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明
431910湖北荊門市荊襄醫(yī)院影像科
在臨床上,肋骨骨折是比較常見的胸部創(chuàng)傷性骨折的一種,是患者胸部受到外界因素的作用而致使肋骨骨折出現病變[1]。對肋骨骨折患者進行準確的判斷,明確了解骨折的數量、骨折的部位和骨折對位情況能夠對患者的治療產生積極影響。目前,臨床上的傳統(tǒng)檢查方法為X線片,但是設備其本身具有一些問題,在拍攝角度等方面會受到影響,誤診以及漏診的概率較大[2]。隨著醫(yī)學技術發(fā)展,CT診斷技術不斷進步,研究表明CT診斷能夠提高確診率。為觀察對比傳統(tǒng)X線片與CT用于診斷肋骨骨折的臨床效果,此次研究選取在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肋骨骨折患者102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均分對照組、研究組,每組51例。納入標準:具有完整的病例資料;不存在交流障礙,可積極配合診斷;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凝血功能存在障礙;患有精神疾病;肝、腎功能存在障礙。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23~77歲,平均(40.6±5.4)歲。研究組男23例,女28例;年齡23~76歲,平均(40.8±5.5)歲。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該方案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方法: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X線片進行診斷,對患者的肋骨正位、斜位進行投照。研究組則采取CT進行檢測,在進行掃描前讓患者采取仰臥的姿勢,將雙臂高舉,高過頭頂為宜,并且微曲雙臂[3]。在進行檢測時,要自然屏息,自上而下從患者的鎖骨上區(qū)至肋弓下緣進行檢查,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機器參數的設置。一般情況下,將管電流設置120 mA,管電壓設置120 kV、層厚設置3~5 mm。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可將投射角稍微傾斜于足側的方向(20°~25°即可)。在兩組患者皆完成檢測后,由相關的操作人員將圖像資料上傳到工作站中,并且由專門的影像科醫(yī)師對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工作[4]。最后安排專業(yè)人員對兩組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觀察對比,若對檢測結果存在異議,則再次對患者進行檢查,直到異議消除為止。
觀察指標:將手術病理的檢查結果作為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觀察其對患者病情診斷的確診率、漏診率以及誤診率。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診斷結果的比較:研究組確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漏診率、誤診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作為胸廓主要的支架,肋骨由肋軟骨和骨性部分共同構成。當患者的胸部受到外力的直接作用時,肋骨容易出現骨折的癥狀[5]。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X片對肋骨骨折患者進行檢測,并且胸部CT也逐漸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診斷方法。一般情況下,醫(y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的損傷表現進行選擇,但是兩者診斷結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明確兩者的優(yōu)缺點,選擇診斷效果更好的檢測方法,對骨折患者的后期的治療十分重要。
此次研究表明,采取CT診斷方法對肋骨骨折患者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確診率,并且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也更少。盡管X線在檢查時能夠連續(xù)顯示患者肋骨、暴露的視野范圍更大,但不能夠清晰地顯示出骨折部位。骨折患者會因為骨折帶來的疼痛不能夠按照標準嚴格進行配合投照,給X線片診斷肋骨骨折患者的病情帶來困難[6]。并且與CT相比,X線片分辨率低,其影像比較模糊,會給臨床診斷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采取CT診斷方法進行檢查,在胸部軟組織損傷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夠很好地適應人體的生理結構,使檢查圖像更清晰。但是,CT檢查也會存在漏診的風險,這是由于一般CT顯露肋骨的范圍3~4 cm,后肋5 cm左右,在肋骨、肋間交界的地方就容易被漏診。在患者進行CT檢查時,患者要仰臥,頭部先進入機器。利用腋中線、鎖骨中線和肩腳線3條線將患者的肋骨均勻地分4部分,分別進行檢查,這樣就可以盡可能地對肋骨進行檢測,確保肋骨骨折的檢測率達到理想的標準。并且,在采取這種方法進行檢查時,具有一些傳統(tǒng)X線片所不具有的優(yōu)勢,如影像資料的能見度高、更大范圍地對患者肋骨進行檢查、確認骨折部位時更方便以及肺內病變的觀測更加及時等。
表1 患者診斷結果的比較[n(%)]
綜上所述,應用CT對肋骨骨折進行診斷,檢出率更高,能夠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