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教師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對學生知識積累及寫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幫助。而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就需要教師深入探討與研究有效教學方法。文章提出了閱讀漂流活動這一閱讀方式,并提示在閱讀漂流活動中滲透學生習作指導對小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策略。
關(guān)鍵詞:閱讀漂流;習作指導;滲透
一、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閱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一些信息,這能夠幫助學生解決課內(nèi)學習中遇到的一些疑問,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在課外閱讀中,怎樣獲得高效的閱讀效果,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小學學生的認知特征及心理特點,可以開設(shè)“閱讀漂流”活動,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在閱讀活動中,還可以有機滲透學生習作指導,以使學生能夠?qū)㈤喿x知識轉(zhuǎn)變?yōu)樽陨韺懽髂芰Α?/p>
二、 閱讀漂流活動的本質(zhì)
閱讀漂流不僅僅是簡單的名稱,更不是一個單純的名詞,而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的閱讀方法,具體包括閱讀物來源、實施方法、實施過程及反饋展示等復雜的內(nèi)容。另外,閱讀漂流也不是教師單方面指導就能夠有效開展的,而是需要學校、家長以及學生各方面的配合。因此無論是從方法、過程還是涉及的關(guān)系,閱讀漂流都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閱讀漂流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讀者將自己已經(jīng)讀完的書貼上特定的標簽,隨意放在公共場所,撿獲這本書的讀者就可以將書取走,在讀完后就可以將其重新放回到公共場所,以將圖書傳遞給下一個閱讀者,這樣可以使圖書被更多愛書的人閱讀。一般而言閱讀漂流包括放漂、尋漂、傳漂、回漂四個進程,以漂流的形式進行圖書傳遞,既是讀者相互溝通的重要手段,又能夠?qū)崿F(xiàn)圖書資源的高效利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漂流活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借助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構(gòu)成中找到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讀者,這樣可以激發(fā)兩者的溝通。在閱讀漂流活動中,還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及時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
三、 閱讀漂流活動有機滲透習作指導
(一) 教師方面
閱讀漂流活動,可以讓教師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同時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也大大提升。在活動過程中,投漂人應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將書籍與他人分享,使得圖書在漂流過程中,能夠讓讀者充分享受書籍本身的魅力以及來自于他人的信任,并且在閱讀圖書后,讀者可以寫作閱讀或漂流感言進行相互探討。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這一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展開想象的翅膀,編寫故事。對于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單靠學習教材上的幾篇課文,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于是,在教學這一單元的同時,布置學生閱讀同體裁的漂流圖書《中外神話故事》讓學生從中習得寫作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本班的教師門口開辟“漂流書導讀欄”,對所漂流的圖書進行閱讀指導以及閱讀提示,同時在閱讀漂流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及時匯總學生所寫的漂流日記、漂流卡、漂流寄語等,以便讓教師掌握并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而在實際教學中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家長方面
閱讀漂流活動的開展,需要課外讀物作為支撐,而讀物來源需要學生的家長給予幫助,所以應積極動員家長為學生購買課外讀物,當然書籍越多越好。學生有了圖書支撐,就能夠更好的進行閱讀漂流活動。但是,在挑選讀物時,需要家長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此時教師就可以給予家長一些建設(shè)性的意見,讓家長在選購圖書過程中遵循適合原則,也就是購買的圖書需要符合小學生這一年齡段的特征。
(三) 學生方面
閱讀漂流活動實施方法可以靈活多樣,但是最終的目的是讓課外閱讀書籍能夠在課堂中漂流起來。流動的范圍也可大可小,閱讀漂流可以在班級范圍進行,也可以在年級間進行漂流,年級漂流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教師將整個班級的讀物在不同年齡及不同班級之間進行漂流,這樣可以大大拓寬圖書漂流的范圍。在以年級為單位的圖書漂流過程中,應進行精心的策劃及布局,以達到學生之間順利交流的目的。比如每個班級的同學購買教師推薦的同一本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比如,我執(zhí)教的三(6)班,閱讀的第一本漂流圖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學生讀完《愛的教育》后,把書漂到下一個班級,每個月可以和其他班同學交換圖書閱讀。一學年中,每位學生只需購買一本圖書就可以通過漂流方式閱讀八個班級的漂流圖書。這種閱讀漂流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豎向情感與良好閱讀習慣,還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及分享行為,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此外,在閱讀漂流活動中,教師還應配合漂流活動開展積極有效的閱讀反饋以及總結(jié)活動,以便讓學生有所收獲。閱讀要想有較高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總結(jié)與相互交流,具體可以將學生的“閱讀漂流”分割成若干個時段,在每個時段可以進行一次交流反饋活動,形式則可以多樣化,比如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寫讀書反饋信息或者用圖畫的方式將書中的故事畫出來等,雖然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寫作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寫讀后感或畫圖還是很容易完成的,采取這樣的閱讀指導方式,可以讓學生及時地將自己在閱讀中所學到的知識或者領(lǐng)悟到的思想反饋出來,并且逐漸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閱讀能力,這對提升學生素質(zhì)能力有重要意義。
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在閱讀漂流活動中,為了取得積極的效果,需要充分調(diào)動教師、家長及學生各方面的作用,同時加強對學生閱讀過程的習作指導,以讓學生能夠真正從閱讀中學到知識,并且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應用中。
參考文獻:
[1]陳德舜.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習作指導[J].新課程學習:基礎(chǔ)教育,2010,(7):101-102.
[2]江華.作文指導與閱讀指導相結(jié)合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2,(3):100-101.
[3]王俊青.在閱讀教學中加強習作指導[J].學周刊,2015,(21):134-134.
[4]姚利娟.依托教材文本,指導學生習作構(gòu)思——以人物類文本的閱讀與習作為例[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3,(4):23-24.
作者簡介:
黃秀瓊,現(xiàn)就職于福建省尤溪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