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祿敏
摘 要?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教育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正確處理德育和教學的關(guān)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識教學之中,使二者融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階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組織活動的實際性。
關(guān)鍵詞?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3.1,O5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4-0035-01
我們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對象就像一塊未經(jīng)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師這個共和進行加工,才能現(xiàn)出瑰麗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過程,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教育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極賦實效。現(xiàn)就小學語文教導進行德育教育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須放在語文教學的首要地位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知識無階級性,而教育則是有階級性的,教育從來都是從屬于一個階級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無產(chǎn)階級的政治服務,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yǎng)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而現(xiàn)行教材的編寫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點。剛?cè)雽W就學習古詩《鋤禾》又繼續(xù)學習了《英雄黃繼光》、《劉胡蘭》、《我不能忘掉祖國》、《白楊》等等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鮮活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向?qū)W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tǒng)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堅實的根基。
二、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兒童心理特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中育好人關(guān)鍵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掌握自己教育對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據(jù)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征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兒童,他們知識面窄、貪玩、好動,這是他們的弱點,但他們心靈純潔好奇,好表現(xiàn),喜問、喜聽,爭強好勝,則是其優(yōu)點。根據(jù)這些特點,在教學時就要善于引導。講課要考慮到主動、形象、有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使其在增長知識中,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懂道理、學做人。
在語文教學中掌握兒童心理特征,激發(fā)興趣十分重要,學生雖然年幼,可心靈十分純潔,他們都希望表揚,表揚會使他們增加自尊自榮。為此,筆者常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批語,在班里表揚。然而對于犯有一點錯誤的學生,一般他們也總不想失面子,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筆者處理這類問題十分慎重。一次考試后,筆者讓同學們把語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結(jié)果一位同學讓其他同學給自己復寫了一遍。當時,我看了卷子真生氣,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評他一頓,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點,就保留了他的面子,過后和他交談,曉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淚。我在同學面前,不但不批評他,還表揚了他,后來進步了。這樣,更堅定了他克服困難決心和信心,后來,他不但學習成績提高了,而且還主動擔任全校的廁所衛(wèi)生員,被評為文明學生。
三、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階段性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同樣是教育的主體,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自我教育、自我養(yǎng)成。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而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就是要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就小學生來說,德育教育也有階段性。它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教育工作的整體階段,即根據(jù)學生中帶普遍的、傾向性的問題,有側(cè)重點地突出一個重點,解決某一個問題;另一層是教育內(nèi)容的分段進行,即:低、中、高年級的教育內(nèi)容就不一樣,所以語文教師要根據(jù)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點,在教低年級時,筆者十分注意從懂得入手,讓其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國旗、國歌、國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隊的基本知識。在教中年級時,筆者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國家和民族知識的傳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學習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從而使他們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在教高年級語文時,筆者十分注重結(jié)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國家,性質(zhì)教育和黨的方針政策的教育和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的教育。這樣就使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環(huán)環(huán)緊扣,從不脫節(jié),連貫地得到了落實。
四、德育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中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的滿堂說和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空間說教,不但不能激起其興趣,而且還會使小學生厭倦,只有把知識與趣味結(jié)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fā),達到較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述《八十年代的新雷鋒》時,筆者有意引導學生學習朱伯儒和雷鋒的事跡后,就組織學生尋找班級小雷鋒的足跡,同學們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熱烈,列舉了許多雷鋒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紛紛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鋒叔叔學習,爭當活雷鋒,課后同學們自覺地組織了學雷鋒小組,主動為集體做好事,助人為樂。
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tǒng)工程之一。強化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是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首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正確處理德育和教學的關(guān)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識教學之中,使二者融為一體,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階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組織活動的實際性,長期堅持,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