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張馨月??
摘要:《國際金融》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專業(yè)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一、 《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1. 《國際金融》課程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
《國際金融》課程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既有理論研究(如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貨幣危機理論等),也有政策分析(如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目標的同時實現、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等),還有實務介紹(如外匯交易實務、外匯風險防范實務等),是集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于一體的完整的課程體系。
2. 《國際金融》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
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應用國際金融理論知識觀察和分析國內外所發(fā)生的重大國際金融現實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國際金融業(yè)務操作程序。為學生畢業(yè)后在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和進出口貿易公司做應用型金融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3. 《國際金融》課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發(fā)展的不斷深入,國際金融領域的新事件、新問題、新現象層出不窮。不斷變幻的國際金融實踐也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實踐和不斷發(fā)展的國際金融理論研究使得《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二、 《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方法改革
為提高《國際金融》課程課堂教學效果,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 順序法
順序法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地講解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適合于講解具有一定順序的教學內容。如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講解,外匯交易可按照操作順序進行講解,貨幣危機的影響可按照空間順序進行講解。順序法可使講解內容更加清晰明了,方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 比較法
在《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實踐中,對于相似的概念、理論、業(yè)務等容易混淆的內容,要注意進行比較分析。如在講解外匯的含義時,要注意比較分析外匯與外幣的區(qū)別與聯系,在講解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問題時,要注意比較分析國內與國外的不同建設經驗。比較法可使講解內容更加全面,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保證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把握。
3. 引導法
在《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在講解“三元悖論”時,教師在講解“三元悖論”的基本內容后,便可以美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為對象,引導學生分析“三元悖論”有何現實應用意義。引導法可以激化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還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4. 課上與課下相結合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要注意課上與課下相結合,也就是要注意教師課上教學與學生課下自學相結合。如在講解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時,會涉及很多歷史資料,這些內容教師在課上講解往往會占用很多課時,而教學效果又夠理想。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是課上教師提出若干相關問題,讓學生課下自學,最后由教師課上總結。這樣不但會節(jié)省大量的教學時間,還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自學習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 《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鑒于《國際金融》課程具有的特點,其實踐教學方式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實驗、實習以外,還應包括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講座、參觀訪問等形式。
1.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對典型案例的介紹、講解,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國際金融》課程涉及大量而豐富的案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選擇案例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所選案例通常是已經發(fā)生的事件,并且對事件的認識已有結論,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對事件的再現過程,引導學生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其次,所選案例要有代表性,要與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最后,所選案例要有生動性,要具有探討的價值,能夠吸引學生,調動學生。
2. 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掌握《國際金融》課程重點、難點問題,加深對金融領域熱點問題認識的有效方法。
教師在開展課堂討論教學前,要認真擬定討論題目,做好學生的組織動員工作,指導學生廣泛查閱相關資料,在討論過程中及時給予引導,在討論完成后做好點評、總結工作。
3. 講座
講座包括專題講座和業(yè)務講座兩種形式。專題講座主要是針對國際金融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國際金融領域出現的熱點問題,通過專家講座及與專家交流的形式,使學生了解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業(yè)務講座主要是聘請在金融第一線工作的專家或業(yè)務人員對學生進行操作性指導。
4. 操作性實踐活動的組織
操作性實踐活動是《國際金融》課程實踐教學的重點,既包括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金融實驗,又包括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的專業(yè)實習,還包括對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進出口企業(yè)的參觀訪問。這些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為以后從事實際金融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柏麗.地方工科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才智,2014,(09):175.
[2]侯迎春.《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經濟師,2015,(01):250-251.
[3]曹霞.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高教探索,2012,(02):70-75.
[4]劉磊.加強金融學實踐教學的探討[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0,(03):63-64.
作者簡介:
劉俊,張馨月,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