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義君+高軍峰
摘 要:《Windows程序設計》是很多工科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由于該專業(yè)以其他低年級的編程課為基礎,涉及的編程概念很多,并且是本科階段的可視化編程概念的引導課程,因此課程必須具有不同于其他編程課的獨特教學方法。另外將可視化的編程思想傳遞給學生,是這門課最重要的任務。本文從理論課堂教學及實驗教學兩個方面對課程教學方法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法,包括學習興趣激發(fā)、分層次教學及因材施教方法。教學實踐的經(jīng)驗表明,以上方法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
關鍵詞:Visual C++編程;興趣激發(fā);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可視化程序的開發(fā)日益受到重視?!禬indows程序設計》因其編程能力強大、與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連接緊密容易及可視化圖形界面等特點,對于很多計算機相關的工科專業(yè)的大學本科生而言,已經(jīng)成為眾多各高校開設的必修程序設計課程。
《Windows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概念多,而且可視化編程概念對剛接觸的學生而言較為新穎,不太容易接受,加上目前該課程的理論及實驗教學存在著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傳統(tǒng)單一、實驗內(nèi)容脫離實際等問題,難以引起本科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三項具體的教學改革措施。
二、 教學方法
1. 興趣引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程教學概念繁雜,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反之,要得到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如果由興趣引導學生自學獲得知識技能,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首次課程的教學任務是給學生介紹可視化編程的一些概念,比如窗口、控件、消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沒有急著講解這些學生原本不熟悉的概念,不講復雜的概念,更不是首先就介紹MFC框架,而是講解了學生非常熟悉的騰訊公司的QQ聊天工具軟件,對比課程教學的概念,逐一地講解可視化編程的重要概念。比如點擊某按鈕,表面看是給對方發(fā)送了消息,但是實際是相當于對程序發(fā)送了一個消息,然后消息得到了處理,回應就是聊天對方獲知敲出的聊天內(nèi)容。我們將復雜的概念先簡單地對應到本程序中,進而幫助學生了解如何開發(fā)可視化的應用程序。對比C語言的控制臺程序,學生對開發(fā)這樣的可視化程序,非常感興趣,這樣就激發(fā)了他們極大的求知欲。另外,之后的每章,筆者都是先給出一個實際的應用程序,“吊住”學生的胃口,再開始理論教學,實踐證明在課程后續(xù)教學過程中,學生保持的學習興趣很大,因此興趣教學法可以極大地促進教學效果。
2. 因材施教
盡管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很多課程教學中都應該使用,但是對于編程語言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認識到學生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客觀上存在著差異,一方面,本課程前期的基礎課程比較多,比如需要學生掌握C語言中的函數(shù)及指針,也需要C++語言編程課程中的面向?qū)ο蟮母拍睿€涉及常見的數(shù)據(jù)結構,最后還需要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一些概念,比如句柄及進程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現(xiàn)象比較嚴重,如何對所有學生的教學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是課程教學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布置不同難度的實驗,這一點在程序設計教學中尤為重要。此方法在下面的實驗教學方法中得到進一步體現(xiàn)。
3. 分層次教學
與很多低年級的公共課程不同的是,編程方面的課程尤其強調(diào)動手能力,如果僅僅停留于理論課堂的教學,經(jīng)驗表明最終的教學效果非常差,在教學工程中,一方面我們強調(diào)課程學習必須理解,不能死記硬背《Windows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要保證有足夠的上機實驗時間外,還必須重視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實驗的效果。我們在實驗課程中將實驗內(nèi)容可分為:驗證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取分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從能力差到能力高,均可以做到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當然最終能完成綜合型實驗,表明學生徹底理解了課程內(nèi)容。我們在實驗教學課程中針對性地提出以下三點改革:
(1)驗證型實驗
實驗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消化和理解,實驗題目中,布置驗證型實驗,將實驗的關鍵點都對應到重難點,這樣就可以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最終親身體會并且牢牢記住這些課堂理論知識點。
(2)設計型實驗
對于能力更強的學生,我們有針對性地布置了設計型實驗。該類實驗,會引導性地給出實驗的關鍵點,甚至給出部分代碼,叫學生填空,或者布置一個小的項目,叫學生自己設計界面元素及消息的各種處理。
(3)綜合型的實驗
針對能力較高的學生,在本門課程的最后幾個實驗課中,我們設計了1-2個綜合型的程序設計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完成設計及全部編程工作。題目中會包括較多的小模塊,這些模塊就是前期課程中的理論教學內(nèi)容,其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利用所有前期課程的所學,親自設計,思考可視化程序的編程特點,并對前期所學做最后的復習鞏固。
三、 結束語
本文就理工科專業(yè)的《Windows程序設計》課程的特殊性做了討論分析,從興趣引導、因材施教以及分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適用于該課程的行之有效的若干教學改革方法。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施,這些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的成績,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提高了本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歐陽潘.高職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及實踐[J].科教文匯,2013(16):176-176.
[2]高軍峰,熊義君.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Windows編程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科教文匯,2013(3):68-69.
[3]劉智,張金榮,王森.深入淺出講解“Windows程序設計——VisualC++”課程[J].計算機時代,2012(9):57-59.
作者簡介:熊義君,湖北省武漢市,東湖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高軍峰,湖北省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