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怡昌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職體育教學面臨缺少先進教學理論、有效情境、互動交流、教學方法單一等困惑,在教學中結合建構性學習理論的優(yōu)勢和特點,采取營造情境、加強互動、拓展平臺等策略,引導學生入狀態(tài)、增交流、強意義,切實促成體育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中職 體育 建構理論 有效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160-02
近年來,我國教育體系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體制改革持續(xù)深入,中職體育也面臨著全新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中職體育教育亟待改革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用先進的理念與思想來武裝課堂教學,從真正意義上推動和促進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一)缺少先進的教學理念。目前,縱觀中職體育教學課堂,無論是理念、模式還是方法都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仍然局限于傳統(tǒng)課堂,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機械地講解理論,被動地指揮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和訓練,這樣就間接地失去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積極性相對不高,個別學習動機不明確的學生甚至不配合,擾亂課堂。
(二)缺少有效的情境引導。中職學生由于處于花季年少時期,對新鮮事物、新奇事物有著好奇心,這就需要教師為其提供一個特殊的教學情境,用引導、帶動的方式來組織課堂。然而,當前的體育教學課堂往往缺少情境引導,一切課堂活動、教學任務都按部就班地展開,學生整體上處于單調、枯燥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課堂不配合等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缺少活躍的互動交流。由于先進教學理念的缺失,中職體育課堂氛圍相對沉悶、單調,課堂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一言堂、獨自示范、獨自指揮,學生各行其是、不聽講解、不聽指揮的現(xiàn)象尤為突出,由于缺少協(xié)作交流,師生之間溝通不暢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出現(xiàn)了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不配合教師等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缺少多元的教學方法。中職體育課堂教學缺少先進、豐富的方法的指導,教學課堂整體上處于單調、單一模式,學生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和激情,從而無法有效地投入其中。同時,中職學生在體能素質等方面存在差異,每個學生也有自身的個性、優(yōu)勢和不足,這些都應成為教師課堂評價的要素,然而,實際的中職體育課堂缺少差異性的教學評價,從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建構性學習理論的簡介
建構性學習理論最早出自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他認為課堂教學應該在了解學生認知能力的前提下系統(tǒng)性、漸進式、循環(huán)式地教學,建構性學習一般由以下因素構成:
一是情境引導。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通過情境來引導學生自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所創(chuàng)情境應該緊密聯(lián)系課堂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生活與認知能力,這樣才能自然地引導學生認真聽講,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題學習任務。建構主義理論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培養(yǎng)。
二是合作交流。通過合作、對話教學來逐步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形成一種建構能力,對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來說,學生之間需通過彼此合作、對話交流等方式來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基礎上來展開對話交流,達到彼此交流、同步進取的目標。
三是意義建構。建構性學習的一個終極目標就是意義建構,也就是學習者能夠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需要教師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善于靈活改變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
三、建構性學習理論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營造情境,引導進入狀態(tài)。建構性學習的首要要求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情境來激發(fā)好奇心、求知欲,從而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支持與配合教師,完成需要完成的課堂教學任務。所謂的情境創(chuàng)設,最關鍵的是要確保所選的情境契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所需、價值追求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就需要教師牢固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科學地創(chuàng)設情境。
例如:在“排球”運動訓練時,一些女生由于天性好靜,對排球有著天生的排斥心理,不愿意參與排球訓練,從而影響排球訓練課堂的順利進展,對此則需要營造情境,教師可在訓練課前為學生播放 2016 年夏天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女排現(xiàn)場揮灑汗水拼搏奮戰(zhàn)的排球比賽現(xiàn)場材料,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體會中國女排精神的偉大,帶著一股頑強、振奮的精神觀看。為振奮學生的精神,教師還可以在女排視頻背后配上振奮人心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聽覺、視覺雙方的刺激下自覺產(chǎn)生主動參與訓練的心情。
(二)加強互動,增進師生交流。建構性學習模式下,要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充分的交流與協(xié)作。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模式,采用小組合作、互動交流等方式來助推課堂教學,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例如:在“足球運動”訓練中,為了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選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也就是先對學生分組,再結合足球運動特點來為學生分配任務、安排角色,一些學生負責突前中衛(wèi)、另一些則負責自由中衛(wèi),其他負責邊鋒、守門員等,不同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肩負不同的職責與任務,各個角色之間彼此并非獨立,而是需要相互協(xié)作、彼此配合、共同合作,這樣就無形中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小組劃分后,則要組織開展比賽、競賽,通過小組間競賽的形式來鍛煉學生,以比賽帶動訓練,提高足球技能,通過合作互助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從而達到建構性學習的目標。
(三)拓展平臺,促成意義構建。新課標背景下,中職體育課堂教學面臨全新的任務,那就是拓寬體育訓練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yè)、更為到位的服務,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資源,讓學生身心通過體育課堂得到鍛煉。要想確保學生對自身所學習知識、技能等實現(xiàn)“意義構建”,中職體育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體育鍛煉平臺,融入快樂學習的理念,使學生能對體育活動產(chǎn)生興趣,帶著濃厚的興趣與熱情投入體育學習中。
例如:“籃球”這項運動已經(jīng)成為時下年輕人熱情追捧的運動,自發(fā)性的籃球比賽已經(jīng)在校園中展開,特別是隨著 NBA 比賽的播出,一些頂級籃球運動明星的出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愛。教師應該借助籃球運動來拓展訓練平臺,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代通信技術等來拓展體育教學平臺,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如上網(wǎng)搜集一些有關籃球技能、比賽戰(zhàn)術等方面的資料,帶入課堂來集體學習與分享,并通過組織籃球賽等來將這些戰(zhàn)術、技能付諸實踐,從而形成意義建構。
建構性學習是一種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于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進與更新,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陳財?shù)?如何提高中職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J].中國教師,2012(5)
[2]李 明.新課改下中職體育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1(8)
[3]姜 健.論“建構性學習”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