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時代應尤其注重維護國家文化資源安全

        2018-01-31 02:08:02胡惠林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8年22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文化資源安全 ?國家文化安全 ?紅色文化資源 ?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12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22.007

        2018年4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強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正確把握當前國家安全形勢,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牢靠安全保障。這是我國從現在起到2050年國家安全的新使命、新責任,全面規(guī)定了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時代發(fā)展走向和根本目標。文化資源安全是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是確保在文化資源領域“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戰(zhàn)略保障。確保這一保障本身的安全性,是我國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的重要課題。

        可持續(xù)發(fā)展:文化資源安全問題的提出

        資源是指一切能夠被用于人類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對象,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因而是一種社會生產力的構成形態(tài)。這兩種資源形態(tài)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數量,構成和決定了在一定歷史條件和一定空間條件下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和存在長度。這種存在方式和存在長度構成了對人類社會而言的安全性,即隨著資源存在方式和存在長度的消耗,人類社會生存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安全——將不斷增加,特別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對人類社會生存安全構成的安全性來說,人類社會的安全風險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而增加。因此,尋求替代性資源即可再生資源,一直是人類社會尋求不斷降低生存安全風險的努力。也正是基于對這一資源安全性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認識,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UNCED),史稱“里約會議”,通過了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和目標為核心的《里約環(huán)境發(fā)展宣言》(又稱《地球憲章》)和《對21世紀議程》,從而開啟了一個全球性“資源安全”新時代。

        資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整個國家安全保障系統中,具有基礎性底線保障的生命線作用。資源安全性是由資源的稀缺性決定的。資源的有限性構成了資源的稀缺性,這是資源最本質的屬性。因此,任何對資源的過度使用,都會由于資源的稀缺性構成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沖突而生成資源的安全性問題。

        資源分為不可再生性資源和可再生性資源。文化資源既具有不可再生性屬性,又具有可再生性屬性。以自然和歷史形態(tài)存在的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這一類資源儲量和資源形態(tài)往往具有獨一無二的唯一性,隨著這一類文化資源的消耗,不斷減少,無法再生,從而形成文化資源安全問題。雖然通過文物復制技術,我們可以再生產文物復制品,但是,文物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再生的,而且,這些歷史文化信息作為人類文明的歷史檔案,是過往歷史的記憶和記錄載體,具有對于人類文明、文化認同和身份價值不可替代的“物證性”,因此,制定明確的法律制度保護這一類文化資源安全便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文化資源具有可再生性,如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學藝術和思想文化。人們可以通過繼承其內容而使得其獲得新的生命形態(tài)而繼續(xù)發(fā)展。一部人類文學藝術發(fā)展史和人類思想文化發(fā)展史,就是一部非物質文化資源的不斷再生史。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生產勞動而再生人類文明成果,是人類社會免于整體性文化安全危機而從事的集體安全防衛(wèi)。這是一種基于文化資源安全對整個人類文明安全而形成的集體文化安全無意識。

        文化資源屬于社會資源范疇,但是,又與自然資源存在著高度的疊合性,即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文化資源是以自然資源形態(tài)表現的,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世界自然遺產。即便如此,文化資源的構成仍然主要屬于社會資源范疇,是社會資源構成的重要形態(tài)和重要內容,與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及發(fā)展歷史密切相關。

        雖然,文化資源具有再生性特征,屬于可再生性資源形態(tài),但是,稀缺性是所有資源形態(tài)的共同屬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資源在本質上依然是稀缺的。正是這種稀缺性構成和造成了文化資源的安全性。是“竭澤而漁”,還是“放水養(yǎng)魚”,這是兩種不同的發(fā)展觀和資源觀。針對對資源的過度開發(fā)、粗放型使用,習近平總書記批評指出:“如果竭澤而漁,最后必然是什么魚也沒有了。因此,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盵1]

        文化資源是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源構成的數量和質量形態(tài),直接影響和規(guī)定了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數量與質量形態(tài)。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是建筑在文化資源存量的數量與質量的變化之中。因此,文化資源的存在狀況直接影響到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實現狀況。有感于我國資源安全危機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曾專門就水資源危機的嚴峻形勢及其對于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安全作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huán)境之危、民族存續(xù)之?!?,水危機已經成了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嚴重安全問題”。[2]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是須臾不能離開的一種關鍵性戰(zhàn)略資源。圍繞水危機,常常爆發(fā)國家間和地區(qū)間戰(zhàn)爭,因水資源的枯竭而導致文明的消失,更是最直接的水安全問題導致的文明安全后果。文化資源與水資源有著高度的相似性。誠如有了水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繁榮發(fā)展,而沒有水則一定不能獲得繁榮發(fā)展一樣;有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并不一定就能獲得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成為文化強國,但是,沒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或者說文化資源也如水資源那樣被污染得無法飲用,則一定不能獲得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和建立文化強國。文化資源如同水資源一樣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質量。國家文化安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由資源的過度開發(fā)而造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資源開發(fā)利用既要支撐當代人過上幸福生活,也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生存根基?!盵3]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文明觀。這是我們用以認識文化資源安全,推進國家文化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文化資源安全:國家文化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

