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蘇教版的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級學段,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安排了多篇童話。這樣做的用意是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可以從學習童話中,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判斷和追求,鼓勵他們適應社會,與人交往,鍛造優(yōu)秀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童話教學,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本文將從童話教學的誤區(qū),以及童話教學的方向展開具體討論。
關鍵詞:童話特點;傳統(tǒng)誤區(qū);改革方向;引導得當
童話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題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早早就接觸到了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聽著家長講述的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長大的,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充滿了童話故事中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jié),也記住了立體有趣的人物形象。童話伴隨著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它可以教會孩子準確區(qū)分真善美和假惡丑,同時從童話世界中明白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克服困難等,可以說,童話打開了孩子們通往世界之路的大門。
在蘇教版的教材中,給孩子們安排了好多篇童話,這些童話故事精彩,情節(jié)突出,人物形象鮮明,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學體裁。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的手法來編寫適合于孩子們看的故事,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其創(chuàng)造性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不過傳統(tǒng)的童話教學存在只重視知識傳授,忽略學生發(fā)展的誤區(qū),接下來筆者將針對存在的誤區(qū)及改革方向進行具體闡述。
一、 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在以往的童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了讓學生學習童話故事中的字詞基礎,或者只重視讓學生明白童話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卻忽略了最應該關注的學生心理的發(fā)展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
1. 忽視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
孩子們是聽著父母講述的童話故事長大的。很多的童話形象深深扎根在他們的心靈中,他們形象思維非常發(fā)達,對于童話故事的鑒賞力和想象力都是成年人無法比擬的。他們會對童話故事中真善美的主人公傾注自己的心血,會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變化而悲喜交織。但是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卻忽視了對于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日久天長,孩子們對于這樣的童話教學,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興趣,對于語文課堂也會變得被動和消極起來。
2. 缺乏和學生的心靈溝通
在學生的眼里,世界萬物皆有生命,并且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他們是會看到春天來臨而歡呼雀躍,看到小花小草枯萎而傷心落淚的群體??墒窃谖覀儌鹘y(tǒng)的童話教學課堂上,很多老師卻缺乏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只是以平鋪直敘的語氣和平淡無奇的方法帶領學生分析形象,朗讀課文,把學生的心靈發(fā)展放置一邊,置之不理,那么學生對這樣的課堂不感興趣也不足為奇了。
二、 童話教學要改革的方向
鑒于上述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和誤區(qū),童話教學必須要進行改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充分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的確如此,在小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在語文課堂的授課時,采用適當?shù)姆椒ǎ瑢W生進行想象力的激發(fā)是必要的,尤其是針對童話故事的教學時,就顯得更為迫切和必須。教師可以依托文本教材,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充分激發(fā)其想象力,拓展他們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狐貍和烏鴉的第一次交鋒,以烏鴉愛慕虛榮,張嘴唱歌,最后失去了嘴巴里的一塊肉而告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話題,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假如烏鴉第二次又叼了一塊肉,再一次見到了狐貍,他們之間又會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讓學生通過想象,再一次明確了烏鴉由于虛榮心作祟而上當?shù)模械膶W生說到烏鴉這一次深刻吸取教訓,不再上當,也有的說到了狐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一次用了新花招,誘使烏鴉再一次被騙的經歷。總之,這樣的引導,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
2. 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
童話文本本身語言優(yōu)美,意境豐富,是對學生展開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語文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有利資源,對學生進行優(yōu)良品質的教育,但是不能為了教而教,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從文本中自己得出結論,這就需要每一位語文老師去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徜徉在文本之中,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真正的洗禮。
課堂上,語文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朗讀,通過朗讀去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思想。童話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品質,這時我們可以采取角色朗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中,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明白了狼的兇殘冷酷和小羊的溫和善良,然后分角色朗讀來讀出兩種形象的語氣差別,從而明白大灰狼的殘暴令人痛恨,小羊的善良惹人愛憐這樣的情感體驗。
3. 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說每一個人由于自身學識和社會經歷的不同,對于文學作品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這也恰恰是文學多樣性的有利展現(xiàn),我們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不能要求他們千人一面,只要能夠言之有理,可以尊重他們的想法,保留他們自己的意見,不必強求統(tǒng)一。例如在教學《三袋麥子》時,童話故事給大家講述了三個小動物對于土地爺爺送的一袋麥子分別不同的處置方式,展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性格,小豬的憨厚可愛,小牛的勤儉節(jié)約,以及小猴的聰明能干都給小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文后安排的問題是你喜歡哪一只小動物?為什么呢?這時我們不必強行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去喜歡小猴,應該尊重他們自己內心不同的看法,只要能夠言之有理,都是被允許的。
三、 結語
童話故事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而在課堂上教授童話故事,對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能夠掌握住故事中所安排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教學,充分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賀文宜.美麗的意象——童話的演化.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3.
[2]王坤.兒童文學的教學之路.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12.
[3]郭藹名.童話故事與孩子個性發(fā)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5.
作者簡介:
劉學成,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首羨鎮(zhèn)渠三座樓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