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35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肺炎衣原體(Cpn)能引起人類呼吸道感染和非典型性肺炎,它和其他共同感染的病原體一起在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病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臨床上,>60歲的老年人,肺部感染居致死原因的第4位;>80歲的老年人,肺部感染則是致死原因的第1位,因此已引起呼吸科醫(yī)生對Cpn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研究對Cpn感染者分別給予阿奇霉素或安慰劑治療,旨在探討Cpn檢測對老年肺部感染治療的臨床價值。
2016年11月-2018年2月收治Cpn肺部感染老年患者104例為觀察組,男66例,女38例;平均年齡(67±15)歲,吸煙(536±178)支/年。在同一時間內,選擇健康體檢老人80例為對照組,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5±13)歲,吸煙(527±148)支/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檢測:①所有入組者均接受血清中Cpn-IgA、Cpn-IgG和Cpn-IgM滴度檢測,檢測方法選擇ELISA法,檢測過程均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②采用肺功能測定儀測定FEV1/FVC指標。
肺炎衣原體感染標準:Cpn-IgA≥1∶16,Cpn-IgG≥1∶64和IgM≥1∶32。
研究方法:①觀察組:觀察組中Cpn感染者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療,500 mg/d,1次服用,10 d為1個療程[2]。②對照組:對照組中Cpn感染者均接受安慰劑治療[3]。所有入組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均測定血清中Cpn抗體效價,比較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
評價方法:根據咳嗽、氣促嚴重程度不同進行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4]。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TATA 12.0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Cpn急、慢性感染率情況比較,見表1。
兩組治療前后Cpn-IgA、Cpn-IgG和Cpn-IgM滴度改變情況,見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及FEV1/FVC變化,見表3。
表1 兩組Cpn急性、慢性感染率比較[例(%)]
Cpn-IgM是一種急性感染指標,由表1可見,觀察組Cpn急性感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說明Cpn急性感染與肺部感染加重關系密切,在患者病情的進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pn-IgA和Cpn-IgG是能夠代表慢性感染的臨床指標,觀察組Cpn慢性感染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P<0.001)。因此,臨床上應重視對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Cpn檢測。Cpn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導致人體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臨床經驗表明,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殺滅Cpn沒有效果。據Dokic等報道[5],阿奇霉素治療能明顯改善哮喘癥狀和肺功能,因此本研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阿奇霉素或安慰劑治療,來探討Cpn檢測對老年肺部感染治療的臨床價值。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Cpn-IgM抗體滴度明顯下降(P<0.001),SGRQ評分和FEV1/FVC也明顯改善(P<0.001),Cpn-IgA和Cpn-IgG滴度雖有下降,但下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6]。臨床研究表明,采用阿奇霉素治療Cpn感染患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癥狀,特別是對于一些處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其療效相對較好,但對慢性感染患者的療效尚需進一步確定。阿奇霉素很難完全殺滅Cpn[7],體內Cpn存在于單核細胞內,活體不能被阿奇霉素根除,可能與Cpn依賴宿主細胞的發(fā)育周期有關[8]。SGRQ評分和FEV1/FVC是反映咳嗽、咯痰、氣促癥狀嚴重程度的指標[9],Cpn感染患者經阿奇霉素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GRQ評分和FEV1/FVC顯著增加,表明用大環(huán)內酯抗生素(通常用阿奇霉素)治療Cpn肺部感染患者是有效的。但是,Cpn與呼吸道感染的全部臨床意義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pn-IgA、Cpn-IgG和Cpn-IgM滴度變化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GRQ評分和FEV1/FVC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