        文化資源安全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可以持續(xù)、穩(wěn)定、及時、足量地獲取所需文化資源的狀態(tài)和能力,關系到保障國家文化安全和國家文化傳統的維護。文化資源安全問題與國家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國家文化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密切相關。

        不同的文化資源安全在國家文化安全構成中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怎樣的文化資源安全問題才能構成國家文化安全價值?并非所有的文化資源問題及其所構成的文化資源安全問題都具有國家文化安全價值。只有那些可能導致和造成國家文化安全能力不足,威脅國家文化安全的那一類文化資源安全,才會構成國家文化安全問題。文化資源安全在國家文化安全構成中的價值最集中地表現在文化資源屬性合法性安全和文化資源再生能力安全。

        文化資源屬性安全是國家和民族文化認同與文化身份安全的核心。文化資源是有屬性的,正如地球上一切物種皆有其屬性一樣,這是一種文化資源區(qū)別于另一種文化資源的本質標志,因而,其屬性構成在價值意義上是具有排他性的。文化資源是一種文化價值的構成形態(tài),它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人們創(chuàng)造歷史與改造世界的生動記錄,它所反映、存儲和揭示的是在一個具體的歷史時段中,人們創(chuàng)造歷史的全部合法性與正義性。這種合法性與正義性,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一個政黨與社會之所以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質的規(guī)定性。否定了甚或斬斷了構成這種合法性與正義性的任何資源鏈,都會顛覆其歷史的全部合法性與正義性。因此,文化資源屬性具有超越時代局限的普遍性特征,其構成屬性具有文化認同的解釋性和民族與族裔象征性。文化資源兼具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屬性,既能夠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還能夠產生文化價值,而正是文化價值才使得文化資源具有超越時代的特征。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是通過和借助文化資源構成的精神形態(tài)與精神載體來實現的。這種精神形態(tài)與精神載體,既可以是物質的——不可移動的文物,也可以是精神的——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精神形態(tài)與精神載體體系,人們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歷史聯系,即“我從哪里來?”“我往哪里去?”這是人類建立文化遺產保護體制與機制的原初動因。站在保護的角度和立場來討論對于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這是人們對文化資源的最基本的文明態(tài)度。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度。因為這是確證“我們是誰”的一個重要的歷史維度和文化認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我們討論其他問題的前提。我們今天生存和存在的一切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民族文化資源養(yǎng)成的結果。

        文化資源構成與一般的文化構成有著同構性,即也是由核心、相關和邊緣三個圈層構成的。其對于國家文化安全的價值也是由這三個不同性質的圈層的價值屬性決定的,毫無疑問,處在文化資源構成核心的文化資源安全對國家文化安全構成價值是最大的。這就是價值屬性。而這一層級的文化資源主要是指狹義文化資源,即是通過積累精神文化創(chuàng)造性活動所形成的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既具有再生性,又具有文化身份價值的可證性,是一種歷史合法性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解釋力。

        民族文化傳統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形態(tài)是在歷史中生成的。歷史的構成性就是民族文化傳統的時代性,正是這種時代性使得不同時代的民族文化傳統積淀成不同的文化資源的形態(tài)與屬性。當我們說文藝復興、啟蒙主義、浪漫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以及中國的先秦哲學、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明清樸學和新安學派的時候,我們所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一個特定的人類文明史的一個時期的認知,而且還是對產生于這一時期的文化作品,以及由這些作品的共同特性所形成的一種文化資源屬性的一種認同。在中國,所謂紅色經典、民族經典,是對生成于不同歷史時期文化資源的不同屬性本質特征的表達。不同的文化資源屬性不僅它的一般意義上的價值構成是不一樣的,而且它的審美構成也是不一樣的,由此而產生的社會效用也是不一樣的。正因為如此,文化資源屬性構成在真善美的意義上是具有排他性的。這如同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樣性群落構成一樣,一種生物在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可以是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生物鏈構成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是,在另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它就可能是“敵人”,它的侵犯會構成另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安全”問題,威脅和危害另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物種生存問題。文化資源屬性的構成也是如此。這也是在人類社會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同時,還會對可能造成本國、本民族文化“文化資源安全”問題的“他者”文化進行抵制的原因。

