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禮麗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關鍵點就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形式較多,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需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本文在筆者多年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幾種審美導入教學的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入設計;審美感知
小學語文審美閱讀教學要引領學生感知美、想象美、體驗美,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審美能力,了解美的內涵,受到美的熏陶,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下面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導入方法進行探究。
一、通過設疑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其中教無定法是以教學有法為前提的,所以無論采取什么教學學方法,關鍵點就是要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感,這樣才能讓教學方法發(fā)揮作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設疑導入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這需要教師能夠研究教學內容,找到設疑的切入點,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啟迪學生去思考。比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可以這樣設疑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井”嗎?有沒有小朋友見過呢?井有什么用呢?然后再給學生出示井的圖片或者視頻,然后再問:挖出這樣的井容易嗎?這樣設疑就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樣,在第二課時,也可以采取類似的導入方式,如:是誰挖的井?為什么要挖井?是誰不忘挖井人?毛主席還做了哪些好事?這些設疑創(chuàng)設就會激發(fā)學生去思考,也會培養(yǎng)學的審美感知,如認識到水是生命之源,毛主席對人們群眾的情感,鄉(xiāng)親們是如何通過什么形式表達對毛主席和紅軍戰(zhàn)士進行感激的,也會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不要忘記給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這樣自然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審美感知。
二、通過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
情景導入就是教師按照教學的內容和目標設計恰如其分的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這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持久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導入方法可以在學生在樂趣中激發(fā)學習動力,讓學生外界動力變成內生動力,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感受,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樂趣。如教學《黃果樹瀑布》時,給學生播放黃果樹瀑布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到瀑布的波瀾壯闊,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這對學習課文大有裨益。再如學習《放小鳥》時,引入方式是: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群新朋友。當學生感到非常好奇的時候,可以情境創(chuàng)設,如通過PPT播放鳥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體驗到自由飛翔中鳥的快樂,這個時候再給學生播放籠子中小鳥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籠子中小鳥的心情,這樣再讓學生閱讀課文時才能真理理解小鳥一動不動的原因。當小鳥對著窗外叫時,我們發(fā)現(xiàn)鳥媽媽想念自己的孩子了,這也表現(xiàn)出小鳥之間的母子情深,我們要鼓勵學生感受到這感人的一幕,讓學生想一想,這個時候最想做什么事情?如何幫助小鳥?通過這樣的情感激發(fā),必然會調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
三、通過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故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在新課教學的時候可以準備一個緊扣教學內容的小故事,這樣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詹天佑》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詹天佑的事跡,可以給學生講一個詹天佑小時候立志報國的故事,這樣的導入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讓學生對詹天佑產生由衷的敬佩,于是就會讓學生體會到審美的感知,激發(fā)愛國熱情。再如學習《七律.長征》這首史詩時,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紅軍長征的故事,這樣就會讓學生在興趣中深刻理解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也能更深刻的體會到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再比如學習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時,可以給學生講漢武帝和李陵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這樣就會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感知。
四、通過單刀直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
單刀直入的導入方法比較簡潔,也能夠節(jié)省時間,主要應用于高年級教學,一般涉及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或者學生經(jīng)過了自學,也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教學《螳螂捕蟬》,因為學生對螳螂捕蟬的成語比較熟悉,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采取單刀直入的教學方法,如詢問學生螳螂捕蟬的后半句是什么?學生就會回答是“黃雀在后”,然后就直接進入課堂閱讀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在閱讀課文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吳王是固執(zhí)的,如果勸阻往往會適得其反,但少年通過一個故事讓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去感悟和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再如學習《愛如茉莉》時,就可以采取直接導入的方式,如:茉莉是什么?茉莉有什么特點?愛為什么像茉莉?實踐表明,偶爾的單刀直入也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并且可以很好的提高效率。
結束語:
語文是小學教學的支柱學科,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其中導入教學將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從設疑導入、情境導入、故事導入、直接導入等形式進行導入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五種方法[J].張世奇,丁健.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05)
[2]讓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更加精彩[J].劉穎.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5(24)
[3]引生入文導出精彩——例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王翼煒.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
[4]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初探[J].龐秀蘭.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