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人甚至認為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一直以一種較單一的方式存在著,既促進著我們的教學也限制著我們的眼界。雖然大家都認同考試并不是評價教育教學的唯一方式,但一種更合理、更人性、更可操作、更有效的評價方式也一直是大家在探討和摸索的方向。既然我們都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那我們就用我們的方式去尊重這種重要性。
關(guān)鍵詞:評價;過程;激勵
我們都知道,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課程實施效果的一面鏡子,也是推進課程實施的一個保證。我們也都知道,評價分為終結(jié)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但我們用得更多的還是考試這一終結(jié)性的評價,這當然跟我們所面臨的考核制度、升學制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評價原來可以更多元、更多樣、更多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它最初的目的,即對教學的過程和結(jié)果加以及時、有效的監(jiān)控,以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我認為,評價其實也可以做得更人文,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幫助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進步,成功的體驗以及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向往和渴求,促進自己在學習方面更好地發(fā)展。評價的人文化,能真正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基于此,也基于當下這個迅捷變化的時代,評價也需要實踐創(chuàng)新。因為只有創(chuàng)新的實踐才是創(chuàng)新的理論所檢驗的唯一標準。My English Growth Record(我的英語成長記錄)誕生了,它是一份表格,它是一份記錄,它是學生成長的足跡,也是老師愛智慧的實踐。我用它告訴學生:孩子,你慢慢來,只要有付出,就有收獲;只要有積累,就有感悟;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成果。
《我的英語成長記錄》分為五個部分:一,口語。學生上課通過競賽方式獲得的勝利、回答有難度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質(zhì)疑、造出高水平的句子以及按時完成周末的口語作業(yè),都會得到這個欄目的一個印章(大拇指)。我相信點滴的積累是日后成功的前提,學生在每天的課堂活動中積累著“印章”也是在積累知識,更是在積累自信。這樣回答問題的機會雖說是靠學生自己去抓住,但也是老師智慧操作的一個機會,一段時間以后,對于相對薄弱的同學,老師也可以在提問方面給以一定的關(guān)注,讓他們有參與課堂的機會,也是讓他們的《成長記錄》有“大拇指”的印記,從而讓他們在學習的大部隊中跟隊前進。二,作業(yè)。學生的每一次完全正確并且書寫漂亮工整,沒有任何涂改也沒有使用涂改液的作業(yè),都會得到我的一個“Good”的評價,積累了十份這樣的作業(yè),就可以在這個欄目中得到一個印章(Good Writing)。我認為“零修改”的完美作業(yè)是綜合特優(yōu)生應該有的能力,對于學習成績不是很好而又認真書寫的同學,這也是一個“扳平”或是“趕超”的機會,這雖是一種評價機制,更是一個道理:每一個孩子都是會發(fā)光的,只不過是發(fā)光的顏色、時間或方式不同而已。三,小測。每十次小測滿分則在這個欄目獲得一個印章(獎杯)。對于“追求卓越”的一中人來說,滿分是目標,也是一種態(tài)度,“零失分”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平時的一點一滴,對于小測來說,只有滿分才是唯一標準,我們重視滿分,我們也尊重細心的態(tài)度。學生通過對滿分的渴望、收集到認證,這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四,考試。每次單元測試、月考、期中考等階段性的考試,成績在班級前十名的都會獲得這個欄目的一個印章(Great)。我也希望優(yōu)秀的學生在《成長記錄》積累的過程中得到他們應有的光榮和自豪,我們要讓各種層次的學生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在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五,其他。參加跟英語有關(guān)的各級比賽、作品被展覽等就會在這個欄目獲得一個印章(English Star)。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樹立學習的自信,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全面客觀地鑒別學生各不相同的能力范圍,鼓勵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領(lǐng)域里自由熱情地表現(xiàn),為因材施教提供信息,是我設(shè)這一部分的目的。
在教學評價中,孩子們用心地努力,快樂地收集,細心地收藏,而我大方又謹慎地給予,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都印上了一串串鮮紅的印章,那是他們成長的腳步,這就是我與孩子們共同的成長印記——My English Growth Record。我和孩子們通力合作,對他們所掌握的語言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和學習策略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狀態(tài)和發(fā)展?jié)撃芏寄苡兴涗洸⒌玫皆u價。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只有引導學生樹立自我評價意識,產(chǎn)生自我評價行為,形成自我評價自覺,才能發(fā)揮學習的潛能。老師的所作所為,是否可以最終達到這樣的目標?那么新課程目標、生態(tài)課堂、文化故事,都可安置于詩性的心靈家園了。這樣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才能擺脫那種辛苦監(jiān)督和無奈懲罰學生的角色。激勵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法寶”,激勵不是空泛的,而是實在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諸如“做得很好”、“進步很大”之類空泛、抽象的評價,作用有限;而能夠觀察和實現(xiàn)的具體目標,可以使學生明確奮斗方向,找到自己的差距,產(chǎn)生較好的激勵作用。
既要重視終結(jié)性評價,也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重發(fā)展,重提升。過程性教學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關(guān)注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評價中看到希望,都能“跳一跳夠得著果子”,享受進步的快樂。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讓鵝卵石臻于完美?!?《成長記錄》就是那載歌載舞的柔情之水,讓每個學生成為一塊塊完美的“鵝卵石”。
作者簡介:莊丹穎,福建省晉江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