        無論是《哈姆雷特》還是《紅樓夢》,作為中外文學史上的兩部經典之作,它們都是人類文明演化的社會記錄與形象體系的社會歷史檔案。它們在長久的歷史運動過程中所形成和積累起來的文化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無論其內涵還是屬性,都已經被歷史地規(guī)定了。它們不僅成為我們認識、觀察和了解歷史與社會的標本,而且已經內在地構成了我們今天文化精神的人文屬性。“有一百個觀眾,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和“不讀《紅樓夢》對中國封建社會就沒有發(fā)言權”,所揭示的就是這兩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在文化資源意義上形成的不同價值作用。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的人們從它們所提供的文化養(yǎng)分中得到文化生長的力量,使得它們作為文化資源的一種重要構成內容具有一種不可替代性,正是這種不可替代的歷史合理性與合法性,使得它們與其他文學經典相區(qū)別而獲得永恒的價值。然而,一些以“娛樂”的名義而“惡搞”和“大話”的文化娛樂產品恰恰構成了一種歷史性的反動:在解構歷史文化資源合法性與合理性的過程中,以大眾文化的名義,解構文化資源的“源創(chuàng)新”,建構現實文化資源和審美再造的貧困,并且強加給受眾,從而顛覆社會對原有歷史文化資源的理解、接受和審美以及建筑在其上的歷史合法性?!霸磩?chuàng)新”是一種能帶來更多“原創(chuàng)力”的“源頭創(chuàng)新”。對“源創(chuàng)新”的解構恰似在一條河的源頭制造污水一樣,這就造成了一種文化資源安全問題,威脅到原有文化資源構成的本質屬性。歷史上有過許多關于《哈姆雷特》和《紅樓夢》的改編,但是,人們的每一次改編都試圖通過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增加它們的資源含量,而不是相反。人們對美國大片《花木蘭》的安全警覺和質疑,并不在它的改編本身,而在于改編“改變”了本原的“花木蘭”的中國文化資源屬性。這種改編和改變會造成對“花木蘭”這一形象在資源形態(tài)和價值觀認知上的扭曲。這種扭曲是對傳統文化資源價值屬性的解構,而正是這種解構造成了原有文化資源屬性價值的合法性問題。合法性問題危及價值存在的合法性,具有否定性。這就威脅到中國“花木蘭”的存在,而文化資源安全問題就是在這威脅中產生了。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我們自己的改編所可能構成的對文化資源的安全威脅保持同樣的安全預警呢?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顛覆。在這里,我們必須建立起新的“不要為了席勒而忘了莎士比亞”的意義尺度,一種關于文化資源安全的價值尺度。[4]

        這些文化資源屬性和民族文化傳統不僅有時代歷史內容和歷史形式,而且它還一定意義上以地區(qū)和民族的形式表現和表達出來。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同,必然造就不同的表現形式。屬性與地域的差異性,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前提。資源是有屬性的,但同時資源也是可以不斷地被提煉的。有許多資源的精華由于提煉工具和手段的先進性局限,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被提煉出來的。物質資源是如此,文化資源的屬性提煉也是如此。由于文化資源生成的歷史條件和環(huán)境的差異,我們至今對許多文化資源屬性豐富性的認識還處在一個不斷提煉和開掘的過程當中。這在我們電影和電視劇生產中的反映是最明顯的。那就是不斷地重拍民族經典。所謂重拍,實際上就是對經典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再開發(fā)。用學術語言來說就是用影像語言對文學和文化經典進行重新“闡釋”,就是重新提煉“經典”這一文化資源富礦中還尚未被我們認識的價值,激活它的那一部分生命,令其散發(fā)出新的現代魅力,并使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文化的創(chuàng)新。重新闡釋文化經典作為民族文化繁殖、生長和變化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積極地實現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機制。我們并不反對對經典的重新闡釋,我們贊成在對經典的重新闡釋中有對經典的再發(fā)現。面對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遺產,我們要尊重而非“惡搞”,在對民族文化經典“高山仰止”的同時,也要有超越經典的實踐勇氣。[5]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有著自己對“經典”的不同定義。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構成了它的存在的合法性?!敖浀洹笔亲C明這種合法性的文明成果形態(tài)。所有被稱之為“經典”的文化資源存在都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一部精神文明史。而“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恰恰構成這一類文化資源安全、進而威脅國家文化安全的安全動因,也是人類文化和文明安全史上的安全發(fā)展規(guī)律。于是,否定“經典”和摧毀“經典”,肯定“經典”和捍衛(wèi)“經典”也就成為維護和捍衛(wèi)民族與國家文化安全的戰(zhàn)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國出現的“去經典化”“污名經典”“惡搞經典”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成為當下中國最為嚴峻的文化資源安全問題和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從否定“文革”,進而否定社會主義,通過否定“紅色經典”[6],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斗爭史和民族解放史,解構由此而建立起來的對新中國合法性的認同,解構和否定由此而建立起來的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中華傳統文化、近代以來中國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而鑄就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所創(chuàng)造和積累起來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三大來源,也是當前我國文化資源形態(tài)歷史性構成的三大組成部分。其中既包括中華文化五千年文明創(chuàng)造形成的全部智慧成果,也包括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大的民族解放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創(chuàng)造的全部智慧成果,還包括所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仁人志士創(chuàng)造與貢獻的全部智慧成果。正是這些中華民族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與創(chuàng)造世界形成的文明成果,構成了中國文化資源的全部內容。它們是今天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一切合法性與合理性的來源。沒有它們,就沒有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法性、合理性;否定它們,就是否定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實現自己的百年夢想的合法性。這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中國文化資源安全的關鍵之所在。針對國內國外、網上網下存在的一些貶低中華文化,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否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等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言論與傾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價值根基。”[7]“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盵8]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指出:“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盵9]文化資源價值屬性定義具有不確定性。一種文化資源屬性具有普遍價值性,這種普遍價值性對于整個人類文明具有普遍性,即它構成了人類文明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曾經有過的歷史以及怎樣的歷史的證明,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往往與文化遺產相重疊,例如有關人類早期文明形態(tài)的重要文化遺存、遺址是歷史文化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文明社會的許多核心價值觀都形成于這一時期。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破壞和故意損毀,其所產生的就不僅是哪一類文化資源所在國的重要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而是世界性文化安全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伊斯蘭國”毀滅性破壞敘利亞境內兩河文明時期歷史文化資源的強烈譴責,就是立足于整個世界和人類文明安全的考量:一種文化資源屬性具有個別價值性。

