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
記敘文閱讀
縱觀中考趨勢,以現(xiàn)代文為主體的閱讀部分分值明顯增加,完全超過基礎知識部分。近年來,有些省市的中考試題甚至取消了基礎知識部分的命題,只保留閱讀和寫作兩部分,今后,這一趨勢還將有增無減。根據(jù)教育部中考改革意見中“閱讀應以課外文字材料為主”的指導精神,課外選文將大幅度增加。預計今后全國各地的閱讀材料絕大多數(shù)將選自課外。近年來課外選文已經全面壓倒課內選文而居主導地位。絕大多數(shù)省市的現(xiàn)代文閱讀已經將課內選文擠出了歷史舞臺。在現(xiàn)代文閱讀的三大文體中,記敘文依然是必考內容且分值最高,其中文學作品的數(shù)量明顯上升,名家名篇居多。
從選材方面看,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貼近生活,易于理解。材料更多的是選擇親情、友情、給予人生啟迪的內容。如,2017年中考試題《默扶》、2016年中考試題《父親的“城池”》對親情的解讀、2015年中考試題《橡樹之謎》對人生哲理的啟示、2014年中考試題《天空沒有多余的星星》崇尚社會小人物身上的真、善、美,這些文章不僅文學色彩濃厚,韻味十足,而且闡釋的哲理深刻,動人心弦。
今年中考語文課外閱讀,除了兼顧對不同文體知識的考查,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熏陶。試題區(qū)分度清晰,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宗旨,著重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理解、運用,以及概括、判斷、分析能力和篩選信息、探究知識的能力。
中學語文教師在初中階段的授課內容主要以記敘文為主,以課內文章為范例,進而進行課外記敘文閱讀的指導,但在考試中,記敘文閱讀得分卻不是十分理想,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認真研讀課標,共同探索答題方法,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下面結合2018年哈爾濱市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記敘文《偶遇》,談談記敘文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 ? ? ? ? ? ? ? ? ? ? 偶 ?遇
①小城有家賣飾品的小店,店名極有意思,叫“偶遇”。小店開在一條古舊的街道上。店里賣的都是小飾品:精美的鑰匙扣,拙樸的香水瓶,會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顏六色的發(fā)圈……每一樣,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間再普通不過的小屋,被裝點得像童話。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店主是個六十開外的老婦人,穿大紅的衫,戴貝殼串成的手鏈,笑容燦爛,舉手投足間,自有一段風情。年輕時,她迷戀小飾物,一直沒有機會開這樣的店。退休了,她重拾舊夢,天天守著一堆“寶貝”,把日子過得如花似玉。
②那條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這間“偶遇”。那天突然撞見,歡喜莫名。這樣的偶遇,不特意,不約定,帶來驚喜。后來的一些天,我腦子里不時會蹦出那家小店來,一屋的小飾品,丁丁當當,丁丁當當。與老婦人的優(yōu)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歲月里,我們會漸漸老去,夢想?yún)s不會。
③也是這樣的偶遇,在武漢。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橋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牽住了腳步。確切地說,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伤置饔质腔?,瓣瓣舒展,鮮艷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個矮個子男人。眼睛細小,皮膚黝黑,滿臉滄桑。滄桑中卻有種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間,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開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嚴重殘疾,卻靈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輕輕一按,一瓣花開了。再輕輕一按,一朵花開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買。他說,這個不賣,人家預定好了的,你要買,我再給你捏。我驚訝了,我說,你可以重捏一個給預定的人啊。他卻堅持不賣,說他答應過給人家留著的,就一定得留著。一會兒,他給我捏出另一朵來,灑上熒光粉。他關照:你回去對著燈光照上十來分鐘,它會發(fā)光的,很美,很溫暖的。
⑥從武漢回來,別的東西沒帶,我只帶了那枝花回來??匆娝铱傄胍幌牖ê蟮哪莻€人,生活對他或許有諸多不公,他卻能夠做到心境澄清,讓花常開不?。?/p>
