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斌
摘 要?音樂教育是幼兒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yǎng)幼兒的心靈美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師音樂教學策略的匱乏,削弱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導致音樂活動流于形式。本文總結了教師在音樂活動中的五點有效教學策略,使音樂活動真正實現多形式、多方法,增加了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感受力,達到了《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音樂領域的教育目標: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yǎng)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關鍵詞?多種形式;音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2-0062-01
音樂教育能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力、表現力,增強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內在情感色彩,使其區(qū)分、發(fā)現、創(chuàng)造、享受藝術美,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發(fā)展。音樂教育要把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讓幼兒在節(jié)奏、律動中去感受音樂的美。
幼兒學習音樂,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但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由于缺乏教學技巧,教師們往往使孩子陷入到填鴨式教學,老師唱一句,孩子跟一句,記憶力較強的幼兒還能記住歌詞的內容,不感興趣的幼兒都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特別是碰到內容較復雜的歌曲更是讓幼兒無從學習。由于幼兒對陌生歌曲內容產生了負擔,從而削弱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導致在音樂活動時,幼兒有了厭煩的心理。因此,多種形式幼兒音樂教學實施策略的探索與實踐是改善幼兒音樂教學的新出路。
一、用肢體動作讓幼兒感受音樂
動作可以培養(yǎng)幼兒節(jié)奏感。人體是一個天然的節(jié)奏樂器,我們可以用它“奏”出許多的節(jié)奏樂,比如:拍手、拍腿、跺腳、點頭、捻指、跑步、模仿小動物等等,將這些利用到音樂活動中,可以使幼兒感受到音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等。但是,如果將這些體態(tài)動作不能很好地與音樂結合,容易使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這樣,幼兒的興趣將會隨著一遍一遍的機械運動容易遞減。
二、用聽故事讓幼兒理解音樂
幼兒終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塊積木、一堆沙土、一只小動物等等,這些簡簡單單的物品可以編出許多童雅的故事,根據故事內容,再配上生動形象、富有情感的音樂旋律與節(jié)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模擬性的音樂,更是發(fā)揮幼兒想象的好材料。比如在《森林狂想曲》中,他們可以從音樂中領略到大自然的流水淙淙,鳥語花香,群蜂飛舞等美妙動人的場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將幼兒帶入音樂描繪的意境中。幼兒在故事的引領下完整的欣賞音樂,聯想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發(fā)表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并鼓勵幼兒自由地表現對樂曲的理解。
三、用情景表演讓幼兒表現音樂
喜歡音樂的孩子特別喜歡表演。當然,音樂的選材也是很重要的,必須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所以,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屬于自己的空間展現自己。雖然,孩子年齡小,但對音樂有著自己的見解。有時,我放一首歌時,孩子們就會向我喊道:“老師,我要唱《小金魚》,我要聽《小燕子》,當我放上孩子們點的音樂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表演中。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師生互動,老師高興,孩子有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給了孩子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盡享藝術的真善美。雖然,孩子們的言語、動作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他們自己對音樂有著不同的想法與見解。
四、用符號讓幼兒了解音樂
嘗試讓孩子用一些常見的符號來表現音樂。比如老師可以運用九宮格,十六宮格,在格子中貼上不同的水果圖片,或者小手、小腳丫,可以代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讓幼兒認識音符,借助這些符號來欣賞《士兵進行曲》。隨著音樂的播放,老師在前面用小棍演繹著這些符號,孩子越來越深入地了解樂曲的節(jié)奏、結構和風格,如臨其境地體會到玩具士兵們由遠及近再走遠的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步伐,由此更使他們清晰地記住這首曲子。還可以讓孩子自創(chuàng)符號和圖形來幫助幼兒理解并記錄音樂,因為對孩子來說,可愛有趣的圖形比空洞的說教更容易使他們接受。
五、用圖譜讓幼兒分析音樂
在《D大調弦樂曲》的音樂欣賞中,配上民間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將音樂和游戲制作成圖譜,結合樂曲各段的不同特點,如:A段音樂平穩(wěn)、流暢,我們將它想象成:活潑可愛及膽小的小兔子;B段音樂快速、緊張,恰似惡狠狠的老狼;而第三段的音樂則是第一段音樂的再現,因此我們仍用A來表示,自然形成了ABA的曲式結構。在教學中,將故事與旋律相結合配上簡單的圖譜,加深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無論是說話還是唱歌,幼兒都是常常以自我表現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借助這一天性,在學習音樂時,可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演的趣味實踐中體驗: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了解音樂、分析音樂的全歷程。
這樣的音樂活動真正實現了多形式,多方法,增加了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感受力,達到了《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音樂領域的教育目標: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yǎng)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