        文化數據資源與互聯網安全是一個新興的文化資源安全領域。文化數據資源安全是文化資源安全的新形態(tài),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數據是未來人類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資源,屬于戰(zhàn)略性基礎資源范疇。數據能力是國家競爭力,能否擁有、掌握和控制這樣一種能力,已經成為未來國家安全和國家文化安全重要的戰(zhàn)略安全能力。大數據不僅將創(chuàng)造下一代互聯網生態(tài)、下一代創(chuàng)新體系、下一代制造業(yè)形態(tài),而且還將給未來的國家和社會治理結構體系帶來深刻的革命性影響。河流文明和海洋文明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兩大文明形態(tài)。河流文明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走向,海洋文明締造了人類文明的空間尺度,而由大數據建構起來的網絡文明將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的第三種形態(tài)。這種文明形態(tài)將因數據的網絡流動而“隨物賦形”:網絡的流向、大小、流量的內容以及變化規(guī)律,決定了網絡文明的興起和消亡。網絡流量發(fā)展的方向,就是網絡文明的興旺發(fā)達。因此,掌握和控制網絡流量中的數據集中速度和借助網絡流量在建構新的國家與社會治理結構體系中的作用,改變流量的內容,從而使得新的網絡文明的建構朝著有利于本國的國家安全利益的方向發(fā)展,也就成為新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新趨勢。國家文化安全將在這一趨勢發(fā)展中發(fā)生革命性變革。因此,文化數據資源安全也就成為在未來國家文化安全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國家戰(zhàn)略性安全領域和安全形態(tài)。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實施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具有國家安全戰(zhàn)略和國家文化安全戰(zhàn)略的意義。

        文化數據資源的另一種形態(tài)是數字遺產。所謂數字遺產,根據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的《保存數字遺產憲章》的定義,“由人類的知識和表達方式的獨特資源組成。它包括以數字方式生成的或從現有的模擬資源轉換成數字形式的有關文化、教育、科學和行政管理的資源及有關技術、法律、醫(yī)學及其他領域的信息。那些‘原生數字資源,除了數字形式外,別無其他形式。數字資源的形式多種多樣,且日益增多,包括文字、數據庫、靜止的和活動的圖像、聲音和圖表、軟件和網頁等”[10]。這類資源大多具有長久的價值和意義,具有經濟、社會、知識和文化價值,是建設未來的重要元素,因而是一種應為當代人和后代人保護和保存的遺產。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化數字信息化總量為161EB(1700GB),2013年達到4100EB(4.4萬億GB),7年間翻了近25倍。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值將再翻10倍,達到44萬億GB的海量,約為地球所有海灘上沙粒數量的57倍。然而,數字信息資源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在迅速消失。例如,網絡信息的平均壽命只有44天,博客的平均壽命只有38.2天,而一個新聞網頁的壽命則只有短短的36小時。每時每刻都有無數有價值的數字信息資源在無聲無息地消失”[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指出:世界上的數字遺產面臨著消失和失傳的危險,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包括:能創(chuàng)制這種遺產的軟件和硬件迅速淘汰,維護和保存這類遺產的資金、責任和方法都不確定,以及缺少相關的立法。然而人們對這種數字遺產正面臨著威脅的認識尚不充分。如果不著手解決面臨的有關威脅,數字遺產將會迅速丟失,而且不可避免。呼吁會員國應鼓勵采用法律、經濟和技術手段來保護這種遺產。當務之急是開展宣傳工作,推進數字遺產保護事業(yè)。