⑦還是這樣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廣場上,一群人圍著篝火在跳舞。不斷有人加入進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識。不要緊的,笑容是一樣的,快樂是一樣的,心靈因一團篝火,在瞬間洞開。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來呀,一起來跳啊。我笑著搖搖頭。手突然被一女子牽了,她不由分說把我牽進那歡樂的人群中。燈光暗影里,她臉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閃爍。她說,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樂的節(jié)奏,身體像條靈活的魚,看得我眼熱,跟在她后面跳起來。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歡樂卻像燃著的篝火,把人整個點燃。曲終,轉身尋她,不見。滿場的歡聲笑語,經久不散。
⑧人生還有多少這樣的偶遇?在時間無垠的荒野里,我們都是跋涉的旅人,卻因這偶然的相遇和眷顧,布下溫暖的種子。日后,于某一時刻,不經意地想起,那些溫暖的種子,早已在記憶深處,生根發(fā)芽,抽枝長葉,人生因此變得豐盈。
丁立梅的文章,總是像溪水一樣潺潺地淌進人的心里。在質樸的文字里,我們可以同作者一起偶遇一位將生活過得“如花似玉”的老婦人;偶遇一位使 “花常開不敗”的男子;偶遇一群徜徉于快樂之中的陌生人。在古舊的街道上,在喧嚷的步行街……這一切被記錄得那樣清晰,那樣細膩。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生活過的一切不會黯然消失,不管你走到哪里,舊日生活的刻痕都會如影隨形地跟著你,走啊走,讓你在淡淡的懷舊中感受歲月的滄桑和生命的底蘊。作者的眼光是多情的,她看水水揚波,看山山舞蹈,動感的心情牽引著動感的文字在生活的路上恣意地徜徉。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作者只有當感情奔騰涌動時,才能文思如泉,運用文字形成作品;讀者只有認真閱讀、仔細分析作品,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為作品的情所打動。在記敘文閱讀中,以作者的情感體察文章尤為重要。
通過初步閱讀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本篇文章的寫作結構同李漢榮的《轉身》有異曲同工之妙?!掇D身》中作者通過三次轉身得到了三次不同的情感體驗。所以初讀《偶遇》 也要梳理清晰三次偶遇的內容及相應體會到的不同情感。例如15題,就從第一次偶遇體現(xiàn)的中心方面進行了考查,答案也確定在第①段思考,第①段中“精致小巧”“大紅”“貝殼手鏈”“笑容燦爛”“風情”等詞對分析老婦人的特點尤為重要,并且,無論何時,審清題干是答題的關鍵,題干中對“如花似玉”作了明確的解釋,抓住“年輕”“美麗”兩詞,結合剛剛篩選出的第①段關鍵詞,由此可以得知老婦人穿大紅衣衫,帶貝殼手鏈,笑容燦爛,有活力,而店鋪、飾品笑容風情則反映老婦人生活的美好,這兩點分析與答案不謀而合。
依據(jù)15題的答題技巧,16題我們依然從內容和人物特點上分析,而人物特點也是第二次偶遇的中心體現(xiàn)。文章③—⑥段為第二次偶遇,通過讀文可知,③④段為第二次偶遇的內容,⑤⑥段為第二次偶遇的中心。第④段畫線句考查的是第二次偶遇的內容,而畫線句明顯可以看出,男手藝人技藝高超、嫻熟的特點。第⑤段畫線句從男手藝人做的事看出他待人誠實,信守諾言。16題的兩問,考查的是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在這里通過人物的描寫及人物的行為都可以分析出來。
17題可以說是16題的延伸,在了解了第二次偶遇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上,延伸的部分則會更加傾向于對文章中心的考查。解讀”花常開不敗”的深層含義,就要在短短的五個字中再篩選關鍵詞,逐一突破,進行解讀。比如“花”,花是美麗的事物,深層含義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幸福美好的生活,聯(lián)想到男手藝人美好的品質,以及作為服務行業(yè),男手藝人給顧客帶來的體驗,從這幾方面去分析不難得出,“常開不敗”意思就是一直保有,延續(xù)下去。第二問男手藝人為什么能“讓花常開不敗”,“花常開不敗”是結果,得到這個結果需要的是男手藝人的行為、做法,而這樣的做法之所以可貴,又要加一個前提,故能形成雖然生活不公但仍然堅強面對努力生活的結論。
在著重考查了第二次偶遇之后,在第三次偶遇上設置的問題就直接選取了點明中心的句子,18題第⑦段中“心靈因一團篝火,在瞬間洞開”一句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分析人們圍繞篝火的感受,后一部分著重解釋“瞬間洞開”一詞,兩部分結合可解釋出作者在第三次偶遇中感受到的美好,那就是陌生人的不設防,彼此坦誠體會到的快樂。這一中心也可以聯(lián)想到哈爾濱市香坊區(qū)調研內容之一解讀《跟陌生人說話》這篇文章的中心。
最后一題為半開放試題,第一問中第②段的句子道出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點,抓住“共同”二字,可明確,應該找有概括性的句子。第②段中“這樣的偶遇,不特意,不約定,帶來驚喜”,這句中“這樣的”這一代詞指代前三次偶遇,所以這句概括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點。第二問閱讀本文后的兩條啟示,從15—18題分析過程中得出的中心,得出啟示:第一次偶遇:生活過得美好,要有樂觀、美好、充滿活力的心態(tài),對夢想永不熄滅追求的火焰等;第二次偶遇:與人為善,為人帶來溫暖、美好的感受,做人應誠實守信等;第三次偶遇:坦誠地與人相處,懂得分享快樂等。任何體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在此,總結一些記敘文閱讀方法及應試技巧,望能對面臨中考的學生有所裨益。
