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也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其農業(yè)發(fā)展狀況備受矚目。本文基于我國與24個樣本國的農產品雙邊貿易數據,通過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現狀進行闡述,從中發(fā)現阻礙我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的問題,并提出促進我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的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貿現狀 數據分析 問題 發(fā)展策略
一、我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一)農產品貿易總額不斷上升,逆差轉變?yōu)轫槻?/p>
我國2001年入世界以來,對外貿易發(fā)展迎來了新紀元。農產品貿易總額持續(xù)上升,從2002年的306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845.6億美元。出口總額729.9億美元,同比增3.3%;進口總額1115.7億美元,同比減4.5%;貿易逆差385.8億美元,同比減16.5%。
2004年起,我國農產品貿易額從長期的順差轉變成為持續(xù)性的逆差。其逆差總額在2015年達到了46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34%。
(二)農產品貿易總額上升,出口額遠小于進口額
從中商情報網收集到的數據來看,2005~2015年我國的農產品出口額一直小于進口額,占進出口總額比例分如圖1-1所示。不到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的四成。
(三)擴大了農產品貿易范圍,但是市場集中度依舊較高
選取我國部分貿易伙伴24國2005年和2015年農產品貿易總額進行研究,具體以俄羅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土耳其、沙特、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烏克蘭、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作為樣本。
1.2005~2015年我國對部分國家出口農產品總額數據。
從以上我國2005年和2015年對部分國家出口農產品總額的餅狀圖中,可以看出2005年所占比重前三位的國家和占比是:第一德國,占比24%;第二意大利,占比19%;第三英國,占比12%。
2015年,占比前三位的國家和占比是:第一德國,占比21%;第二俄羅斯,18%;第三英國,占比11%。
2.2005~2015年我國對部分國家進口農產品總額。
我國2005年和2015年對部分國家進口農產品總額的餅狀圖顯示,2005年占比前三位的國家和占比是:第一俄羅斯,占比42%;第二法國,占比19%;第三德國,占比17%。
2015年,占比前三位的國家和占比是:第一俄羅斯,占比38%;第二法國,26%;第三德國,占比16%。
我國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德國、意大利等亞歐經濟帶,以及俄羅斯、印度所在的環(huán)中亞經濟帶。2015年對德國、俄羅斯、英國三大農產品出口地額占部分國家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50%。2015年,對俄羅斯、法國、德國前三大進口來源地農產品進口額占部分國家農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為80%。
從2005和2015對部分國家進出口農產品貿易額的變化看,依舊呈現出農產品貿易市場集中度較高的現狀。但不論是農產品進口貿易還是出口貿易,前三名的國家雖然變動不大,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的比重卻在減少。
二、我國農產品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的農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減弱
根據中華糧網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1845.6億美元,同比減1.6%。其中出口額僅占729.9億美元,貿易逆差385.8億美元,同比減16.5%。
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對外出口的農產品總額遠低于進口,新興科技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致使我國單一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已失去優(yōu)勢,出口大國的優(yōu)勢正在減弱,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競爭力明顯下降。
(二)企業(yè)規(guī)模小融資困難,且抗風險能力差
我國中小企業(yè)多為私營企業(yè),其占比達到了我國企業(yè)總數的90%以上,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生力軍。但此類企業(yè)通常缺乏穩(wěn)固的資金鏈和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在遇到突發(fā)狀況時難以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處理問題不及時,籌資難等一系列問題阻礙著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小企業(yè)的發(fā)展。
(三)國際政治因素與貿易壁壘,增大出口難度
經濟與政治是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國際政治因素對于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存在著實質性的影響。政治經濟全球化的加劇,難免陷入國際紛爭之中,遭遇的各國關稅壁壘也為我國出口農產品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三、促進我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的策略
(一)農產品出口結構調整,并趨于合理化
在未來,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出口。提供價值含量高的農產品,增大盈利空間提高出口效率。例如,水果、蔬菜等種類的產品,在日本售價較高,可以利用這個價格優(yōu)勢,大量出口這類產品到日本。此舉不但能更多地獲利也是推進我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的良方,這一調整也適用于各類出口貿易。
(二)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保護出口企業(yè)利益
在中小企業(yè)面臨的發(fā)展問題上,政府應予以更多支持,包括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國外關稅壁壘,政府或將進行政治上的交涉談判或將對于出口企業(yè)予以經濟上的補助。鼓勵這些民營中小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樹立品牌。以過硬的質量、良好的服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推動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長足發(fā)展。
(三)保持有優(yōu)勢的農產品出口,深入發(fā)揮政府職能
應繼續(xù)發(fā)揮各種優(yōu)勢農產品的出口比較優(yōu)勢,在保證其出口品質不變的前提下,注重其附加值的增加。同時,充分發(fā)揮政府服務職能,利用看得見的手對我國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進行調控。針對我國農業(yè)貿易與國際接軌較晚,技術生產力不發(fā)達,生產加工企業(yè)較為分散等問題進行引導。政府要制定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法規(guī)政策、做到信息服務透明化、對稱化,完善進出口貿易交易過程中的各項機制,以達到科學發(fā)展的目的,并增強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綜合競爭力。
四、總結
我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隨著全球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將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形勢。從研究分析中,我們發(fā)現我國的農產品貿易依舊存在著交易地區(qū)過于集中,出口的農產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問題。
通過對農產品出口結構的調整,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提高國內農業(yè)生產水平等,這些策略都有助于我國農產品貿易的長足發(fā)展。
雖然我國農產品貿易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依舊存在巨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王瑞,王麗萍.我國農產品貿易流量現狀與影響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04):39-48.
[2]王瑞,王永龍,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農產品進口貿易研究[J].經濟學家,2017(4):97-104.
[3]耿仲鐘,肖海峰.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特征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6,(06):81-88+112.
[4]陳秋鋒,熊啟泉.我國農產品貿易特征及結構變化趨勢分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24):194-196.
[5]王瑞,溫懷德.中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潛力研究——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6(10).
[6]王瑞,鐘冰平,溫懷德.碳排放、對外貿易與低碳經濟發(fā)展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年12月.
作者簡介:陳沈飛(1995-),女,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