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為“溫和而善良”,而教學名家和善的人格是對它極好的表現(xiàn)。教學名家以“自然和藹”的儀態(tài),“詼諧幽默”的語言,“溫和寬厚”的性格,詮釋了和善的面貌。
關鍵詞:教學名家;和善;儀態(tài);語言;性格
和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和精神。而“善”則是“和”的道德價值,是《天道》:“生生之德,人道仁愛之本?!薄兑讉鳌吩疲骸耙魂幰魂栔^道,繼之者善也,存之者性也?!爆F(xiàn)代漢語詞典對“和善”的解釋為“溫和而善良”,而教學名家和善的人格是對它極好的表現(xiàn)。教學名家用言傳身教,詮釋了和善的各種面貌?,F(xiàn)僅從教學名家的儀態(tài)、語言、性格作淺層次的分析。
一、 儀態(tài)
儀態(tài),即儀表神態(tài),這是教師內在的思想品德、感情修養(yǎng)的外觀表現(xiàn),也是學生感知教師各方面信息的重要依據(jù)。記得《特級教師》刊物上有一篇文章對教學名家吳正憲進行了這樣的描述:講臺上的吳老師得體的著裝,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落落大方的舉止,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由此可見,良好的儀態(tài)主要包括穿著打扮、行為舉止、精神狀態(tài)等。
(一) 穿著打扮
穿著打扮無聲地傳遞著教師的種種信息,往往左右著學生對教師的印象。教師的穿戴需整齊、樸素大方,這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試想如果教師身穿奇裝異服,頭發(fā)蓬亂,留著長指甲,穿著拖鞋走進教室,這后果輕則分散學生注意力,重則失去威信。一般情況下,教師不應刻意去追求奇特的新潮,也不應太過邋遢。只要整潔大方,適合自己,且感覺舒服、方便,那么在學生看來就是順眼的、容易接受的,學生也能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學習上。
(二) 行為舉止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爾·梅柏拉曾對語言行為傳遞信息的效果進行因素分析,得出結論:人們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氣,55%來自動作和面部表情。由此可見,教師的舉手投足、面部表情都反映著教師的修養(yǎng)水平。教學名家在面對每一位學生時,都以其信任的眼神、和悅的微笑、親和的手勢或動作引導學生走進智慧的課堂。教學名家賈志敏在重慶文理學院的一堂公開課中,多次用和藹的神情鼓勵學生發(fā)言,用拍拍學生肩膀或摸摸學生腦袋的動作表揚或激勵發(fā)過言的學生,讓小學生在重慶文理學院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面對數(shù)百大學生和在職教師也能積極在課堂上發(fā)言,快樂學習??梢?,教師和善的行為舉止,至少能幫助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中肯定自己,從而敢于發(fā)言,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 精神狀態(tài)
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本身所傳遞的就是一種親和之感。教師的工作繁忙而緊張,精力消耗很大,時常有疲勞乏力感。然而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比教師的衣著更重要,對他人的影響也更直接。教學名家劉湘玉在《先生于漪》中提到,于漪老師在病中接到上海十八屆中語會年會的邀請,她欣然接受,拔掉輸液針就到會上即席作了10分鐘的報告。那時的她臉色蠟黃,挺著如秋風中落葉的身體,聲音高亢地做完了報告,其間的字字句句至今還鐫刻在我們每一個與會者的心頭。于漪老師雖病,卻猶如一只鏗鏘玫瑰,向眾人傳遞著堅強的精神風貌,在讓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真摯的親和感。
二、 語言
教師語言是一種職業(yè)語言,是教師的行業(yè)用語,還是一種個性化的語言?!把匀缙淙恕?,教師的語言中熔鑄了自己的個性特征,但都有“和善”這個共同性,特別體現(xiàn)在教學名家的親和、幽默、鼓勵的語言上。
(一) 親和
教師親和的語言是師生之間的黏合劑,是讓學生“親其師,重其道”的絕佳武器。教師需要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親和力,讓“親和”在自己的語言中體現(xiàn),才能使自己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教學名家在講課時總會用各種辦法讓學生適當放松下來,教學名家薛發(fā)根在執(zhí)教《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課時,便用了“自嘲式”的互動交流方式,他讓學生找自己身上的特征,其中有學生說:“你有點駝背?!彼敛唤橐獾鼗卮穑骸斑@是我向駱駝學習的結果。當然,我只能成為單峰駱駝?!边@一段與學生套近乎的對話,完全將自己融入學生之中,放下了身段,引得眾人大笑,緩解了課堂的氛圍,也紓解了學生的緊張感,還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二) 幽默
