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教師的精髓所在。但怎樣傳道、如何解惑?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印象里,教師就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灌輸者,是不能違背的,雖然有“當仁不讓于師”。但是,今天的學生已經(jīng)是新時期的弄潮兒,不再是埋頭苦讀圣賢書的酸秀才了。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 幽默風趣 自主課堂
正如我教授的科目一樣,時光在一天天的成為歷史。在這些成為歷史的沉淀中,我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很多中學歷史老師都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沮喪的現(xiàn)象:盡管學生喜歡看歷史書,喜歡看歷史劇,卻不喜歡歷史課堂,原因在于背誦、提問、默寫、分析材料、各種考試等使其枯燥乏味。
一、探析成因:教材缺乏故事性,課堂就是:背、默、做、考
(一)教材的編寫缺乏故事性,結論性、描述性、理論性的東西太多,更像是寫給歷史學家看的,就變的枯燥無味了。
(二)歷史原本是人人喜歡、人人熱衷的科目,但是一旦要進行應試、背誦,就變了原來的味道。
(三)老師上課的風格、語言,師生的互動、死板的應試,作業(yè)量大、背誦量大等都減少了歷史課堂的興奮點。以上這些造成了現(xiàn)在的中學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學生忙于應付各種考試,早已把歷史的樂趣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二、尋找方法:如何把枯燥的歷史課堂上活,把學生的歷史激情點燃
如何改變人們對歷史課的偏見?根據(jù)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與同事們的探討,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對歷史教材的整合處理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jù)。我們在利用新教材時不能照本宣科,認為只要把課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識無保留、無差錯地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子的教學只會把歷史課上的越來越?jīng)]勁。我們要認識到教材不是不是《圣經(jīng)》,教材只是一種工具和中介,我們要重新整合教材,用教材來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使教材成為學生發(fā)展的“文化中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認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義的建構。例如在講授《中國共產(chǎn)黨與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課時,我把第四單元的《五四運動》以及第六單元的《新中國成立》整合到第五單元,因為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與終點。經(jīng)過重新整合使線索更加清晰、知識點的前后聯(lián)系更加緊密。這樣就完整的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整個過程。
(二)教師課堂角色的轉變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教師的精髓所在。但怎樣傳道、如何解惑?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印象里,教師就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灌輸者,是不能違背的,雖然有“當仁不讓于師”。但是,今天的學生已經(jīng)是新時期的弄潮兒,不再是埋頭苦讀圣賢書的酸秀才了。他們要的是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要想提高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必須要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使老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聽取學生合理的建議,尊重學生的感情和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把學生看成和你一樣的需要人格尊嚴的活生生的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在一種愉悅、放松的精神狀態(tài)下學習,敢于質疑、敢于爭論,個性化的思維、情趣、愛好、特點有張揚的空間,自我滿足得以實現(xiàn)。這樣教師的角色就從單純的教學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如此,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會逐漸提高。
(三)教學觀念的更新轉變
在全國卷、新課改的形勢下下,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我們不能培養(yǎng)只會念經(jīng)的“和尚”。我們要把學生當作具有無窮潛能的資源來開發(fā),敢于把學習工具交給學生,將探究知識的心理歷史還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做一個簡單的帶路人,而應融入其中,以自己的知識和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創(chuàng)造的活力。讓學生神入歷史,讓學生親身體會歷史,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講《重慶談判》、《西安事變》這些問題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深入歷史、體會歷史,從而喜歡上對歷史的研究。
(四)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巧妙設置問題,引發(fā)興趣。學習新知識,實際上就是設疑、解疑的過程。例如:在學習行新主主義革命這一課時我提出:為什么當時國民黨會同意與幼稚的共產(chǎn)黨合作?為什么遵義會議標志著黨的成熟?等一系列問題。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所以說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引發(fā)思考時,才能引起他們思維的積極性,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打開學生心靈之窗,從而引發(fā)學習的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好圖片、視頻、影視作品等多媒體資料,利用感官刺激強化興趣。歷史是過去的時間、人物、事件的整合體,具有不可逆性。這就需要重現(xiàn)歷史的場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些影視作品能很好的勾起學生的欲望。例如:在講抗日戰(zhàn)爭時,我采用了《亮劍》里李云龍打擊坂田連隊的場景,深深震撼學生的心靈。
(五)教師語言的風趣幽默、教師知識素養(yǎng)的儲備
要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堂就得有讓學生喜歡的理由。教師風趣的談吐、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知識儲備這些都是吸引學生的因素。把歷史課堂上的如小說、小品一般,不愁學生會放棄我們的歷史。而達到這樣的境界就需要有豐厚、全面的知識儲備。比如在講到西安事變時,我把少帥張學良的故事做一簡介,特別是他與趙四小姐的浪漫愛情故事做一介紹。在講到有關徐志摩對十月革命的評價時,把徐志摩與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梁思成等的關系糾葛做一簡介。這些課外的拓展都深深的吸引了學生的好奇、探究欲。自然而然的就喜歡上了我們的歷史課堂。
總之,我們要引導學生反思歷史、感受歷史、探究歷史,要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體驗,注意給學生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闡明觀念的機會。要給學生一個自由、民主、開放的課堂,要給學生設置巧妙的場景、要想方設法的引起學生對歷史的激情。所以,我們要研究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自己教的省勁,學生學得輕松,這才是一堂有趣、有深度、有精神、有成效的歷史課堂,這才是一堂學生喜歡的歷史課!
參考文獻:
[1]王詩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劉興法.讓高中歷史課堂充滿“人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6(01).
(作者簡介:王國艷,本科,中學一級,現(xiàn)任教于山東省煙臺第四中學,主要從事中學歷史教學與教研方面的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