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真
摘 要: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獲得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方法,也是語文學習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怎么獲得這種能力呢?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并堅持好習慣,同時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關鍵詞:讀寫;習慣;目標;多樣化
一位能點石成金的仙人,有一次他碰到一位乞丐,就將路旁的一塊石頭點成金子送給他。不料這個乞丐卻拒絕了這種施舍,他對仙人說:“你給我金子總是會用完的,還是把你點石成金的方法都給我吧!這個故事引申到學習中來,可以這么講,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獲得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方法,也是語文學習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怎么獲得這種能力呢?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并堅持好習慣,同時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現(xiàn)就學生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一是讀的習慣。
首先注重讀,讀是寫的基礎。激發(fā)閱讀興趣,變機械重復為快樂實。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枯燥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對語文學習的厭倦就在所難免,語文教學當然就難于逃脫費時低效的窘迫。自主閱讀,搜集信息。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于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小學作文是屬于習作階段,因而要讓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成為學生閱讀、借鑒的對象。教師平時要引導學生在積累語言、積累材料上下功夫,背誦課文中的精辟詞句,精彩段落;多讀課外書籍,摘錄其中自己所喜歡的美詞佳句,使之充實到自己的語言材料庫中,在模仿語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運用,學會創(chuàng)新。
二是寫的習慣。
體會創(chuàng)新,加工信息。學會自主搜集,學會組合遷移,還應該學會創(chuàng)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會情動心動,欲有感而發(fā),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chuàng)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如《摯愛親情》中學生有感于親情的偉大,感于父母深恩,感于祖輩厚愛,應使他們的情感更熱烈,拿起手中的筆,或寫或畫,寫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機,或拍或攝,記下生活中珍貴的瞬間。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用行動去體驗,去回報。比如寫父母二十年前后的肖像,自己過生日時與父母時的對比。然后結輯成文,再來交流再來感受。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一、分層設置寫作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學習評價的依據(jù)。教學過程要達到的目的任務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學生獲得扎實的知識與技巧,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是多方面的,個別差異必然存在。教材規(guī)定的習作要求是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而定,比較系統(tǒng)。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對習作要求作恰當處理。如《學寫人物的對話》,我設計了四個寫作目標。
1.根據(jù)看到的畫面展開想象,把人物對話寫下來。
2.根據(jù)看到的畫面展開想象,把人物對話寫下來,并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tài)、語氣、動作等。
3.根據(jù)看到的畫面展開想象,把人物對話寫下來,并寫出說話時的神態(tài)、語氣、動作等;人物語言富有個性,自然妥貼。
4.自己從生活、學習中選擇一個內容,把人物對話寫下來,并達到第三個目標所要求的。
顯然,這四個目標的難度是逐步提高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作文基礎選擇一個自己認為能達到的目標,讓學生寫日記。日記是學生快速養(yǎng)成寫作習慣的一個有效途徑,日記記錄的是生活中發(fā)生的點點滴滴,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小作文,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
(1)自主擬題。雖說日記不一定非得有一個標題,但一個有新意的標題卻能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一個傳神的標題能激發(fā)讀者無窮的遐想。因此,筆者讓學生自主擬題,提倡用一些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為標題。如《虛驚一場》《真的有哪么好嗎?》……透過這些標題,人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它像陽光照耀下的小水滴,反射出了生活中的一個個活生生的鏡頭。
(2)語言,體現(xiàn)兒童的情趣。日記中要體現(xiàn)兒童的天性,使用兒童自己的語言,體現(xiàn)出兒童的情趣。如《黑板上的名字》:你瞧!黑板上的名字堆積如山,“李亮”在最下邊,支撐著一大堆“人”;“曹禹”在中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呢,坐在最上面,舒服著呢。寥寥數(shù)語就把上課前違紀的情況勾畫出來了,盡顯兒童的狡黠和天真。
二、寫作方式多樣化。
學生自身的作文技能有差異,文字輸入速度有快慢,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學生一堂課完成整篇文章是不科學的。因此,教師可設計多樣化、可選擇的習作方式。如:課堂內只完成文章的重點段或其中的一個片段。也可以兩位同學合作寫一個相同的內容,先扮演不同角色演對話,后一起寫。協(xié)作學習,取長補短。還可以師生合寫。教師與一位學生建立合作學習伙伴,實行個別輔導。如教師寫營業(yè)員阿姨的語言,學生寫小姑娘的話,教師的示范于無聲中提攜了學生,學生習作中的錯誤教師可以及時指正。習作方式的多樣化,打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死氣沉沉、令人窒息的場面,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互相學習、互相激勵的過程。
三、自由表達,我手寫我口
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為了達到自我表達和交際性的目的,必須寫自己想說的話。每個人所體驗到的生活的不同,興趣、愛好、個性思維品質等千差萬別,表現(xiàn)出來的內容也應該呈多樣化。教師要堅決杜絕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從“新”入手,體現(xiàn)出語言的新鮮、題材的新穎、想象的新奇,寫出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來,讓自己的個性在文中盡情張揚。
總之,作文訓練的方式應靈活多樣,教師要持之以恒地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yǎng)讀、寫習慣,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法,才能使學生由怕寫作文轉為愛寫作文,寫好作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