        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教科文組織網站公布了2014~2015年度新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項目名單,中國南京大屠殺檔案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于2014年3月30日提名的南京大屠殺檔案項目經過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分委員會專家組和國際咨詢委員會專家組評審,最后由總干事批準并宣布。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大使銜代表張秀琴表示,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女士于2015年10月9日宣布中國提名的南京大屠殺檔案項目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這是教科文組織對中國保存的南京大屠殺檔案給予的肯定,是對該檔案真實性和唯一性的認可,也是對文獻遺產保存完整性的最高贊譽,具有世界意義。

        互聯網是新興的正在成長中的文化資源形態(tài),正在深刻影響著當今社會一切文化形態(tài)與文化建設和發(fā)展走向。激烈的文化斗爭與文化交鋒已經成為實現互聯網文化資源安全的重要內容。誰控制了互聯網,誰就控制了當今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命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特別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盵12]今天的網絡文化安全就是明天的網絡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網絡文化是同時具有當下與未來雙重屬性的文化資源形態(tài),所以,利用網絡建構有利于自己的文化生態(tài)空間與文化資源形態(tài),已經成為各種政治實力與中國爭奪下一代,阻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戰(zhàn)略。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著重指出:要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強化國家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增強數據安全與溯源能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13]

        文化資源再生能力安全是實現和維護文化資源安全的核心。文化資源和所有其他資源形態(tài)一樣,都具有消耗性。消耗性是構成普遍意義上的資源安全問題的最主要原因。不可再生資源因消耗的增加而使得資源存量不斷減少,從而導致資源安全風險和危機不斷增加。這是資源安全問題生成的一般原理。文化資源也同樣面臨這一安全風險??沙掷m(xù)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用以克服和解決資源和環(huán)境安全問題的集體選擇??朔豢稍偕匀毁Y源的安全舉措,是尋求與開發(fā)替代性資源(能源),尋求文化資源安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不斷地通過人類社會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文化勞動,形成和積累新的文明成果,以滿足因消耗而不斷減少的人類文化資源的數量得到增長,從而使得文化資源在滿足當代人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的同時,還足以能夠提供滿足下一代人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的文化資源儲量。

        文化資源與其他種類的資源形態(tài)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除了能夠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之外,還能夠產生文化價值,而正是文化價值才使得文化資源具有超越時代以及民族和國家的特征,也正是文化價值才使得人類之間相互的文化區(qū)別和文明進步成為可能,才使得今天的人類得以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文化資源的生成是人的活勞動的結果,是文化生產力發(fā)展程度的一個標記。發(fā)展到后來,它是人的精神把握世界和創(chuàng)造世界的結果。因此,文化生產力(廣義文化資源)的發(fā)展程度與人的精神把握世界和創(chuàng)造世界的程度,就成為文化資源再造的動力機制。隨著文化生產力和人的精神把握世界需求的不斷發(fā)展,當傳統的文化資源再造動力機制不足以滿足文化資源再生和文化發(fā)展的歷史新要求、遭遇安全發(fā)展困境的時候,必然催生出文化資源再造的新機制和新形態(tài)。文字的創(chuàng)造、紙的使用、印刷術的發(fā)明和文化產業(yè)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再生的動力機制便誕生了。人類社會就是以這種方式不斷地獲得自己進化所需要的資源形態(tài)來實現自己的發(fā)展和進步的。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智慧樹上,不斷地以新的文化年輪記錄自己創(chuàng)造的歷史。

