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昕
摘 要:本文以生命教育理論為視角,闡述了初中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巨大生命教育資源,分享了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使生命理念有機滲透到實際英語教學中的幾點策略,倡導更多的英語教師重視生命教育,在英語學科中凸顯生命激揚的力量。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 中學英語教學 教學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梢?,英語課程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個體生命的發(fā)展的培養(yǎng)。
在生命教育理念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初步探索出一些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有機滲透生命教育理念的幾點策略。[1]
一、挖掘教材中的潛在生命教育資源,提煉主題詞進行話題發(fā)散引導,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深入思考
英語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包含一個可以引導學生對生命產生思索,幫助學生提升生命價值的主題,對于這些良好的生命教育資源,我們英語教師必須去深度挖掘,在教學中有機滲透,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凸顯出生命激揚的力量。如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Unit1“Whats the matter?”一單元中,在Section A的教學中,我以主題詞organs (器官)為主題詞,先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呈現出學生知道到人體器官的詞匯,再運用肢體動作啟發(fā)學生學習這些器官所引發(fā)的各種疾病的英文表達方式,如:have a toothache(牙痛) , have a problem with heart(有心臟病),have a sore throat(嗓子疼),have a nosebleed(流鼻血) 等等,繼而引導學生重點思考并學習,當有人有這樣的疾病時,你會給出如何的建議?學習目標語言后,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實際運用語言去操練從生病到給出救治建議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操練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去學會如何應對這類的問題。最后在課堂小結時,我再次升華主題,教育學生要關注生命健康,要以正確的方式去解決生病和突發(fā)受傷的問題。而在Section B的閱讀教學中,我以“spirit(精神)”為主題進行發(fā)散,拓展有關探索,果敢,堅強等好的精神品質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再導入閱讀文本,看看文中的主人公Aron Ralston 在生死兩難的狀況下,體現出了什么樣的精神。再在各種閱讀任務的設置下引發(fā)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在面對生死的狀況下該怎樣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我認為,新目標英語教材中的這些生命教育的資源,這些人文素材,非常有價值去探索和研究,它們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后的影響絕不亞于英語知識學習對學生一生的影響。
二、開展豐富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活動,讓英語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從文本理解走向生活感悟,讓學生從畏懼英語走向運用自如
教育源于生活又創(chuàng)造生活,陶行知說:“沒有了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了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庇⒄Z學科是一門外語,初中學生除了在課堂上的時間接觸英語,其余時間接觸到英語的機會很少,雖有媒體網絡資源可接觸到英語,但由于時間和興趣等多種因素,作用不大,但語言源于生活,所以我們要把英語學習延伸到生活中,讓英語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開展英文歌大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感受音樂無國界的魅力;開展英文課本劇表演大賽,感受西方童話的內涵;開展英語電影,英語歌曲,英語名著的賞析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異國文化的沖擊;開展英語主題的演講活動,展現學生的語言能力;開展圣誕節(jié)英語主題活動,感受要給予他人的圣誕節(jié)真諦;開展中英互譯游戲活動,感受英語口譯者的工作實景等等。
在這些實踐活動的促動下,學生不但能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更能通過英語學習為自己的生命,生活增添更絢麗的色彩。
三、有效利用英語作業(yè)本和英語卷,做學生生命發(fā)展的導師
中學生的生命教育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方面,每一學科教師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般情況下,英語教師與學生的接觸,除了課堂上,就是每天的英語作業(yè)本和每次英語考試后的試卷,我認為,這兩樣東西絕對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良好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徑。
每次在批閱完學生的知識作業(yè)后,我都會有意識地根據學生最近的狀況或本次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寫一句評語,或是鼓勵的話語,或是簡單的情緒臉,或是一句問候,或是一句玩笑等,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在作業(yè)本上給我回話,或是節(jié)日的問候,或是方法請教等。在每次的英語試卷上,我也會在分數后面添加一些鼓勵的話語,如,加油,你會更優(yōu)秀;細心些就好了;希望你下次再進步一點點,好嗎?[2]
在這種無聲的交流中,學生無意識地接受了我的“心靈雞湯”,既融洽了師生關系,又對學生滲透了生命教育,一舉雙得。
英語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學科本身就要求我們在關注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人的生命的發(fā)展和力量的彰顯。英語教材中蘊含的如此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也在等待我們的英語教師去挖掘和探索。而我們的中學生更需要我們的幫助去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最終實現激揚自己的生命。綜上所述,讓我們用生命擁抱教育,在探索生命理念下的英語教學策略上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周華.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初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