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秋媛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東實驗小學)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主要是認識時間單位“分”,學會從鐘面上讀出“多少分”,并認識時和分的關系。教材是通過例1呈現(xiàn)的。第二個層次是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這部分重在掌握讀以及寫幾時幾分、幾時半的方法。教材中是通過例2來呈現(xiàn)的。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借助推理理解解決關于時間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是通過例3來呈現(xiàn)的。本單元建議3課時,今天我談論的是第一課時,即例1和例2的教學。
對于“時間”的認識在課程內(nèi)容里屬于“常見的量”的領域,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共出現(xiàn)了4次。第一次在一年級上冊出現(xiàn)——認識鐘面,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第二次出現(xiàn),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知道1小時=60分鐘,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教材從編排上關注了學生的經(jīng)驗和興趣,注重運用直觀畫面和實際操作活動,而且對幾時幾分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為后續(xù)時分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四基目標
基礎知識: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鐘面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知道“1時=60分”。
基本技能:能正確認讀寫鐘表幾時幾分和幾時半。
基本思想: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探究活動,滲透“數(shù)形結合”“一一對應”、“歸納抽象”的基本思想。
基本活動經(jīng)驗: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歸納概括,使學生獲了1小時為什么等于60分、歸納總結鐘面時刻讀寫方法的基本活動經(jīng)驗。
2. 四能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思考、討論、歸納、推理、概括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時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本課圍繞著對時間的認識,以引導探究為主線,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課堂激趣、直觀演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啟發(fā)引導等教學策略。
整個教學過程分4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靜聽激趣。
課堂伊始,我采用了靜聽激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迅速安靜下來,注意聽這是什么聲音(錄音),學生靜聽,很快猜出這是鐘表的聲音。我說對,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認識時間。(板書課題)這樣就很好的落實帶領情感目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時間的興趣。
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探究,歸納總結。
分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由認讀8:05,提出問題。
伴隨著美妙的聲音,小明開始起床了,我們看看小明幾點起床呢?出示8:05起床情境圖。這里我采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給已經(jīng)會認讀的同學展示的機會,讓他說一說一這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如果學生能說清楚的話,在此基礎上我會面向全體進一步進行指導和強化,達到都能學會;如果說不清楚我會引領學生細致觀察認讀1分~5分。真正體現(xiàn)課標所提出的:教師的教學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
第二個層次:認識1分~5分。
認讀過程我采用直觀演示、觀察交流的教學策略。因為認識1分~5分,這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1時=60分學習的基礎。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分針從12到1,走了幾個大格?(1個),接下來我用課件特意把鐘面上12~1這一個大格放大,讓學生繼續(xù)觀察,一個大格里面有幾個小格?(5個)我不急于下結論,讓學生們親自數(shù)一數(shù),形成共識。然后告訴學生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課件演示走2小格是幾分,為什么?走3小格是幾分,為什么?走4小格是幾分為什么?那么分針走5小格呢?分針正好走了幾個大格,分針指向了數(shù)字幾。此時此刻鐘面是幾時幾分?這樣就很好的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目標-一個小格是1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舅枷肽繕恕獫B透了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一一對應的思想、歸納思想,為知識技能目標和四能目標的實現(xià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層次:認讀5分~60分。
這里我采用遷移類推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由于有了前面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追問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走2個大格是幾分?走3個大格、走4個大格、5個大格…分別是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同學們自己先填一填,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活動經(jīng)驗、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把書上的括號填完整,再小組進行交流。在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的時候,我重點讓學生明確兩點:一是分針從12開始走幾個大格是幾分鐘,既可以用累加的方法,也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計算。二是明確分針走一圈是60分。最后我采用你來問我來答的游戲策略,強化學生對分的認識。如,分針指著3是幾分?答15分。分針指著8是幾分?答40分。這樣很好的鞏固強化了上面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四能目標。
第四個層次:理解掌握“1時=60分”。
讓學生認識了解1時=60分難度是比較大的,他是時針和分針在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如果沒有仔細的觀察和體會,學生是感悟不到的。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采用的是動手操作體驗感悟的教學策略。將這部分的教學我分2個步驟:第一步:教師撥。讓學生注意觀察時針、分針走過的部分,然后說時刻。首先撥到12時并呈現(xiàn)此時的靜態(tài)圖,由學生寫出電子時刻,然后繼續(xù)順時針方向撥,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時針、分針走過的部分。12時05分,12時10分,12時15分……當撥到12時30分后(教師又呈現(xiàn)靜態(tài)圖),由學生寫出電子時刻。并提問這個時刻還可以怎樣說?使學生明確30分也可以說成半時。繼續(xù)撥回到1時(呈現(xiàn)靜態(tài)圖),寫出最后鐘面上的時間是1:00。第二步:是由學生撥,再次深入體驗。思考從12時到1時,時針走了多遠?分針走了多遠?用時間表示是多少?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撥完之后小組之間互相說一說,最后在全班匯報。通過匯報交流要讓每個學生深刻的感悟到從12時到1時,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了一圈是60分,1時=60分。特別要讓學生明白1時和60分為什么可以用“=”連接呢?因為他們是同時走的,同時停下來的,所用的時間相同,從而得出結論1時=60分。這樣使學生理解掌握了基礎知識目標——1時=60分;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獲得了推導 1時=60分的活動經(jīng)驗;四能目標——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得到了有效落實。
第五個層次:“幾時幾分”的認讀(例2)。
這部分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獨立探索抽歸納的策略。首先呈現(xiàn)4時幾的3個不同時刻,注意觀察時針和分針走過的部分,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寫時刻,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再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明確:①在讀寫時刻時,分鐘數(shù)不滿10,在分鐘數(shù)的前面加“0”。②讀寫的時刻接近整時而又未到整時,可以用“幾時差幾分”來表示。最后歸納認識幾時幾分的方法。即時針走過數(shù)字幾,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時多少分。這樣就有效的實現(xiàn)了基本技能目標——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的時刻。滲透歸納、抽象等基本思想,經(jīng)歷了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學習過程,獲得了歸納總結時刻讀寫法的活動經(jīng)驗,同時也落實了學生的四能目標。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 強化所學。完成課后做一做,進一步達成基本技能目標。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生活 拓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