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在學校,素質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和責任,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優(yōu)勢,積極開發(fā)家庭教育資源,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材建設;實踐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和責任。學校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優(yōu)勢,積極開發(fā)家庭教育資源,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
一、 既是教材,誰來教?
誰來教授家庭教育的教材?我們的思考是可以有三種模式:1. 專家引導;2. 教師主導;3. 家庭親子共讀,教學相長。
1. 專家引導。學校經(jīng)常邀請專家來給家長做講座,不過專家都是帶著他準備的東西來講,雖然不乏正確,但是缺少針對。是不是可以請專家來之前,我們先了解當前家長面臨解決的主要問題,再在教材中找出相應章節(jié),然后請專家圍繞這兩個方面進行備課。專家在講座中對現(xiàn)有的家庭教育教材做一些理論解讀、實例引證,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把診問脈、釋疑開方。這樣的講座站得高、說得準、講得透,既可以增強家長對現(xiàn)有教材的認可度,又可以提高家長對現(xiàn)有教材的理解度。
2. 教師主導。家庭教育實施的主體現(xiàn)在大部分是老師,但優(yōu)秀的老師不等于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蘇州市教育局組織具有家庭教育指導實踐經(jīng)驗、熱愛并自愿從事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或有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咨詢工作經(jīng)歷并受到好評的學校德育干部、在崗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委托第三方教育機構集中舉辦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師崗位培訓班,通過考核發(fā)給證書,并且對獲得資格證的教師進行定期進階培訓、定期驗證。這樣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專業(yè)化水平。
3. 親子共讀。家庭教育的教材既是教材又是讀本,家庭親子共讀是我們最希望看到最有時間保證的教學模式。父母應承擔撫養(yǎng)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和使命。父母如果把家庭教育對象指向孩子,而自己不進步、不讀書、不成長,就很容易成為反面教材。學校通過“家庭教育讀本讀后感”評比、“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評比等系列活動來推動家庭親子共讀教材,讓家長與孩子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教學相長,讓快樂閱讀的習慣伴隨著孩子,伴隨著每一個家庭。
二、 既是教材,教什么?
有了教材,還要問教什么嗎?我們的思考是:意識大于能力,能力大于知識。
《蘇州家庭教育家長讀本》由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教材編寫組編寫,內(nèi)容包含生命常識、生活常識、學習常識三大主題,以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現(xiàn)實情況、拓展閱讀等形式讓家長們了解、掌握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大致特點、問題應對策略以及實施這些應對策略的原因。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內(nèi)容覆蓋面要盡可能的廣,如果家長沒有學過足夠多的知識,就會在不同程度上誤導孩子。
不過,我們要意識到,“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家庭教育教材教學中,要樹立一個觀念:意識大于能力,能力大于知識。正如,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李婧娟所說:“蘇州實施家庭教育課程不是要教給家長多少知識、方法,而是為了激發(fā)廣大家長學習的自覺性,是為了讓父母覺得教育孩子是自己的第一責任,激發(fā)父母這種教育的責任意識、主體意識?!?/p>
三、 既是教材,怎么教?
家庭教育讀本既是讀本,也是教材。如何體現(xiàn)教材的教學有效性?我們的思考是:形式要側重體驗活動,注意區(qū)分邊界,建立評價體系。
輕說教重體驗的活動。教學中變案例的解讀為互動的體驗,將一個個“案例故事”編成戲劇小品由學生角色扮演,將“智慧分享”專家解讀變成一個個可供爭辯的話題組織討論辯論,將“現(xiàn)實情況”的靜態(tài)呈現(xiàn)轉變成社會調查的動態(tài)獲得,將“拓展閱讀”的內(nèi)容變成小手牽大手的親子共讀合家歡,總之,將說教灌輸變成體驗活動,融入拓展訓練、團隊活動、主題探究。
分清學校和家庭的邊界。家庭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是道德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重點錯位,太注重知識技能的培訓,而忽視孩子道德人格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的重要價值是給學業(yè)學習提供經(jīng)驗背景,而不是直接代替學校文化學習?,F(xiàn)在的孩子缺的就是真實生活的體驗。
建管理和評價的平臺。用發(fā)展的眼光、動態(tài)的評價體系對父母進行積分評價:學校組織家庭教育知識問卷測試、家庭教育技能比拼;組織“好家長”評選、家庭教育故事講演;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入孩子對家長的評價,搭建孩子對家長評價的平臺;還要重視通常意義上的被評價者、也就是家長的自主自覺,通過家長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評定、自我矯正,以自我評價推動家庭教育中的自我發(fā)展與自我超越。評價不是比較、選拔與淘汰,而是互相學習、自我激發(fā)與促進,通過系列發(fā)展性的評估激發(fā)家長參與家庭教育的自覺性,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
四、 既是教材,怎么變?
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未來的家庭教育教材走向怎么樣?我們的思考是:家庭教育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的具體結合,以理論為指導,具體處理家庭問題。理論是普遍性的原理,而家庭教育的情況是復雜多樣的,必須把抽象的、共性的理論同家庭實際相結合,推出個性化、層次化、多樣化的教材版本、案例、方法,來具體推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類最早的第一教育,與家庭情況相結合、從家長和孩子實際出發(fā)的個性化教育往往能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所以,在蘇州市運行式啟動和推動家庭教育后,學校更要在隨后的工作中要用個別化的、差別化的、私密化的方式來推進家庭教育,用好家庭資源,促進孩子更好成長。
教育在學校,素質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那么社會是土壤和空氣,要對孩子尊重并給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播下求知、求善的種子,是孩子成長的最早的港灣,而學校教育則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向上的能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當每個家庭都和諧美滿時,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就組成了一個和諧而上進的社會,為孩子成長、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殷飛.對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教材編寫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王東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濃縮為六句話[J].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
[3]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務是家庭建設[J].中國教育報,2017年03月15日第5版.版名:兩會E政錄.
作者簡介:華兵,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qū)第一初級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