        文化資源是一種文化生產力形態(tài)和文化生產能力構成狀態(tài)。它是文化發(fā)展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不可缺少的文化安全保障能力和文化安全發(fā)展能力。在廣義的文化資源構成中,文化人力資源構成了文化資源安全的核心。文化人力資源是一切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原動力,喪失了這一原動力也就喪失了對于一個國家文化安全來說最根本的文化戰(zhàn)略資源。因此,圍繞著文化人力資源的爭奪歷來是維護和實現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領域。美國之所以擁有強大的國家安全資源,很大程度上與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和手段從全世界招攬一流的人才資源密切相關。人才是決定一切戰(zhàn)略成敗的關鍵??茖W是如此,文化更是如此。近代以來中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形勢的起伏變動與在文化領域里是否占有優(yōu)秀的文化人才資源密切相關。正因為人才資源對于一個國家安全具有決定作用,所以,近代思想家龔自珍才大聲疾呼“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14]。也正因此,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由此可見,文化人才流失,尤其是特殊的、關鍵性、天才型人才流失就自然構成了文化資源安全的重要內容。同理,引進高水平文化人才也就自然成為國家間文化安全競爭和實現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戰(zhàn)略和策略。利用和借助于一個國家具有戰(zhàn)略性影響力的文化人才挑戰(zhàn)乃至威脅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也就成為國家文化安全博弈中經常被使用的戰(zhàn)略和策略。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冷戰(zhàn)”和“文化冷戰(zhàn)”時期,對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小說《日瓦戈醫(yī)生》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后的策劃,就是一個典型案例。[15]

        民族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性再生事關文化代際傳承問題。站在未來的立場上來看待和審視今天人類文化活動和文化行為的時候,我們要問一下,我們這一代人在民族文化資源積累上,在民族文化傳統延續(xù)上做了些什么?在民族文化的發(fā)展上為它創(chuàng)造了什么?也就是說,我們在屬于未來民族傳統文化的構成中,為它增加了些什么?增加了哪些我們這一代人貢獻的東西?如果我們把民族文化傳統看作一棵不斷生長的參天大樹,文化資源就是它的年輪記錄的話,那么,哪一道年輪是我們留下來的呢?聯系到當下中國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主題,我們究竟應當怎樣看待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與民族文化資源養(yǎng)成的關系?或者說,我們究竟應當在促進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建立起怎樣的新的與民族文化資源的關系?所以,沒有積累或缺乏積累的文化資源是一種缺乏安全性的文化資源。

        堅守紅色文化資源正義性是新的歷史特點下維護國家文化資源安全的偉大斗爭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化的政治文化術語,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解放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產生和形成的文化資源形態(tài)。這一類文化資源形態(tài)具有顯著的標識性,即它是以反映和記錄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文學藝術作品、革命紀念地、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等內容作為它的文化資源構成系統的,并且與其他所有文化資源相區(qū)別。它是一種歷史性生成,集中反映了它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需求中的所有合法性。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在整體性中華文化資源的演化生成過程中,集中地記錄與反映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自我選擇,同時也反映了在這個自我選擇過程中如何從自為走向自覺的全部辯證歷史過程。它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全部精神文化創(chuàng)造的文明產物,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到近代以來最高形態(tài)的文明成果。中華民族今天的全部精神文化建構就是建筑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沒有它,就沒有今天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存在方式,就沒有今天中國的合法性。否定了它,也就否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否定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合法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紅色文化資源安全構成了今天中國文化資源的核心。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呈現方式和載體形態(tài),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正因為紅色文化資源在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極端重要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破壞、顛覆及合法性否定,便成為各種敵對勢力在中國企圖制造“顏色革命”而選中的一個突破口。于是,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否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便成為他們在當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我實施“分化”“西化”的重要戰(zhàn)略伎倆。試圖通過篡改紅色文化基因編程,顛覆紅色文化資源遺傳編碼,進而改變紅色資源傳承的生命形態(tài),從而達到否定紅色資源的歷史正義性?!啊e言重復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各種敵對勢力就是想利用這個邏輯!他們就是要把我們黨、我們國家說的一塌糊涂、一無是處,誘使人們跟著他們的魔笛起舞?!绷暯娇倳浿赋觯骸案鞣N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我們要鄭重提醒全黨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準備的原因?!盵16]

        維護紅色文化資源安全,就是維護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chuàng)造的全部歷史的合法性。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而畢生奮斗、英勇獻身的英雄烈士,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與民族精神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和民族精神心理創(chuàng)造的杰出代表,他們的偉大事跡和崇高精神昭示著中華民族冒著敵人炮火前進的方向。他們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全部文明價值的集中體現,是今天中國人民精神文化行為的全部依據。恰如一棵參天大樹,是他們生成的那一道年輪,留下了和記錄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基因來源。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呈現方式,是他們歷史性地生成了紅色文化資源的正義性。因此,保護、捍衛(wèi)他們就是保護和捍衛(wèi)歷史的正義性;保護由此而形成的一切紀念物、紀念地,也就是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形態(tài)的完整性。2018年4月1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就英雄烈士保護問題從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價值高度,作了全面而詳盡的憲法精神闡述和規(guī)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币?guī)定“禁止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共同場所、互聯網或者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17]并且對侵害英雄烈士的行為作出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為有效維護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正義性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據。這是對紅色文化資源正義性的國家保護,是一次對涉及國家文化安全的文化資源安全的憲法捍衛(wèi),其神圣性任何人不得侵犯。由此,開始了紅色文化資源安全國家保護的憲法歷程,為維護紅色文化資源安全提供了國家法律保障。

