指在早期階段就將康復護理實施于護理中,即在腦卒中患者入院后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后就開始實施,相比于常規(guī)康復護理,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強調康復護理介入的“早”,其護理措施更具有及時性和超前性,在患者入院后早期階段對其進行干預,可盡早對患者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規(guī)避,避免患者受到偏癱等后遺癥的消極影響而出現(xiàn)康復訓練積極性不足情況,可使患者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病情恢復期的康復訓練[9]。 該研究中觀察組施行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其中,心理護理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解決其心理問題,使其積極配合康復護理工作,而肢體功能訓練、認知功能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則分別針對患者治療后可能存在損傷的肢體功能、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介入干預,可有效促使其肢體功能、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逐漸恢復。該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康復總有效率92%高于對照組的76%(P<0.05),且在護理后,觀察組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其肢體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護理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說明在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開始實施康復護理,可促進患者康復,對其神經(jīng)功能、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使其享受到更加令人滿意的護理服務。該研究結果與崔秋紅等人[10]的研究報道結果較為一致,早期康復護理組腦卒中患者護理后4周、12周的ADL評分分別為(61.17±20.35)分、(79.11±15.17)分,均高于護理前,也高于同時間點的常規(guī)護理組,充分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促進其康復,這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該研究中還針對患者的康復效果、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等多項指標進行評估,研究更加細致全面。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臨床護理中,對其實施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可起到促進神經(jīng)功能缺損修復、改善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康復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參考文獻] [1] 胡亞英.腦卒中60例早期介入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1):82-83. [2] 黃亞萍.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5):116-117,120. [3] 張英艷.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11-12. [4] 劉志玲.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4):736-737. [5] 康梅芳,劉秀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18):2877-2878. [6] 童莉.腦卒中患者的早期護理干預對中遠期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6(15):2100-2102. [7] 鄭曉媛.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6):152-153. [8] 張敬偉,楊巧華,楊海英,等.早期康復護理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7,39(2):306-308, 311. [9] 王紅娟,陳丙坤,呂政,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7):156-159. [10] 崔秋紅,張群,宋波,等.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6(19):2674-2676. (收稿日期: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