海因·曼麥認為: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鰜砀苁谷藶橹邮?。教學名家于永正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其中一句話需要學生讀出雜草的有氣無力,但一位同學讀得既有“力”又有“氣”。于老師開玩笑道:“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闭f完還朝他做了個噴灑的動作,讓全班同學哈哈大笑,也調動了課堂氣氛。之后這位同學再讀時,他耷拉著腦袋,生動地表現(xiàn)了雜草的有氣無力。學生讀書感悟得不通透,是嚴厲地責怪?還是無奈地令其坐下?或是請別的學生代讀,做榜樣?對于學生來說都不是最好的方式,這樣會或多會少的造成學生的不良情緒或障礙。于老師巧妙地運用一句玩笑,繼續(xù)給學生機會,既指出了讀書時的不足,又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加深了感悟,使朗讀更加到位,更增加了學生對朗讀的信心。
(三) 尊重
高級教師吳琳認為“積極發(fā)言的同學我要表揚,說錯的同學我更要表揚”的觀點是片面的,教師不應該為了表現(xiàn)教師的寬容和尊重而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盲目鼓勵。在教育中,從某種程度上,要求也是一種尊重,尊重學生的“知情權”,尊重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能力的權利,對問題的理解有深有淺,或解答有正有誤是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不以鼓勵之名過分贊美,也不以嚴格為由過分否定,客觀評價、真實地告訴學生他的水平,明確指出其需要努力的地方,這才是學生需要的評價,尊重學生的評價。當然,適時的真誠的鼓勵,有助于學生樹立信心、加快思維、領悟要點,是一種愉悅的尊重。特級老師及時地捕捉課堂的點滴契機,用生動、親切、明朗的鼓勵言語,調動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xiàn)自我的勇敢精神,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endprint
三、 性格
烏申斯基曾經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fā)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yǎng)成性格?!贝直┦墙逃拇髷常蜕剖墙逃那疤?。教師要以寬厚的胸懷,耐心的態(tài)度,平和的方式,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忍讓學生的挑剔。
(一) 寬厚
江蘇教學名家于永正是一個溫和寬厚人。他在江蘇丹陽執(zhí)教四年級《新型玻璃》一課時,一位女學生在讀“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這句話時,連讀了七遍也沒讀正確。學生沒有了再讀一遍的勇氣,想坐下。于老師撫摸著她的肩,讓她放松,并鼓勵她:“你深深吸一口氣,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在心里把這句話默讀一篇,第八次準能讀正確!”果然,她成功了。大家一起為她熱烈鼓掌,掌聲差一點讓她流下熱淚。于老師以平和的、寬容的、關愛的態(tài)度等待女孩子的突破,沒有因為這是一堂公開課而斷然讓女孩子坐下。如果第七次時于老師讓女孩子坐下了,這便會成為女孩子永遠的傷疤,于老師的等待是對學生愛的追隨,同時也是對學生仁愛和善良的教育,更是對教師“和善”人格的最好闡釋。
(二) 耐心
教師的耐心,能溫和地撫平學生在成長中的波折。教師的耐心,不是一句句盲目的鼓勵,不是一次次無奈的批評,而是一遍遍有針對性的、運用教學機智的教導。于永正老師曾在其《小稻秧脫險記》和《新型玻璃》這兩堂公開課中耐心等待學生將語句讀準確,他的耐心保護了學生幼小的心靈。
(三) 平和
親和的教師形象,吸引了眾多剛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一線教師,但往往收效不高,導致課堂上下紀律不嚴,降低了上課效率。他們親和地與學生相處,的確贏得了學生的親近,卻在無意間丟了教師的威信。學生的身心都處于成長期,在學習生活中還不具備自由發(fā)揮他們主體性的能力,需要教師樹立威信,教育教學才有效率。
四、 結語
英國的約翰·洛克認為:“‘教師應該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經常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的本領?!苯虒W名家以“自然和藹”的儀態(tài),“和諧幽默”的語言,“溫和寬厚”的性格,讓課堂精彩,學生成長。同時也讓我們領略到了“和善”人格的高度與魅力。
參考文獻:
[1] 蘇娟.淺談教師儀態(tài)、語言及情緒對小學生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3,06:180.
[2] 高家湘.智慧、親和、幽默、煽情——語文名師課堂實錄學習體會[J].語文教學通訊,2011,08:18-19.
[3] 王艷霞.論教師的人格魅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02:52-53.
[4] 裴躍進.幾位教學名家的智慧課堂[J].中小學管理,2013,02:39-40.
作者簡介:周虹莉,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