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和信息科學的高速發(fā)展和普遍傳播,網絡教學的形式已經開始慢慢步入廣大高校的課堂,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怎樣實現網絡教學與高校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文章中進行了淺顯的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網絡教育;高校英語教學;整合
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和信息科學的高速發(fā)展和普遍傳播,網絡教學的形式已經開始慢慢步入廣大高校的課堂,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怎樣在我們現在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先進的技術手段,將兩者能夠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是目前各國教育研究者都在研究的重要課題。網絡教學以其豐富的信息、生動的畫面、高效的傳輸以及多樣性的信息載體等這些優(yōu)勢逐步成為學生強大的認知工具,給現代英語教學和測試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現代化網絡教育技術在高校英語教學方面的應用,給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1]。
一、網絡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現代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具有其它技術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將這些技術應用到高校英語網絡教學中是非常有利的,這也將為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以下為網絡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優(yōu)勢的具體展開:
(一)能夠拓展和補充英語教學資源
最近這些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造成了教學資源的不足問題,而采用網絡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這樣有利于向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廣泛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識,拓展其思維空間,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不受教師和課堂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網絡中自己尋找到答案和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不再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而是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實現教育模式的個性化
過去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家都學同樣的教材,講授同樣的內容,教師與學生之間幾乎不存合作和交流,網絡教學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安排學習計劃和進度,教師也可以因材施教,實現班級授課體制下的教學個性化[2]。
二、網絡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英語網絡教學在我國出現和發(fā)展的時間并不長,在我們將網絡教學在高校教學中實際應用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由學生方面產生的問題
首先,由于學生可能會準備不足,網絡教學會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其次,對于缺乏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的學生,網絡教學只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不懂得如何圍繞網絡教學的內容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差、學習效率低。最后,網絡教學的開放性也會對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和判斷力的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二)由教師方面產生的問題
首先,英語網絡教學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對一些不常接觸網絡的教師來說會有很強不適應感。其次,對于不能很好組織和引導學生的教師,教學內容很難開展下去。最后,網絡傳播具有理解誤差,學生可能會誤解老師教學的內容。
三、對網絡教學和高校英語教學進行有效整合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資源是開放的,這一特點就決定了網絡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是開放性的。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使得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學生學習的松散性、不確定性和難控制性。
怎樣實現網絡教學與高校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是這篇文章的主要課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課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教師在課堂網絡教學過程中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判斷學生的學習進展,提供個性化的幫助。網絡教學提供教學資源,學生負責信息收集,教師則監(jiān)督和提供幫助,這樣的交互學習形式極大發(fā)揮了網絡教學的作用,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討論、合作、交流,豐富對學習內容的認識
通過對網絡教學資料和信息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后,形成一份關于學習內容的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教師要對全班研討內容進行宏觀調控,使每一小組確定要制作的報告、展示的內容。學生在教師輔導下準備成果展示,各小組可自由選擇展示方式:匯報、采訪等,通過全班主頁將每個小組匯報結果有機地貫穿起來。最后可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各個小組研討的內容,將知識匯集,實現資源共享。
(三)典型評論學生的學習活動,協作完成意義構建
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點評和補充,誘導學生對別人的學習成果和組內成員在協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進行討論、評價。至此,學生通過“人機交互”和“人際交流”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建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
四、結語
教學實踐表明,運用網絡構建的英語教學模式對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能力的培養(yǎng)的確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我國,經濟水平發(fā)展不均衡,城鄉(xiāng)之間差距較大,教育資源分配也存在極大的不均衡,而英語網絡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卻不受時間、空間、資源的限制,能有效整合我國的教育資源,為人們學習所用。因此還需要廣大的研究人員和教師進行長期不懈地研究和實踐,使網絡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盡管在英語網絡教學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全社會對英語網絡教學的支持、理解與推動,英語網絡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的主流學習方式,在中國必將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遠大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李建華,李魯平,鐘玲等.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改革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01):61-65.
[2]李爽,陳麗,鄭勤華.基于網上教學的案例研究—對網絡交互質量的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1(07):54-57.
作者簡介:石佳(1989.05-),女,漢族,廣東惠州人,碩士,廣東科技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雙語研究(族裔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