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湖南省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探究影響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發(fā)展的因素,并對隊伍建設提出了個人的看法,以期提高跆拳道隊伍的訓練質量和競技水平,為高校跆拳道隊伍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現(xiàn)狀;建設
隨著跆拳道運動在我國的迅速發(fā)展,湖南許多高校尤其是體育院校開設了跆拳道課程,并組建了跆拳道隊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跆拳道運動中來。高校校園作為文化國際化傳播的前沿陣地,有著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和環(huán)境優(yōu)勢,為跆拳道運動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然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省高校跆拳道隊伍發(fā)展緩慢,隊伍的競技水平、隊伍管理及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本研究以邵陽學院、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懷化學院等6所地方院校的跆拳道隊伍為研究對象,對其現(xiàn)狀進行調研分析,探究影響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發(fā)展的因素,結合地方院校實際提出相應的建設意見,為跆拳道運動在我省高校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 湖南省高校跆拳道運動發(fā)展概況
近年來,湖南省高校跆拳道運動的發(fā)展形勢喜人,部分高校把跆拳道納入了專修或選修課程,有的成立了自己的跆拳道協(xié)會(俱樂部),有的還建立了跆拳道隊伍。其中湖南城市學院,湖南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理工學院、吉首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湖南工業(yè)大學等6所學校率先開設了跆拳道選修和專項課程。2004年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舉辦了首屆跆拳道師資培訓進修班。2004年4月17日在山東農業(yè)大學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上,湖南師大體育學院2003級運動訓練專業(yè)學生王強獲得了62公斤級的金牌,這是我省獲得的首個大學生跆拳道比賽冠軍。2008年跆拳道被納入湖南省體育專業(yè)高考項目之中。湖南省教育廳于2016年才舉辦了首屆高校跆拳道錦標賽,2018年湖南省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跆拳道正式列入比賽項目。這些賽事標志著跆拳道運動已受到了我省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為跆拳道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訓練競賽平臺。
二、 湖南省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的現(xiàn)狀調查
(一) 跆拳道師資情況
1. 跆拳道教師專業(yè)結構調查
調查結果看出,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教師的專業(yè)結構呈現(xiàn)多樣性,大學專修散打、武術的教師所占比例接近60%,而跆拳道專業(yè)出身的教師僅有7人,占39%。說明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教師的專業(yè)基礎比較薄弱,一些教練員并非專業(yè)出身,有的只經過了短期的培訓進修,對跆拳道的認識不全面,不具備較高的跆拳道的專業(yè)理論和技術技能,教學訓練方法陳舊,教學訓練效果一般。
2. 跆拳道教師的段位等級情況
從6所院校的跆拳道教練員黑帶段位情況來看,他們的段位等級較低,黑帶四段以上沒有,四段僅有2人占11%;而無段位的教師比例為22%。按照世界跆拳道聯(lián)盟的標準,黑帶四段到六段被稱為“師范”,也就是具備教練員資格,也就是說四段才是跆拳道教練員的標準門檻,由此可見,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教師的段位等級基本上沒有達標。
3. 跆拳道教師參加培訓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地方院校跆拳道教師的培訓途徑主要是進修學習、參加短期培訓班、學校內部學習和自學四種,其主要途徑是進修學習和參加短期培訓班,達60%以上;有的教師則通過學校內部學習和自學等方式來充電。跆拳道教師對自身的水平有客觀的認識,通過不同的途徑參加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彌補自身專業(yè)的不足。
(二) 跆拳道隊員段位等級情況調查
1. 跆拳道隊員段位等級情況
從參與調查的跆拳道隊員段位等級情況來看,無段位的學生有22人,黑帶一段的學生28人,二段的學生27人,三段15人,四段8人,四段以上以上的人數(shù)為零。按照世界跆拳道聯(lián)盟晉升黑帶一段至九段的標準,晉升一段的年限為一年半,說明跆拳道隊伍的學生大部分為初學者。通過交談了解到,很多學生都是入學之后因為興趣加入跆拳道隊伍,有跆拳道學習經歷和背景的很少,大部分隊員練習跆拳道的時間短、基礎差。
2. 學生對跆拳道訓練的滿意度調查
從表5看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的比例分別是25%、43%、32%。通過詢問了解,其原因一方面是訓練的時間和頻次較低,訓練課時不能滿足學生的意愿;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死板,教師仍然按照傳統(tǒng)陳舊的訓練方法,沒有結合跆拳道運動的特點,訓練過程枯燥乏味,致使學生審美疲勞,影響了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和熱情。
3. 學生對跆拳道訓練場地器材的滿意度調查
