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娥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中學,廣東 佛山)
近年來,“導學案”教學在國內相當多的省份都掀起了一場教學改革風,國內的某些一線中學教師及專家學者也就導學案的設計及應用做了相應的研究。筆者個人認為,導學案教學的出現有它存在的價值及合理性,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避免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將“導學案”設計成了“練習案”,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或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益等。在下文的闡述中,筆者就個人在“導學案”設計中的一些思考與見解和各位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
導學案設計要注重導學的功能——導知識和導思維。有些老師在編寫導學案的時候,沒有進行過多的思考,只是根據自己單方面的想法來編寫。比如,練習比較多,導學案淪為了練習題的堆積,學生“依案學習”變成“依案練習”,問題的設置不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因此在設計導學案時,老師必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設計的問題不要脫離課本,但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思考;設計的問題應該是開放性的,盡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學生照課本填空;設計問題所用的語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多用“想一想”“議一議”“試一試”“練一練”等問題情境去設計學習過程,讓導學案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南。
導學案設計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因此在導學案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其組織形式。筆者個人認為,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導學案設計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導學案設計中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導學案要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和預習環(huán)節(jié);
(3)導學案要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
(4)導學案要設計自我測試與課堂測試環(huán)節(jié)。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成功的歡樂是種巨大的情緒力量?!闭n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情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極佳方法。因此,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應考慮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兼顧各類學生,做到難易結合,形式多樣,有梯度、分層次,面向全體學生,即創(chuàng)設使各個層次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既能給學生清晰的知識層次感,體現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條理性,又能形成全體學生積極進取的良好課堂氛圍。
例如,在學習“鹽類的水解”這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通過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逐一解答,最終獲得想要的答案。
(1)酸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后,可生成什么?
(2)請寫出純水電離的方程式,并指出影響水電離的因素有哪些?
(3)如下這些鹽可電離出哪些離子?它們能否和水電離產生的離子結合?對水的電離產生什么影響?
教學應該是一個“授人以漁”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課堂中所學知識外,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并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最終實現靈活應用?!皻w納升華”就是對課堂教學過程自我反思、查漏補缺、總結提煉的過程,如果少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那么教師如何設計“歸納升華”環(huán)節(jié)呢?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后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找出整節(jié)課的脈絡并加以梳理,并將整理出來的關系網與之前學過的內容加以聯系,形成更大的知識網絡。
2.老師應給予學生適量的針對性練習題加以訓練,引導學生在做題過程當中摸索出解決同一類型題目的方法和步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導學案設計是一個教師表達自己教學思想和理念的靈魂之作,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紐帶。導學案設計得合理精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探索,優(yōu)化導學案設計,以便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