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利+付思雨
摘要:高校體育教學是高校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是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實現(xiàn)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學科之一。而從我國高校當前的體育教學情況來看,由于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方面的不足,導致大學生體育訓練上存在較大缺陷,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無法達到國家相應的標準和要求。本文首先就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進行闡述,進而指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以期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優(yōu)化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大學生;身體素質
從當前社會情況來看,社會機制處于變革轉型期,高校大學生將面臨愈趨激烈的競爭壓力,如身體素質不達標,則很容易在競爭當中處于劣勢狀態(tài)?;诋斍案咝sw育教學模式進行分析,通過體育教學改革以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勢在必行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
從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來看,實際情況不容樂觀。首先,大學生在未來就業(yè)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為追求未來就業(yè)上的順利,許多大學生主張在課程學習上下苦功夫,通過緊張忙碌的課程學習追求成績上的不斷上升,而其身體鍛煉方面則嚴重不足,主動鍛煉甚至處于缺失狀態(tài),導致其身體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體育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對于學生的教學處于傳統(tǒng)式和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當中,未能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健身方式引起學生的主動鍛煉興趣,體育教學多注重體能的提高和體育技術的教學,未能注重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許多學生未能形成自我鍛煉的意識,更不用說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1]。
二、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理念教學設施相對滯后
從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很大問題體現(xiàn)在教學理念上的滯后。雖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口號已經(jīng)存在多年,但具體改革嘗試并未實際開展,高校的體育教學在教學模式上仍然沿用傳統(tǒng),傳統(tǒng)教育思想仍然是體育教學理念的思想主導[2]。未能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沒有將學生內在需求作為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育體作為教育教學開展的圍繞中心,育人未能實踐在教學體系建設和開展當中。由于教學設施建設方面的不足,更加導致高校體育教學無法滿足教學升級的實際需求,許多高校的正常教學課程不能全部滿足,高校體育教學的優(yōu)化升級受到很大制約。
(二)課程體系設置缺乏科學靈活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受到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巨大影響,課程設置沿用粗放式的設置方式,未能基于大學生性格、體能和愛好差異進行專門制定,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和靈活性,很難滿足學生個體化差異上的需求,無法激發(fā)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體能鍛煉上的激情。同時,在課程教學設置上,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落后,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只能夠被動跟從,師生之間的有益互動和交流缺失,學生學習的樂趣不足。教學手段的選定和組織與實踐均基于傳統(tǒng)經(jīng)驗,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學生個性得不到有效釋放。教學方法呆板,學生也就很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三)考核評價機制偏頗且低效
在考核評價機制方面,考核內容相對單一,往往只通過對大學生技能情況考核評定學生的體育成績,忽視其他考核指標的存在。學生課時表現(xiàn)和紀律情況不作為體育成績的評價指標,過分關注評價結果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機制導致考核評價的失衡[3]。在這種考核評價機制之下,學生往往過分注重最終測試的表現(xiàn),不關注平時體育課程的訓練和表現(xiàn),只在短時間下功夫,導致學生體育鍛煉不到位,身體素質較差。同時,單一化且有失偏頗的評價機制容易造成學生的不滿,很難激發(fā)其在體育訓練和學習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體育意識無法有效形成。
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升級教學設施
為實現(xiàn)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教學理念上,高校應當明確傳統(tǒng)體育教學理念上的滯后和不足,明確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對于體育教學改革優(yōu)化的重要意義。一方面,高校應當將體育教學的實施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將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目標,重點落實相應內容的課程實踐;另一方面,應當基于新時期社會對于大學生的素質要求,將體育教學作為鍛煉“通才”的重要途徑之一,鍛煉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堅強勇敢的個人品質。同時,應當以新型體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在身體素質提升上有主動意識[4]。
(二)調整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
為改進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體系,應當就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有效調整。一方面,應當基于當下實際,立足高遠,追求體育教學上的高效和實效,對教材內容進行精簡和升級,將低效、老舊的內容剔除,以終身體育為目標進行教材的有效優(yōu)化[5];另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應當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體育實踐,培養(yǎng)兩方面的能力;此外,應當基于大學生的專業(yè)和未來就業(yè)需求,注重體育課程和素質教育的有機關系,靈活設置專業(yè)運動技能訓練。通過滿足學生就業(yè)需求、個體發(fā)展需求的課程設置,讓學生既能獲得針對性的體育訓練,同時能夠獲得興趣驅動下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
(三)完善考核體系,優(yōu)化評價機制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實現(xiàn)傳統(tǒng)評價機制的科學化、完善化。一方面,應當在現(xiàn)有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補充,除體育測試成績之外,還應將學生的課程表現(xiàn)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將學生的紀律表現(xiàn)、課時情況、進步表現(xiàn)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實現(xiàn)考核指標的立體和完善;另一方面,應當完善對教師的考核評價,讓學生作為教師考核評價的重要主體,以激勵體育教師的不斷進步和提升。在學生和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同步完善的情況下,師生在體育教學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同步提升,這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優(yōu)化而言具備了相當大的驅動力,對于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而言具備了基本的準備基礎。
四、結語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大學生作為個體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xiàn)除政治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心理品格素質等之外的重要素質培養(yǎng)和提升。高校應引入西方先進的教學手段,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謀求新形勢下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才能為實現(xiàn)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雪燕,孫海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J].體育科技,2017(03):122-123.
[2]彭中東.高校大學生體能教學問題及對策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34):119+121.
[3]陳榮章.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5(05):188-189.
[4]楊立春.網(wǎng)絡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路[J].體育世界,2013(08):37-38.
[5]張可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2(05):313-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