調查表明,學生對跆拳道訓練場地器材的滿意度比較低,有46%的學生表達不滿意。筆者實地走訪了解到,有的學校并沒有專門的場地作為跆拳道隊伍教學訓練的場所,要根據其他體育專業(yè)課程的安排隨時調換,而且器材較少、器具不夠完備,不能滿足學生訓練的需求。在跆拳道器材器具的配備上,由于學校對跆拳道運動的重視度不夠,資金投入有限,導致器材設施難以跟進,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不能滿足學生訓練的需求。
4. 邵陽學院跆拳道隊伍管理情況調查
跆拳道隊伍的管理模式由學校組織、教師參與和學生自我管理組成,調查顯示,學校組織的比例僅為2.3%,意味著學校對跆拳道隊伍的管理力度較弱;教師參與管理的比例為25.6%,集中在跆拳道訓練方面,而且對于跆拳道隊伍的日常運行和組織活動關注得比較少;學生自我管理的比例為72.1%,由學生推選代表對跆拳道隊伍進行管理,按照普通社團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見,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多數(shù)處于學生自發(fā)性管理的狀態(tài),管理比較松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三) 影響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發(fā)展的因素
1. 跆拳道教學和訓練的方法單一
目前,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教學訓練一般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方法,動作講解、示范與學生訓練相結合。部分教師非專業(yè)出身,對跆拳道先進的教學訓練模式方法不了解,反復枯燥的講解和訓練,影響了學生學習和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
2. 跆拳道訓練場地器具缺乏
一些地方院校沒有專門的跆拳道訓練場館,現(xiàn)有的訓練場館需要根據課程的安排合理利用,導致跆拳道隊伍訓練的時長和頻次受到限制。學校的經費投入有限,跆拳道訓練所需的腳靶、護具等數(shù)量不足,不能滿足跆拳道隊伍的人均需求,而且部分器具出現(xiàn)損毀現(xiàn)象,需要更換和完善。
3. 跆拳道隊伍缺乏規(guī)范化管理
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的管理大多依靠學生自發(fā)性的管理,管理模式類似于普通社團。體育院系領導對跆拳道隊伍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規(guī)范化的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統(tǒng)一的組織安排,導致跆拳道隊伍比較松散,不利于跆拳道隊伍的持續(xù)發(fā)展。
4. 學院跆拳道師資力量薄弱
總體而言,我省地方院校跆拳道師資力量薄弱,雖然有的教師通過進修、培訓、自學等多種途徑積極提升自己,但是短時期內難以提升整體水平。有的教練員非跆拳道專業(yè)出身,對跆拳道運動的認識不夠深刻,在跆拳道教學方法和訓練模式上缺乏創(chuàng)新,不僅教學訓練的效果不顯著,而且影響了學生參與跆拳道運動的積極性。
(四) 對地方院校跆拳道隊伍建設的思考
1. 完善制度,科學管理
學校體育部門應成立專門的競賽管理機構,實行主教練負責制,制定代表隊的管理制度以及訓練計劃、選拔優(yōu)秀的跆拳道運動員、組織隊伍的訓練及比賽活動等。教練組負責整個教學和訓練工作,組織和開展各種跆拳道表演、競賽活動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組織紀律性教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學訓練氛圍。
2. 加強跆拳道師資力量的建設
地方院校應立足實際,根據教學訓練需要,制定人才引進計劃,通過招聘的方式引進專業(yè)的跆拳道人才,完善現(xiàn)有師資隊伍的專業(yè)結構,提高跆拳道師資的水平。同時,加強對現(xiàn)有跆拳道教師的培訓,廣泛利用社會資源,與地方上的跆拳道俱樂部或者跆拳道培訓班合作,為跆拳道教師提供更多的參與培訓和實踐的途徑和機會,提高跆拳道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3. 借鑒學習先進經驗,深化跆拳道課程教學訓練改革
學校應組織相關專業(yè)教師去一些跆拳道運動開展較好的高校學習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隊伍管理理念以及教學訓練方法。同時鼓勵本校跆拳道專業(yè)教師積極鉆研教材教法,開發(fā)跆拳道校本課程,創(chuàng)新跆拳道教學和訓練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深化跆拳道教學訓練改革。
4. 完善跆拳道訓練的場地和器具
學校要提供專項經費用于跆拳道的發(fā)展,不斷完善跆拳道訓練的場地和器具。根據體育課程的安排,合理利用運動場館,保證跆拳道隊伍訓練的時間和頻次。對現(xiàn)有的器具進行檢查和管理,發(fā)現(xiàn)損毀的及時登記,替換新的器具,保證學生在訓練中的安全。同時,購置一定數(shù)量的器具設施,保證跆拳道隊伍訓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建基,高濤.大眾跆拳道發(fā)展模式及特點研究[N].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1(3).
[2]李凱.大眾跆拳道在綜合類高校的推廣[J].科技信息,2011(22).
[3]高誼,陳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4]尚志強.高校實施俱樂部型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2003,12(4):91-93.
[5]曾慶國.廣東高校跆拳道選項課的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2,9(4):82-83.
[6]張繼生,楊麟.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及改進方法[N].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105-106.
[7]中國跆拳道協(xié)會.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8]陳立新,陳杰.對跆拳道運動訓練特點及其發(fā)展的探討[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2(1).
作者簡介:
劉飛舟,教授,湖南省邵陽市,邵陽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