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有其獨特性,機械操練和聽讀訓練是學習本門學科的必經(jīng)之路,這一特點也容易造成:“開始喜愛英語,繼而疏遠英語,最后放棄英語”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尋找對策,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努力幫助學生重新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關鍵詞:兩極分化;原因;途徑和方法
一、 引言
多年的英語教學活動,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初學英語時興趣濃厚,繼而出現(xiàn)懈怠及兩極分化現(xiàn)象”。尤其是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尤為明顯。如何防止學生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這是留給教師的難題,需要教師找出原因,調(diào)整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發(fā)展。
二、 學生發(fā)生兩極分化的原因
第一,小學三年級正式開始學習英語,英語課本設計新穎,插圖生動,色彩鮮艷,語言簡潔,內(nèi)容簡單且富有趣味性,每單元還有歌謠、歌曲小故事等。一些新同學和老師的出現(xiàn)如,Chen Jie,Mike,John,Sarah,等使得學生們對新學科充滿著好奇,這種別出心裁的設計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聽讀訓練和機械操練。剛開始課堂上能認真聽課積極發(fā)言,課后能夠完成各項作業(yè)。但漸漸地有的學生只完成書面作業(yè),聽讀作業(yè)置之不問。于是出現(xiàn)會認不會讀的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難度的增加,課堂上不能做出積極反應,學習英語的興趣也逐漸減弱。
第二,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的書寫具有相似性,26個字母的小寫和拼音的寫法一致,受母語的影響很多孩子在看見字母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拼音。如Aa,孩子們立馬會說“a”,Bb孩子們會脫口而出“b”,Cc會讀作“c”等等。字母之間也有許多易混淆的如:R與K,i與l,還有發(fā)音相似的如:g與j,m與n等。孩子們遇到這些字母就會頭腦發(fā)昏,分不清楚。另外英語單詞書寫相似與發(fā)音相似的特點也是孩子們學習的弱項,如,car,cat/ red,read/ too,to/ dog,duck/ ear,eye/ kite,bike...。很容易混淆出錯,時間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下降,考試不理想與班級學生差距加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
第三,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發(fā)揮主導性,一味地注重講解,忽視了語言訓練應注重學以致用,導致為學語言而學,從而單純地帶讀、書寫、背誦等。部分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產(chǎn)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
第四,家庭原因,很多家長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認為語文、數(shù)學才是真正的主科。部分家長認為小學英語學不好沒關系,殊不知現(xiàn)在的中小學英語是直接銜接的。一些家長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不能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能很好地為孩子樹立英語學習的正確觀念,導致孩子一開始學就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
第五,部分轉學生由于所學版本不同,或有些農(nóng)村地區(qū)不重視英語學習或根本不學習英語,導致學生基礎差或零基礎,學起來很吃力,分化愈加明顯。
第六,部分家長由于觀念錯誤,不夠重視,只顧忙于工作,一味地放任于爺爺奶奶的照顧,導致孩子學習習慣愈來愈差。
三、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習的第一步!一般來說教師具有極強的親和力,極大地感染力,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與崇拜。這也要求教師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zhì),與學生達成默契融洽的關系,讓學生能在輕松的人際關系中學習。
2. 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防止兩極分化的關鍵。為此教師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如,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充分利用身勢語,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環(huán)節(jié)各異的兒歌、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同時注意使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方式來吸引學生興趣。多媒體資源的廣泛運用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動畫的播放,音樂的熏陶都能給課堂增添許多精彩。再者,課上制造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3. 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學生與老師的感情、態(tài)度和關系等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與學生主動接近,平等相待,真誠幫助,熱情輔導,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使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幫助,使學生逐步體會到進步,受到鼓舞,產(chǎn)生自信。同時結合教材講述的古今中外學者刻苦成才的故事,從精神上鼓勵、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學習信心。
4. 因材施教,教授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大班額是現(xiàn)代學校難以避免的一大特點,學生個體差異巨大。教師無法使用同一標準去衡量要求每一位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降低教學難度,分層設置問題,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教師如若能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就能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盡可能地發(fā)揮每個孩子的可能性。例如,對班級基礎差的學生,我會降低要求,需要背的課文只需他們能讀即可。課堂上也盡可能地提一些簡單的問題給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讓他們也能體味成功。其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聽課,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最關鍵時間,聽課就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策略外,還要指導學生怎樣聽、聽什么、學會思考。讓學生養(yǎng)成課后多聽多讀,多復習總結的習慣。
5. 重視家校聯(lián)系,注重對學困生的轉化
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家長應督促孩子每天按時完成各項作業(yè),堅持每天聽讀30分鐘左右。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如,班級群,家長會,電話交流等給家長輸入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平時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在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優(yōu)化課堂結構,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深入家校聯(lián)系,努力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盡量縮小兩極分化。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英語教學101法則》.
作者簡介:
范倩青,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慶平希望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