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燁
【摘? ?要】? 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人與人之間合作的重要性,有句老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合作是將個人力量凝聚成集體力量的主要方式,也是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唯一選擇。在幼兒教育中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教育尤其重要,因為幼兒時期的幼兒學習與分析能力都很強,在這個時間段教會給幼兒一些重要的理念將影響幼兒終身,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進行幼兒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與合作能力提升工作。
【關鍵詞】? 幼兒教育;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教學策略
縱觀人類的歷史基本上離不開合作的影子,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人類緊密無間的團結協(xié)作不可能造就如今這樣輝煌燦爛的人類歷史。而兒童是未來的花朵,所以要在幼兒時期對其進行團結合作的教育,讓其掌握團結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這樣在幼兒未來的生活中才不會被社會、被群體所拋棄,成為一個能夠輕松而又完美地融入到集體中的、具有強烈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強人。
一、設計以合作為基礎的課堂游戲
關于幼兒教學有這樣一個理論是毋庸置疑的:幼兒教育階段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幼兒學習興趣的啟發(fā)上,這個理論放在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培養(yǎng)方面同樣適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設計巧妙,情節(jié)精彩的課堂游戲進行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培養(yǎng)教學,讓幼兒在游戲中以十分自然、快樂的狀態(tài)領悟到合作的技巧和合作的真諦并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小朋友們進行“找朋友”的游戲,讓他們先散亂地站在一起,然后播放音樂讓孩子們隨著音樂跟著教師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然后教師發(fā)號施令讓他們在一定時間內找到對應數(shù)量的朋友,必須立刻行動組成相應數(shù)量的“朋友”團體,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找到對應數(shù)量朋友的就會被淘汰。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可以很清楚地傳達一個對于合作非常重要的概念——朋友,雖然朋友這一概念在他們當前的意識中還是很模糊的,但是小朋友們只需要明白一點:朋友就是在必要時可以與你站在一起,即關鍵時刻站在你身邊的人就是朋友,明白了朋友的大概含義就等于有了一個基本的合作對象,這樣就為日后合作打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以此類推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讓他們明白如何合作、合作的基礎框架——分工合作等等與相互合作有關的重要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在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育幼兒互相讓步的道理
人類是典型的群居動物,這一點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開始越來越重視個人利益和私人空間,這也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在合作中也是如此,合作是很多個個體在一起努力完成一個任務或者達成一個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必然會觸及到不同個體個人利益的問題,如果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互相讓步而是堅決將個人利益維護到底的話合作肯定就無法順利完成了,所以教師應該讓幼兒對個人利益與合作結果進行取舍,找到一個完美的折中方案,這種教育策略能夠大大培養(yǎng)幼兒的情商,讓幼兒在日后的社會合作中能夠完美融入到團體中甚至于成為一個團體的領導者。
以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為例,教師可以讓矛盾雙方當面傾訴出矛盾中的主要問題,如果是一些小事例如不小心碰到別人或者弄壞他人的物品那就需要讓其中冒失惹禍的一方誠懇地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尋求對方的原諒,這就是涉事雙方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一方承認自己侵犯了對方的個人利益愿意賠償并征得對方的原諒,另一方則是原諒對方并且在得到補償之后不再進行追究,這樣雙方都能得到最好的處理結果還可以在日后的校園生活中和平相處。教師在調和幼兒矛盾的時候要盡量理清楚矛盾的主體,讓他們圍繞矛盾主體進行很好地相互退讓,這樣就可以在完美解決問題的同時將這件沖突轉化成一次教育的機會,教會幼兒合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相互妥協(xié)。
三、讓幼兒體驗合作時的快樂
在興趣激勵法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核心思路就是讓幼兒體會到做一件事情的樂趣,或者說讓其獲得一種成就感進而產(chǎn)生愉悅感和快樂感,這個理論在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的過程中也非常適用,如果幼兒在合作中體會到了成就感進而產(chǎn)生快樂的感覺就會使內心得到積極的正反饋,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促進幼兒在后續(xù)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合作中,如果在合作中體會到的都是痛苦的體驗,那么對其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是十分巨大的打擊。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比如成果展示、表揚鼓勵等等,例如在組織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幅連環(huán)畫時,教師可以將每一個小組的成果都張貼在班級的墻壁上并且署名小組內的成員,讓他們時刻都能在墻壁上看到自己小組努力的畫作,這對于幼兒來說無疑是非常巨大的鼓勵,而這里運用的方法就是成果展示法,而且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對于每一個小組的成品進行不同程度的表揚和鼓勵,讓所有的小組成員體會到更加強大的成就感,讓孩子們都能夠感受到合作的快樂,以此為幼兒灌輸合作的動力。教師一定要側重于幼兒合作的快樂感受而不是最終合作結果,這才能夠讓幼兒產(chǎn)生積極的正反饋。
處于幼兒階段的幼兒雖然心智尚未成熟但是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思考與辨析能力,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利用好這一階段,讓幼兒掌握生存所需的必要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這既符合幼兒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的責任。幼兒時期還處于一個懵懂無知的狀態(tài),思維簡單、天真,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幼兒很容易就陷入一個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的困局中并且緊接著很容易陷入合作困難的深淵,所以教師必須用合適的教育策略來進行科學的引導,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幼兒能夠獲得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麗華.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幼兒版,2017(17):238-239.
[2]祁彩霞.淺談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在學習性區(qū)域活動中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8(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