        正因為文化資源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涵養(yǎng)性和文化遺傳性,所以,通過改變文化資源遺傳基因密碼,實施對他國政權的妖魔化進而達到顛覆一個政權的目的,也就自然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文化資源基因篡改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

        以人民安全利益為宗旨建立國家文化資源安全保障

        文化資源是一個與文化生態(tài)相關的領域。如果說文化生態(tài)主要是對一種文化存在環(huán)境的綜合性描繪的話,那么,文化資源則主要是對所有這些人類精神文化結晶總和的表達,其中主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全部的文化積淀之所在,同時也是解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顯示文化個性的依據,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歸宿,是一個民族進步與發(fā)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每當一個民族和國家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它都會從自己的文化資源中汲取力量。因此,對本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就不僅一般地涉及對文化資源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對其意義世界解讀的話語權。由于以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的文化資源屬于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實行全球資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去消化利用。然而,問題并不在于資源共享,而在于對資源內容的解釋是否被人為地曲解。

        在當今世界,每個人都希望、渴望本真地界定自己的、民族的文化身份,獲得文化認同感和身份確認感。人們不僅需要自由來往,同樣需要一些確認自己與別人不同的特征。民族性是這種身份確認的一條關鍵紐帶。而文化資源和由對文化資源的解釋所形成的意義世界,是這種身份確認的一條關鍵紐帶的核心。如果說,我們曾經非常強調以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歸屬來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話,那么,在今天,在全球范圍內,以一種文化的歸屬來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認同理念。

        我國正處在重要的歷史轉型期,同時也處于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價值取向根本性轉變的關鍵時期,必須牢牢掌握對自己文化資源意義闡釋的權力,建立國家文化生態(tài)質量評估體系。應該對構成文化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狀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調查與分析,尤其需要對那些非物質和口傳文化遺產的資源調查進行評估,因為這是構成文化生態(tài)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國民經濟發(fā)展和增長的評估體系中,國家應逐步改變國民生產總值按GDP統計的方法,因為這種統計方法沒有扣除文化資源消耗和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損失。應建立一種包括文化生態(tài)、文化資源損益統計在內的國民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也就是說,應該對文化資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態(tài)資源的損耗,根據其可能給社會的經濟與文化發(fā)展帶來的無法挽回的經濟與文化損失做計量圖系,從而在一種直觀的數量面前,讓人們知道我們所付出的文化代價,同時也使得很高的國民生產總值因扣除文化生態(tài)、文化資源的損耗部分而回落到它應有的價值位置,從指標評估體系方面建立國家文化生態(tài)與文化資源的安全紅線。

        一切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習近平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包括文化資源安全在內的“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文化資源是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產物,是自然社會歷史生成的新自然形態(tài)和新資源形態(tài),是人的歷史性勞動創(chuàng)造和積淀起來的一種社會資源形態(tài)與社會文明形式。對于人類建構與塑造它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認知功能,也就是說,不同的人類社會,是由在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社會與改造社會的過程中所建立和積淀起來的文化資源及其屬性建構和塑造的。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識別關系與認同關系的建立,都是由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資源決定的。不同人類社會和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性,也是由他們創(chuàng)造的不同的文化資源決定的。因此,它是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從事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的前提和依據。人類后來社會發(fā)展與社會建構的一切合法性與合理性,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也正因為如此,不同性質的文化資源是服務于不同的社會和人群的。在相當長的歷史發(fā)展和歷史演變過程中,人民雖然是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的主體與核心,但是,廣大人民,尤其是處在社會最底層被壓迫與被剝削的廣大勞動人民,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資源常常不為他們所有,而是被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占有。文化資源具有話語屬性,對文化資源的不同解釋與闡釋,構成了文化資源話語權的重要來源。歷史上的統治階級之所以施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就是要壟斷與控制對文化資源的解釋權和闡釋權,造成自己統治權力合法性的歷史假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西方資本主義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它是由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擁有國家文化資源,文化資源資產在中國具有與自然資源資產一樣的全民所有性。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維護文化資源資產的全民所有性。這種全民所有性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定義的。因此,任何對這種文化資源的壟斷或者剝奪,都是違背人民的根本文化利益的。同樣,對文化資源的亂砍濫伐、篡改和污染,蓄意解釋和破壞文化資源生成的歷史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而否定人民對文化資源屬性的定義權和闡釋權,危害和威脅文化資源生存環(huán)境,弱化文化資源與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對國家安全、國家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的時候,維護國家文化資源安全就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文化安全的紅線。

