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選擇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主題式閱讀日漸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的教學框架,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獲得對主題全面和深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學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走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之路。本文結合主題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常規(guī)性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課堂教學;提高素養(yǎng)
引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具備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性,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主題及其相關內容作為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媒介被重點呈現(xiàn),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課堂操作形式是通過針對某一個特定的中心主題來進行閱讀教學工作。小學主題式語文閱讀教學是對閱讀教學語言形式孤立、學習內容零散的交際閱讀教學法的改進,進行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選擇。
一、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情感發(fā)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神態(tài)的感染,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言神態(tài)等感召效應,引起學生的情感轉移,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方式中可設置懸念,引發(fā)思考。其次,還可借助情景,導情入文,例如《開國大典》一文的學習,重溫1949年的開國大典盛況,激發(fā)愛國之情。最后,可以分組討論,游戲介入,自己體悟,即適當?shù)亟槿胗螒?,使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借助多變的閱讀方式靈活的遷移策略來提高閱讀
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從中掌握閱讀技巧,學生就能具備扎實過硬的閱讀基本功,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主題閱讀的交流部分可以說是整節(jié)課的主體部分,整個過程圍繞著教學過程主體脈絡,不斷營造適應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參與集體討論,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學科學習能力的整體提升。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在圍繞著一到兩篇的教材課文來進行主講的同時,重點對文章的詞、句、段等進行反復推敲,深入思考,使得學生了解課文主題的內在含義和用詞造句的魅力所在。教師還應當努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拓展閱讀面,不斷擴展主題,可以借助于多變的閱讀方法和靈活的遷移策略來速讀,達到快速通讀課文的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式
如何使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閱讀的特點,促使我們深入地研究學法的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可以從多方面來改進教學方法:首先,學法指導方式,例如,課文《我愛你,中國》中,,全文的構段結構一致,所以教師可以重點指導學生分析一段,然后歸納這段的學習方法,與其他段落進行比較,使學生自學其他段落,從扶到放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其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學、討論、質疑。討論前首先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的則是讓學生自學質疑,通過讀課文,提出疑問。最后,閱讀與作文有機結合,閱讀的最終目的還是落在“寫”上,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不能孤立地進行,要有機地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教師在教學時最好能采用多媒體教學是最能吸引學生的,學生在圖文并茂的環(huán)境里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閱讀與交流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建構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意識,使學生在一種自由而和諧的氛圍中深入體驗,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張揚個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珍視學生不同的理解和獨特的閱讀感受,允許學生帶著個人情感去表達閱讀結果,這樣就有可能出現(xiàn)“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chuàng)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五、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適當?shù)亟o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yōu)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課內閱讀中,學生獲得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早期課外閱讀,指導學生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經過反復訓練,就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最后步驟是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拓展,最終達到引導學生學習、領會主題,拓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目的。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結合課文閱讀的特點,深入研究閱讀方法。不段改進教學方法,如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自學、討論、質疑,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水平,從而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以達到強化學生主題閱讀技巧的目的。這樣的學思結合學習模式既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凝練語言和審美的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閱讀,讓孩子們全身心投入——淺談低年級閱讀教學[J].鐘玉萍.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年06期
[2]淺析以教材為基礎的閱讀教學設計[J].余余燕.新課程(下)2014年05期
[3]小學閱讀教學應該指向何處?[J].王素珍.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18期
[4]“為寫作而教”應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旋律[J].房志榮.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18期
[5]芻議“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J].孟榮祥.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18期
[6]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注意[J].孫秀華.黑龍江教育(小學)2014年06期
作者簡介:徐光運1971.11男,漢族,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南陽中心小學 3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