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麟
(山西省孝義市青年路小學)
鑒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提出單元整組教學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并簡要闡述了教師在教學中怎樣應用該模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愛好,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視野開闊,有良好的閱讀品位和高尚的閱讀素養(yǎng),這既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但就現(xiàn)狀來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質量低,這些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以閱讀理解的得分為標準判斷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致使學生搞題海戰(zhàn)術,專注于學習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忽視對文章語言的賞析和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不喜歡課外閱讀,對課外閱讀只是敷衍了事,達不到課外閱讀應有的效果。
一個單元中有多篇文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和學習重難點,快速瀏覽本單元的閱讀篇目,整體感知文章,選取其中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細讀,教師對所選篇目進行詳細的講解并指導閱讀,使學生明確該怎么樣閱讀該主題的文章,閱讀時注意什么,余下的幾篇文章可以讓學生略讀。這樣學生先整體把握該單元的主題,再從多角度思考該主題的文章閱讀方法,這樣的群文閱讀方式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積累到更加豐富的閱讀技巧,也能使學生了解同一主題的不同寫作風格和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群文閱讀”“祖國河山”主題,可先指導學生整體感知《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璀璨的明珠》的主題都是描寫祖國山河的,重在讓學生在充滿人情味、語言味的課堂中培養(yǎng)愛國情感及語文素養(yǎng)。然后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代表,讓學生細讀,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然后要求學生對其他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仔細比較這三篇課文的異同,引導學生概括和分析本單元的主題。整個過程中,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思維,拓展學生視野,進而對每篇文章的寫作風格、表達特點有更好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這樣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群文閱讀教學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選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關聯(lián)性強的文章。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小壁虎借尾巴》、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七顆鉆石》、課外閱讀文章《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三篇童話故事關聯(lián)性很強,都運用了反復結構,《小壁虎借尾巴》為并列式反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為遞進式反復,分別體現(xiàn)了欲望越來越大、困難越來越大以及價值越來越大三種規(guī)律。這樣有內在關聯(lián)的文章,是適合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便于讓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在群文閱讀中拓寬思路、創(chuàng)新閱讀。
單元整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的閱讀更加系統(tǒng),閱讀興趣更加廣闊,所以,教師除了要教好教材課文外,還要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使學生的知識由課內引申到課外,由課外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更加靈活地學習知識,從生活中體味語文知識,從語文知識中體會生活真諦。如,三年級上冊第二組以“名人故事”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這四篇課文都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時期的名人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閃現(xiàn)出偉大的人性光輝。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神童”的秘訣》《特殊的禮物》《他從雨中來》等與本專題相關的課外文章進行教學,在教學本組教材時,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揮其整合的優(yōu)勢。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意識地突出本組專題。學生在回顧課內文章的基礎上,對課外幾篇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更好地體現(xiàn)單元主題。學生有了課內閱讀所扎下的根,又有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生發(fā)出的枝和葉,必將結出累累碩果。
總之,單元整組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有很多優(yōu)點,但在實踐過程當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同仁共同總結經驗、共同探索,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1]陳文芳.以“群文閱讀”為抓手,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7(3).
[2]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
[3]于澤元.群文閱讀的課堂結構類型簡析[J].小學語文教學,201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