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玲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實驗小學 遼寧 鞍山 114300)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碧骄啃蚤喿x教學的開展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怎樣進行小學探究性閱讀教學呢?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當然僅這一點激趣還遠遠不夠,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還告訴我們,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fā)現(xiàn)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總之,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jié)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任務。
探究性閱讀教學要給學生提供“內化知識技能”的時間和空間。要以學生自讀為主,把讀書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教師要少講,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講授課文,而是引導學生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教師要發(fā)揮的是主導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學生在自讀中“自為理解”,主動探究,因為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況且學生處在學習提高的過程中,“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是常有的。因此獨立思考必須與集體討論結合起來。集體討論是一種合作學習方式,可以發(fā)揮課堂學習的集體性的優(yōu)勢。在集體討論中,學生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啟智開悟,可以化解獨立思考碰到的疑難和障礙,還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結合起來,兩者相得益彰,思維訓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組織學生討論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望,讓每一個學生都產生發(fā)表觀點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集體討論。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討論的問題有些來自學生。一般來說,來自學生的問題比較容易激發(fā)討論欲望,因為青少年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當同學提出問題時,他們往往會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沖動,以滿足自尊心和好勝心。當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一定都圍繞教學中心,不一定都切合教學要求,有些問題可能是鉆牛角尖的,有些問題可能是言不及義的。這時,教師就要加以引導、點撥,概括出符合教學要求、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
其次,要創(chuàng)設師生平等、民主研討的課堂情境。在討論中,教師不要輕易作優(yōu)劣正誤的評判,對學生的發(fā)言,要盡可能給以正面評價。哪怕是極微小的合理成分,都要充分肯定。即使完全錯誤,也不要直接駁斥,而應從發(fā)言的勇氣、態(tài)度等方面加以鼓勵。錯誤要指出,不能模糊過去,但語氣要委婉,態(tài)度要懇切,措辭讓人容易接受。在討論中,教師要盡可能以討論者的身份參與,盡量淡化“裁判”色彩。這樣,課堂氣氛平等、民主、融洽,探究才能順利進行。
探究性閱讀教學是一種以理解為核心的思維訓練,而思維的工具是語言,思維離不開語言,因此思維訓練必須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學習語言就必須積累語言,多讀多背。葉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于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訓練語感的最佳途徑是熟讀背誦。按照生理學、心理學的理論,熟讀背誦,能讓書面語的一切言語因素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系統(tǒng)的印象。誦讀多了,印象就會深刻起來,最終就會在頭腦中形成牢固的網絡系統(tǒng)。有了這個網絡系統(tǒng),就有了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即語感。有了語感,無論聽話還是讀書,都能理解其含義,感受其形象,判斷其正誤,體察其具體應用中的細微差別;有了語感,提筆作文,便能表情達意得心應手,遣詞造句左右逢源,體味到“神來之筆”、“妙筆生花”的快感。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記誦積累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熟讀背誦的意義,并給以具體的指導。一是背誦的內容必須典范精粹。可指導學生背誦古詩文名篇和優(yōu)秀現(xiàn)代白話文。背誦古詩文對人的語言訓練作用是全方位的,從語辭的典雅到文脈的貫通到思想的睿智,無不浸染熏陶著讀者。不過人們易于感覺的還是文字的典雅精練。背誦現(xiàn)代白話文則主要是領悟其哲理,學習其生動性、形象性。二是背誦的方法需要講究。背誦時不要貪多求快,而是要仔仔細細地讀,讀懂意思,重要的是背熟,使它成為自己的東西。背會的東西還需要隔一段時間進行鞏固。
相信隨著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習慣的養(yǎng)成,隨著學生自主探究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鑒賞水平會不斷得到提高,他們能夠自主探究出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學生們的閱讀會逐漸走向深刻與成熟。而這正是學生最大的收獲,也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