1.抓住題目,把握中心??忌谧稣n外閱讀時,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題目,就能抓住文章的靈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體。簡析題目可以幫助學生推測記敘文內容,推測文章主題,如《月是故鄉(xiāng)明》一文,從題目入手分析,可推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應是借描寫明月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由略到精,通讀三遍。①第一遍略讀,整體把握。第二遍精讀,帶著問題。第三遍更換角度,檢查試卷。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讀一遍,就下結論寫答案,那么很容易中途受挫,或扭曲自己的思考方向,而且也容易忘記自己想表達什么。②畫重點詞句:考生在閱讀語段時,可以在重點地方(段落的中心句,各段的首括句、尾結句,文中的設問句、過渡句;記敘文開頭和結尾句、議論抒情的句子、景物描寫的句子、人物描寫的句子、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細筆畫線,以利于了解、分析問題,同時也節(jié)省了再次整體閱讀的時間,提高答題效率。第三遍閱讀可根據(jù)畫線部分快速瀏覽,檢查回答是否準確。③換角度審題,很多考生對答案檢查了很多遍,也沒有發(fā)現(xiàn)錯誤,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有些考生只檢查答案,而沒有再看看問題。二是一直用同樣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同一個角度,當然只能得出同樣的結果。防止這種錯誤出現(xiàn)就要更換角度,重新審題思考,避免答題的片面性,使錯誤能及時得以糾正。
3.還原詞句,巧尋論點。在記敘文閱讀中,經常設置如對某個詞語的理解、對某個語句含義的把握等問題??忌诨卮疬@樣的問題時,一定要牢記“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首先,找到這個詞語或句子的出處。把詞語或句子還原到文中,然后再思考問題。只有結合具體語境,才能準確推斷詞語的含義,準確了解語句在文中所占的位置??忌f不可一見到題就草率作答,這樣極易斷章取義,偏離文章中心。其次,不要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有些考生在回答問題時總喜歡聯(lián)系現(xiàn)實,當現(xiàn)實與文章內容不一致時,總認為文章的作者是錯誤的,然后就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已有認知答題,完全不顧文章,這是大錯特錯的。再次,遵循就近原則??忌诖痤}時,首先應關注某某文字前面或后面是否有說理性文字,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答案。如果沒有,再找某某文字所在段的中心句,如果有中心句,那就是答案。如果沒有,那么再找文章的中心。
4.注意詞語,答準要點。有的考生做閱讀題時發(fā)現(xiàn)問題簡單,自己會做,就盲目樂觀,精神松懈,因此常常丟掉一些最基本的采分點。
5.言簡意賅,分條作答。做課外閱讀題,需要書寫的文字較多,一些考生常懷有僥幸心理,答案寫得非常詳細,以便閱卷教師從中找到正確答案,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考生回答問題時,應言簡意賅。有些問題的采分點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內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閱卷教師批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丟分,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注意條理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題,考生應在每一條答案前標明序號,以便閱卷教師一目了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幾個采分點。
6.仔細審題,避免丟分。不論閱讀的題型如何,都必須謹慎對待,細心透視題干的重點和考點。須知:正確的審題是正確答題的基礎和前提。在審視閱讀題時,應注意兩點:一要看懂題干的字面義,重點詞語要仔細推敲、體味;二要領悟題干的隱含義,明確考點、命題要求和答題指向??忌虿蛔屑殞忣}而丟失的分數(shù),往往多于沒有掌握知識點而丟失的分數(shù)。如題干讓用原文語句回答,而考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都是不注意審題所致。這類考生在答題時,往往是“想當然”,思維總停留在見過的題型上,總認為此題似曾相識,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答題,而很少去領悟此次考試出題者的意圖。成績發(fā)表后,才追悔莫及,為時已晚。所以,越是似曾相識的題,越要仔細審題,避免丟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