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新課改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音樂課堂,不僅有益于陶冶小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還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著深遠影響。使用器樂有利于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但是器樂教學卻是我國小學音樂課堂中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滲透器樂教學需要得到足夠重視。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器樂教學;增加;提升
在許多小學音樂課堂中,一些音樂教師深受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的影響,主要采取“靜”學模式,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這種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
為了實現(xiàn)高質量的小學音樂教學目標,我國教育部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清晰地指出器樂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器樂進課堂作為一種嶄新的音樂教學模式適應了小學生注意力低下的生理特征,可以使學生在充滿器樂氛圍的音樂課堂中專注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器樂的使用中感悟音樂的魅力,甚至彌補了一些自認為“五音不全”的孩子在音樂方面的缺憾,從而使他們從對音樂產生興趣,形成高雅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一、當前小學音樂課堂中器樂教學的現(xiàn)狀
其實,器樂進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音樂教學而言依舊新穎,但因其尚未形成特定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缺乏足夠的指導經驗,加之一些小學音樂教師不善于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深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影響,導致在音樂教學中應用器樂教學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
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器樂教學應該把它視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而不是一味求新,試圖使用新鮮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和家長的眼球,但是對于教學效果而言卻毫無作用甚至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在應用器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只是講求新穎,試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結果卻適得其反。例如,在某次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為了使課堂更加活躍,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試圖拿出一種小學生從來沒有見過且不易操作的樂器,小學生難以理解音樂教師的介紹內容并且學習起來也很困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信心進而失去對音樂的興趣,器樂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凸顯出來,反而造成了教學效率的低下。
除此之外,一些年輕的音樂教師熱衷于創(chuàng)新,他們樂于在音樂教學課堂中使用器樂教學,但是由于缺乏器樂教學的經驗以及他們的教學思想過于激進,在音樂教學中開始脫離課本和教學內容單純地教授器樂知識,造成學生對音樂存在片面的理解。學生僅僅學習到一些器樂使用的技巧而已,卻沒有把握音樂的精華之處,也沒有真正感悟音樂的魅力,僅僅是為了學習器樂而學習。這種片面的應用器樂教學都是不正確的,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才能真正發(fā)揮器樂進課堂的優(yōu)勢。
二、小學課堂中滲透器樂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總結教學經驗,才能提高器樂教學的質量,發(fā)揮出其眾多積極作用,筆者通過實際的調查與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師正確使用器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
(一)激發(fā)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一切新鮮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渴望對它們進行了解和學習。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音樂教師根據(jù)教材枯燥地演示歌唱,學生機械地學唱,這種課堂氣氛下對于小學生而言沒有絲毫的新鮮感,他們的注意力會逐漸降低,失去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引入器樂進行授課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認真學習音樂內容。
通過器樂教學的應用,小學生不再只是單純地用嘴唱歌,還可以對課堂的樂器進行學習和演奏,使他們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激發(fā)出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肢體協(xié)調性
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使用各種器樂可以使學生仔細觀察各種器樂的構造,開闊他們的視野,當他們使用器樂進行演奏時美妙的音樂節(jié)奏可以影響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促進身體各種激素的分泌,大腦的記憶和分析能力在此過程中提升。
小學生在使用樂器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手腦并用,為了演奏出一首美妙的音樂大腦要控制手腳對樂器的操作,使身體的各個部位靈活且協(xié)調,不僅大腦的調控性得到了提高,而且肢體協(xié)調性也得到了鍛煉。
(三)陶冶學生情操,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
音樂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可以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正處于認知塑形的階段,通過器樂教學他們可以在使用樂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了解到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樹立起一種對音樂的崇拜感,從而在音樂的熏陶下養(yǎng)成高尚的情操。
小學生可以在器樂表演中得到廣大聽眾的認可,從而樹立起自信,使他們可以在人生成長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有利于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放.論器樂教學的意義及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J].文化藝術研究,2004(6).
[2]馬良.淺談中小學器樂教學的現(xiàn)狀、意義及問題解決[J]. 戲劇之家,2015(7).
作者簡介:劉婷(1984.04—);性別:女,籍貫:南京,民族:漢族,學歷:本科,畢業(yè)于江蘇教育學院;現(xiàn)有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