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友珍
【內(nèi)容摘要】提問作為一種對于學生學習水平檢測以及鞏固已學知識的重要工具,以其見效快、檢測全面等特質推動了學生自身學習水平的提高與完善,在小學課堂中提問等方式的教學貫穿學生課堂學習的始終,但如何合理的利用課堂提問修繕學生自身知識漏洞并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然值得教師去思考。教師應該將課堂提問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快速檢測學生學習質量與學習水平的手段,并在課堂中利用提問的機制去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學習能力的迸發(fā)。本文正是就如何合理利用課堂提問促進學生語文課堂學習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提問 策略優(yōu)化
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提問一直是教學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否合理地利用提問來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顯然是對語文教師的一個考驗。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時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自身的思維邏輯,并充分地理解與掌握學生自身的課堂學習情緒,盡可能地發(fā)揮出課堂提問的激勵促進、監(jiān)督學習、反饋調(diào)控以及啟迪暗示作用。為此教師需要明確自身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層次性以及全面性,以學生自身生活實際為基礎極大地推動學生語文課程方面的學習,并幫助思維還未成熟的小學生培養(yǎng)與鞏固出一整套完整的邏輯思維。
一、課堂提問要明確且新穎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小學生的玩性比較重并且自身思維邏輯也同樣還不夠完善,課堂提問的問題必須具有一定明確的目的性,同時還需要保持題目的新穎程度足夠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教師需要能夠明確自身提問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考查學生的哪個知識點的哪一部分知識,提問能夠給學生帶來什么,這都需要教師盡可能地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另外,教師的提問題目如果不夠新穎將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無法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與動力,很難將教師所想要考查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進而無法達成促進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課堂提問要掌握好時機
對于時機把握是合理利用課堂提問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要求之一,這要求教師對于課堂環(huán)境與學生自身情緒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全面性,教師的教學進度、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緒變化都直接影響著提問的質量,進而導致提問時機的變化。例如在教學《九色鹿》這一課時之中,教師在課堂中展開了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與朗誦,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沉浸在這個故事之中,教師在學生初步接受了整篇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后,幫助學生完成了課本的課后習題,最后展開了關于本節(jié)課課文的提問。教師在本課時中首先幫助學生完成了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熟悉,在學生能夠大概明晰了課文的知識內(nèi)涵后開始提問,提問的時機把握恰當合理并且促進了學生的深入學習。
三、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
課堂提問的本質是要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鞏固和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如果只是簡單地為了提問而提問或者為了懲罰學生而進行提問,都是對于課堂提問這一教學工具的誤解與錯誤利用。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時需要盡可能地提高自身對于問題的掌控,為問題的設計提供一個具有啟發(fā)性的環(huán)境,利用問題的提出對學生自身關于課文的學習產(chǎn)生某種意義上的啟發(fā),從而促進學生對于小學語文課程學習以及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而課堂提問的問題是否具有啟發(fā)性的標準因人而異,因學生的不同而不同,這同樣的是需要教師自身對于問題尺寸的把握與思考。
四、課堂提問要具有全面性
全面性這一定義并非要求教師需要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面面俱到,也絕非要求教師能夠將問題的內(nèi)容涵蓋學生所有的知識點或者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情況,全面性是要求教師能夠將知識點中的重要部分與非重要部分區(qū)分開,將學生中接受程度的高低與學習水平的好壞層次化,分層次進行統(tǒng)籌兼顧式的全面性教學。為此教師需要能夠將教學內(nèi)容細化與歸類劃分,并且粗略地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在進行課堂提問時,難度過高的問題避免與學習水平偏低的學生產(chǎn)生交集,這樣反而會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產(chǎn)生消極影響。
五、課堂問題結合生活實際
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一直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且有效的形式之一,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可以適當?shù)赜驅W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對于學生自身課程的學習與理解必然有著不錯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揠苗助長》這一課時中,教師通過課堂講述表達并解釋了揠苗助長的實際意義與內(nèi)涵,學生通過討論找出生活實際中揠苗助長的例子,并以小組為單位向教師展示討論成果,教師進行適當?shù)墓膭钆c贊同。在這一課時中,教師讓學生將新學的成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對于成語的深入理解,從而達到了課堂提問的目的。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鞏固與查缺補漏具有重大意義,為此教師需要盡可能地位自身課堂問題的提出確定好目的性與新奇性,掌握好對于課堂問題提出的時間,利用課堂問題啟發(fā)學生思維,并全面地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地發(fā)揮課堂問題的監(jiān)督、鞏固、激勵等特質。
【參考文獻】
[1] 封桂花. 有效問答,共享對話——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初探[J]. 內(nèi)蒙古教育,2016(9).
[2] 王珊珊、魏子超.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探析[J]. 中國教師,2016(s1).
(作者單位:安徽省巢湖市板橋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