        到2050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來的百年中國的偉大目標。這一偉大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需要各個方面的戰(zhàn)略支持。國家安全和國家文化安全是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根本保障。正如我們今天的國家文化安全發(fā)展需要國家文化資源安全提供所需要的保障一樣,實現2050年的偉大戰(zhàn)略目標同樣需要文化資源安全的保障。文化資源的生成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文化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和保障體系的建立,則需要從現在就開始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分析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時,曾經極為深刻地指出:其原因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權人權益不落實。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的要求”。[18]這是我國自然資源管理理論與管理政策的重大創(chuàng)新,對于建立健全國家文化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具有特別重大的指導意義。文化資源資產和自然資源資產一樣具有全民所有性。文化資源屬于公共資源,具有全民性。尤其是那些事關國家和人民核心文化安全利益的核心文化資源安全,建立關于它們的法律保障體制和機制,理應成為我國國家文化安全和國家文化資源安全建設的重要內容?!吨腥A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頒布實施,實際上已經開始了建立健全基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國家文化資源安全的、國家文化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的新文化安全制度實踐。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堅強保障”這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偉大實踐,將成為從現在起到2050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與政策的創(chuàng)造性安排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安全道路的根本保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國家文化安全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8BKS170)

        注釋

        [1]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96頁。

        [2]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4日),《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99頁。

        [3]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04頁。

        [4]在歐美,對名人和宗教等題材進行所謂的“惡搞”曾經引發(fā)過多次沖突。2004年由梅爾吉普森導演的《耶穌受難記》,片中耶穌使用的語言、走向刑場的方式等在部分宗教人士看來“完全錯誤”,由此在好萊塢引發(fā)了一場“文化戰(zhàn)爭”。2012年美國人納庫拉·巴塞利導演的《穆斯林的無知》,更是被許多國家列為禁片,在中東國家掀起了一場反美潮,最終巴塞利也在美國被捕。在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的25部最具爭議的影片中,《萬世魔星》《驅魔人》等惡搞基督教、褻瀆十字架的影片,在不少國家都遭到禁映。參見《歐美惡搞電影吃過大虧》,《環(huán)球時報》,2015年7月21日。

        [5]胡惠林:《文化資源再生塑造“大片”靈魂》,《人民論壇》,2007年第8期。

        [6]“紅色經典”主要是指《紅日》《紅巖》《紅色娘子軍》《紅旗譜》《林海雪原》和《鐵道游擊隊》等一批誕生于20世紀50、60年代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的民族解放斗爭史為題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主題內容,構成了新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歷史和文化資源形態(tài),成為許多文化衍生產品的源頭;同時也因在改編原創(chuàng)作品的過程中出現不同意見而把這一類作品稱之為“紅色經典”,因而是一個特指概念。

        [7]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135頁。

        [8]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10頁。

        [9]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8頁。

        [10]《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03年10月15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3/jkwzz_other/200310/t20031015_81413.html。

        [11]轉引自馬費成:《保存中國的數字記憶》,《人民日報》,2016年3月4日。

        [12]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2月28日。

        [13]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7年12月10日。

        [14]龔自珍:《己亥雜詩》,全詩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15][美]彼得·芬恩、[荷]彼特拉·庫維著:《當圖書成為武器——〈日瓦戈醫(yī)生〉事件始末》,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16]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15頁。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人民日報》,2018年5月9日。

        [18]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507頁。

        責 編/周于琬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利用會寧本土紅色資源開展班級德育工作
        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
        科教導刊(2016年31期)2017-02-27 18:13:05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文教資料(2016年31期)2017-02-23 11:38:18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yōu)化升級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中小家族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
        考試周刊(2016年47期)2016-06-29 22:24:21
        SWOT理論視域下商洛市開發(fā)紅色文化資源的戰(zhàn)略研究
        日本国主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色八区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在线网址|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观看 |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自由成熟女性性毛茸茸应用特色|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形色生活片|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av大片| 久久99免费精品国产|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成人午夜无人区一区二区| 美女狂喷白浆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国产免费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日产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h动漫尤物视频| 最新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色欲国产精品一区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日本真人添下面视频免费| 免费看黄a级毛片| 成人无码h真人在线网站| 国产av大片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韩日av中文字幕|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 久久久黄色大片免费看| 正在播放强揉爆乳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