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樊麗玲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奔訌娝枷氲赖陆ㄔO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目前,我校認真落實貫徹十九大精神,堅持以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高中德育教學效果還未能完全符合新時代道德教育的要求。學校的道德教育還存有重知識講解、輕實踐的現(xiàn)象。重規(guī)范約束、缺少理性審視和思考,更缺少道德情感的體驗。學生只知道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但不知道為什么。更是缺少對鮮活道德實踐的豐富情感體驗,從而影響了高中階段學生德育的效果。因此我們需要加強高中階段道德體驗教育,在尊重受教育者心理、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探索符合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能促進學生知情意相互交融發(fā)展的體驗式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高中體驗式道德教育是將體驗式學習方式運用到道德教育過程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地位,調動教師、學生雙向互動關系,讓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道德場景,使學生在體驗中產(chǎn)生強烈的道德認同,達到構建意義和形成價值觀的教育。
體驗式的道德教育重視實踐,需要中學生從書本走進情景,在場展現(xiàn)道德行為活動或反思先前的道德經(jīng)驗。它的有效性也只能在實踐中體現(xiàn)。因此做好中學體驗式道德教育需要從課堂的道德場景活動、課外的道德活動以及道德教育的環(huán)境等幾個方面加以運用。
其一,在充分尊重道德個體主體性地位的條件下,依照個體的獨特性設計課堂道德情景體驗課。我們堅決反對不顧主體實際情況,為了活動而活動道德場景的設計,這不但達不到我們體驗的目的,相反,這種活動的泛濫直接帶來活動主體的抵觸和排斥,完全違背我們的初衷。為此,道德體驗式教育場景的素材應該與主體的經(jīng)驗、視野、活動范圍、性格特點相匹配,讓學生感到素材的真實性高、信賴性好,愿意參與到場景中來。另外,場景的角色選擇完全交給學生,其經(jīng)歷分享、角色扮演和行為評價也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活動平臺將相關的道德知識和要求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行為的道德處置,以提高課堂道德教育的效果。如開展作弊道德情景劇,讓學生分別扮演考生、監(jiān)考教師和法官的角色。讓考生和監(jiān)考教師在相互的“斗智斗勇”中體驗角色沖突和角色規(guī)范。在法官審判中體驗角色規(guī)范和是非對錯。通過旁觀學生的點評,達到行為規(guī)范的認可和內化。
其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德育活動,加強中學生道德學習。學校積極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學習、去體驗、去感悟。如參加城市環(huán)?;顒?,環(huán)保小制作,印發(fā)環(huán)保宣傳單等,讓學生明白積極宣傳環(huán)保的重要性,感受奉獻的樂趣;通過調查“非物質文化”的相關知識,調動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熱情;到社區(qū)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行青少年志愿者活動幫助孤寡老人做實事,享受助人為樂的滋味,等等,總之教師要發(fā)揮課外活動的道德體驗教育的獨特作用,使道德行為和學生的專業(yè)成長、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充分結合起來。
其三,我們要營造濃厚的道德氛圍,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一方面我們要在班級形成崇尚道德、崇尚先進的集體氛圍。通過集體感召力和平行帶動力拉動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要立德樹人,在現(xiàn)實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道德氛圍的形成離不開宣傳媒體的合理利用,特別是新媒體的廣泛運用。我們可以廣泛使用學?,F(xiàn)有的廣播臺、廣播電視臺,邀請師生開展愛國愛校的節(jié)目訪談、播放師生愛國主義教育微視頻、學生身邊的道德榜樣新聞,充分挖掘校園道德資源,在視頻端、廣播端加以傳播、弘揚,讓學生愿意參與道德活動,樂于踐行道德活動。新時代更要學會運用新媒體資源,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在線上及時、有效地開展學生德育服務工作,這不僅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同時也能通過網(wǎng)絡的力量架起學校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形成教師—學?!彝チⅢw式道德教育格局,提升中學道德教育的效果。
體驗式學習方式運用到中學的德育過程中,可以將課堂的“教”轉向“學而思”,幫助學生進行道德建構,從而得到新經(jīng)驗、新知識,并實現(xiàn)自我認識??傊覀冃枰e極探索“體驗式道德教育”活動的模式,讓活動觸動學生心靈,使德育與學生心靈相融相長;讓學生在體驗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在升華中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