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改革后的美術課堂要求學生不僅具有美術欣賞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美術技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打造美術創(chuàng)作型課堂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方式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靈活運用范畫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同時使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輔助課堂。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chuàng)作課堂;教學方式;范畫;創(chuàng)新
一、 引言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美術課堂需要從單一的技能教學層面提升至文化教育層面。在此指導之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斷涌現,創(chuàng)作課堂就是其中廣受關注的一種理念和方式。創(chuàng)作課堂要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特審美和美術情趣。教師應當以何種方式參與課堂,指導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傳播美術文化,這是小學美術創(chuàng)作課堂應當著重探討的問題。
二、 傳統(tǒng)小學美術課堂弊端
(一) 教師厚此薄彼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改革帶來的教育領域革新不僅體現在觀念上,還涉及教學方法與內容??蛇x擇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固然是好事,但多種多樣的選擇也使小學美術教師們感到無所適從。部分教師注重美術文化的熏陶,將課堂重心放在鑒賞而非技巧學習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拓寬知識面,卻沒能完成美術教育的重要目標,即創(chuàng)作。也有部分教師專注技巧的教授,對學生美術欣賞啟蒙不夠重視。
(二) 學生學習過于依賴課本
新課標改革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培養(yǎng),然而在課堂實踐當中,教師講授內容,學生被動學習仍舊是常態(tài),這一現象使得教材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占據重要位置。教師指導學生模仿課本畫作而不是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無法發(fā)揮,對美術學習的熱情也會逐漸減少。
三、 美術創(chuàng)作課堂理念
(一) 解放學生創(chuàng)造力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是小學美術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材施教能夠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fā),能力得到提升。小學美術教育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不僅在鑒賞力方面有所提高,更能完成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是新課標改革下小學美術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 在鼓勵中指導學生
積極的課堂氣氛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轉變?yōu)榉e極主動。教師必須重視挖掘學生的潛能,尊重他們的情感,用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他們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以課本為標準,過于嚴厲死板的臨摹式教學方式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消極想法,對美術失去興趣。
(三) 美術文化與美術技巧并重
美術文化能夠帶領學生在歷史和人文的高度理解藝術作品,掌握某一時期或某一流派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滿足學習目標中對素質教育的要求,而美術技巧的學習歷來是美術教育的重點,兩者都是小學美術課堂上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師應當在提升美術鑒賞能力的同時傳授技巧,幫助并引導學生在課程架構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進行自由的藝術創(chuàng)作。
四、 美術創(chuàng)作課堂實踐
(一) 范畫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
范畫具有兩種方式:其一是教師在課堂上示范性作畫,將繪畫的過程以及成果直接展現給學生;其二是在上課前預先準備好創(chuàng)作完成的繪畫作品,在課堂上展示。范畫直觀、具有對比性的特點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和創(chuàng)作方式的印象。
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新鮮事物有興趣,表達感情的方式也較為抽象。教師用直接的方式講解,學生可能因為不能理解而喪失對美術的興趣。相比較之下,范畫的教學方式更為柔和,有助于學生理解繪畫作品,同時還能將教師作品與學生作品作對比,讓學生用觀察和比較的方式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尋找范畫與學生作品之間線條、顏色和形狀大小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改進繪畫作品。
(二) 多媒體工具的應用
運用多媒體工具可以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效率。利用投影儀,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相關資料展示在演示文稿中,其中可以包括美術作品的圖片以及人文歷史知識,大大降低美術課對課本的依賴性。教師還可以使用投影儀進行示范作畫、點評學生作品,讓學生們對繪畫技法有更直接的了解和認識,也可以通過比較來發(fā)現自己技巧上的不足。
欣賞課對學生的審美培養(yǎng)至關重要,然而有些美術課本由于印刷和排版的緣故,繪畫作品難以看清,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教師講課內容。運用多媒體工具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講解《中國的世界遺產》這一課時,筆者通過網絡搜索尋找更清晰的版本替代教材上模糊的照片,把需要欣賞的重點部分放大并進行標注,帶領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這些美術作品,開闊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同時也加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賦予美術欣賞更多的教育意義。
(三) 鼓勵而非批評
處于學習初始階段的小學生渴望著教師的肯定。教師應當在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獨立創(chuàng)作的同時,及時評價他們的繪畫作品,激勵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創(chuàng)作,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審美情趣。小學美術教師的職能應當在于啟發(fā),而不是灌輸。積極評價能夠營造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課堂氛圍,將內心所想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預先在心里進行“能畫”“不能畫”的判定。
(四)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
《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美術課堂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和校園、社會生活資源進行美術教育,這拓展了小學美術教學的空間,也對教師們發(fā)現美和利用美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們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中季節(jié)的變化和生機與活力,將生活中的美記錄下來,在課堂上交流展示。在觀察中創(chuàng)作,讓創(chuàng)作聯(lián)系生活。
五、 結束語
小學美術創(chuàng)作課堂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他們心中所想。這種教學觀念值得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進,從而更好地實現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牟宗一.優(yōu)化美術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J].華夏教師,2017,(03):26.
[2]張媛.范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142.
[3]黃向榮.巧妙激發(fā)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31.
[4]侯麗.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6,(20):146.
作者簡介:
陳俊蘭,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海勃灣區(qū)第四完全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