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揚
摘 要:探究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技巧,能夠有效提升高中生解題的效率,對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對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考查重點進行綜合闡述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技巧,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排除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史料作為學生認識歷史的媒介,成為歷屆高考考查的重點。為了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明確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探究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特點
1.1 體現(xiàn)了論從史出的原則
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史料類型、史料出處、時事熱點,都是依據(jù)史料演化而來的,在對史料進行神深入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提取史料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并加以分析,有利于探尋問題的正確答案。例如,2011年高考文綜新課標卷第25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南北朝時期各地區(qū)貨幣使用情況的了解程度,學生要想回答對此題,必須掌握貨幣產生和演變知識、秦統(tǒng)一貨幣知識和我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等歷史知識。
1.2 創(chuàng)新了對歷史知識的運用
眾所周知,古今中外的歷史史料數(shù)量繁多且復雜,為高中歷史試題的命題人提供了多樣性的選擇,受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取材廣泛性的影響,試題也呈現(xiàn)了開放性和無限性的特征,大部分命題人基于合理的命題范圍內,注重將歷史教材和社會現(xiàn)實問題進行有機結合,將社會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作為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主要素材,充分體現(xiàn)了以問題為核心的設計思想。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嚴峻,在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出題過程中引入資源開發(fā)、人口激增、能源消耗和環(huán)境問題,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能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程度,有效提升了體現(xiàn)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創(chuàng)新性。學生通過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對史料進行分析和解讀,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動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2 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2.1 認真審題 明確考查重點
讀懂材料,提煉有效信息。讀懂史料是解題關鍵。如果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是地圖、漫畫等圖片史料,不僅要從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還要注意題干中對圖片的文字說明。高中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素材選擇和答案充分體現(xiàn)了高中歷史科學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解答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過程中,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與其他歷史知識問題的差異性,明確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通過史料間接考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特點,認真讀題和審題,掌握考查的重點。第一,應瀏覽題目給出的史料信息,將題目中的史料與問題進行有機結合,對考查的重點進行定位,把握考查的大體方向,為理解題干奠定良好基礎。第二,應仔細閱讀題目,對題目中的史料進行具體分析,明確史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同時應注意史料的出處、注釋和作者等附加信息,為解題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第三,在對題目中的史料信息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應結合問題,明確該題考查的重點。
例1: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yōu)槁?lián)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zhàn)爭,出現(xiàn)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強
B.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
C.各殖民地之間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的市場
D.統(tǒng)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在解答該題目的過程中,學生應明確題干中的“主要是由于”,確定該題目考查的是北美抗英斗爭從分散到聯(lián)合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利堅民族獨立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愿望與英國殖民統(tǒng)治之間的矛盾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美利堅民族也由此形成,這是各民族聯(lián)合的重要前提,因此,本題正確選項是D項。
2.2 精準定位 提煉關鍵信息
認真讀題是解答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前提和基礎。針對較為簡單的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學生通過閱讀題目中的史料即可獲取正確答案。而部分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設計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單純依靠閱讀題目不能夠獲得答案,還應對題目中的史料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做答。在解答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過程中,學生應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明確題目問的是什么,了解題目史料中蘊含的解題信息,深入挖掘史料與答案之間的關聯(lián),縮小答案的范圍,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與史料進行匹配,定位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考查重點,探尋問題的正確答案[2]。
例2: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簡牘,其中《行書律》規(guī)定:“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畢,不敢留。留者以律論之?!边€規(guī)定“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暮……”根據(jù)這些內容,我們可以推斷出:
①秦朝法律嚴明,且分類很細 ②秦朝時儒家經(jīng)典《書》在民間大量流傳
③秦朝時郵驛通信制度逐步規(guī)范化 ④秦朝以此保證政令暢達和鞏固統(tǒng)治
在解答該題的過程中,學生應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秦墓”,明確該題目考查的是前朝相關的歷史事實,然后根據(jù)對材料“行命書及書署急者...留者以律論之?!钡姆治?,了解當時的秦王朝對郵驛通信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定,再現(xiàn)秦朝的嚴明法制,故選擇③作為正確答案。
2.3 解析題干 排除錯誤選項
解析題干,排除錯誤選項是提升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解題效率的重要舉措。在審清題目后,學生應對各個選項進行仔細分析,排除表述錯誤和不符史實的選項,探尋問題的正確答案。
例3:董仲舒認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諸侯。崇周制西“大一統(tǒng)”,以此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lián)系起來。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
A.構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握的集權意識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 D.實現(xiàn)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
在解答該題的過程中,應采用排除法,A選項的錯誤在于西周只是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tǒng)治,但沒有達到中央集權,所以A項排除。B選項的錯誤在于只有法家主張君主獨攬大權的思想,西周時期尚未出現(xiàn)這種思想,所以B項排除。D選項的錯誤在于西周依據(jù)宗法制和分封制將土地和人民分給諸侯,這種方法不利于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目標,所以排除D選項。C選項認為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西周宗法分封制將血緣關系作為基礎,實現(xiàn)了“國”和“家”的有機結合,屬于西周制度的歷史影響,故本題應選C。
3 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過程中,通過認真審題,明確考查重點,能夠為史料型選擇題的快速解答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精準定位,提煉關鍵信息,有利于提高解題的效率。此外,解析題干,排除錯誤選項,有利于探尋解題的正確思路。因此,在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的解題過程中,可以借鑒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周群.高中歷史史料型選擇題解題技巧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7(19):81.
[2]王欣.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